寒潮来袭!
天气愈发寒冷
在这寒冷的季节里
脑血管疾病患者增多了...
为何冬天是脑血管疾病高发季?
家有老人,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患者家属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薛湛将为你解读冬季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破除谣言,还原真相。
01
脑血管疾病难过冬季「坎儿」
数据显示,与夏季相比,冬季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要高出50%!
薛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
冬季脑血管疾病高发,主要有这两方面因素
冬季气温骤降、天气干燥,体内容易缺水,血液黏稠度上升。
冷空气会刺激血管收缩,导致动脉血管痉挛,血压升高,大脑负担加重,从而引发疾病。
薛湛建议,冬季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关键在于如下几点:
1
注意保暖,及时增添衣物,防寒保暖,降低气温变化对血管的影响。
2
冬季天气干燥,应及时补充水分,防止血液黏稠度升高。热量消耗大,人们往往更偏爱高热量、高油脂的食物,这也会容易提升血液粘稠度。
3
冬季体育锻炼最好要等天气稍微暖和的时候,避免因天气寒冷给脑血管带来额外压力。
02
发病快,致残、致死率高!
脑血管疾病年轻化趋势加剧!
脑血管疾病
发病快、致残率高、致死率高
位于我国居民死亡原因之首
脑血管疾病的「黄金诊疗期」只有几个小时,越早发现,发病所造成的后续损害越小,恢复的可能性越高。
一旦发病,会有哪些征兆?
九大早期预警信号
1. 突发头痛:尤其是与以往不同的剧烈头痛或头痛性质改变。
2. 头晕或眩晕:感到天旋地转或自身摇晃不稳。
3. 一过性视力障碍:如视物模糊、眼前发黑、一过性单眼或双眼失明等。
4.言语不清或理解困难:说话含糊、吐字不清或听不懂他人说话。
5. 一侧肢体麻木或无力:可表现为上肢或下肢突然无力、持物不稳、行走拖地等。
6. 口角歪斜。
7. 吞咽困难。
8.走路不稳:平衡失调。
9. 意识障碍或精神异常:如嗜睡、昏睡甚至昏迷,或性格、行为改变等。
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尽早前往医院检查脑血管。此外,「三高人群」患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远高于正常人,应做好日常监测和检查。
脑血管疾病为何也盯上了年轻人!
有些人认为,脑血管疾病是「老年病」,年轻人无需特别关注。对此,薛湛表示,虽然年龄增长往往是脑血管疾病患病的重要诱因,并不意味着年轻人不会患病。值得注意的是,因不良生活习惯而患上脑血管疾病的年轻患者不在少数。
近年来,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很多「低头族」成为脑血管疾病的新目标。
据媒体报道,武汉32岁刘先生因长时间低头玩手机突觉身体不适,以为是颈椎出了问题,结果到医院竟被诊断为脑梗死。原来长时间的不良姿势可能导致颈椎动脉夹层,进而引发脑血管疾病。因此,年轻并不是脑血管疾病的「挡箭牌」。
03
突发脑血管疾病,该怎么办?
很多患者发病时,家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拨打120。然而,对于脑血管疾病来说,早一分钟介入抢救,就能够把病人从生死线上拉回来。
研究显示,对于脑血管疾病突发患者来说,心肺复苏每延迟1分钟,病人的生存率下降7%至10%,超过10分钟成功率几乎为0。因此,掌握正确的心肺复苏,就有可能挽救生命。
1
第一步
赶到身边,询问状况,观察是否有呼吸,是否有特殊味道。初步判断情况。
2
第二步
确定对方是因病晕倒,应立刻向周围人呼救,尽快拨打急救电话120。
3
第三步
在医护人员赶来前,需要立即对患者开展心肺复苏术。
4
第四步
保持患者平卧姿态,注意保护患者颈部,然后清除患者口鼻分泌物,保持患者气道畅通。
心肺复苏,究竟该怎么做?
①人工呼吸:解开患者衣领领口和腰带,捏紧患者鼻孔。深深吸一口气,用嘴唇包裹住患者的嘴唇,大力吹气。吹气后,患者胸口隆起方为有效。做人工呼吸时吹两次气即可。
②心脏按压:按压部位为胸骨正中的剑突部位偏左两指,右手在下、左手在上,胳膊保持笔直、双肩夹紧,用力按压30次。按压幅度为患者胸口下陷4至6厘米。
此外,有一种说法是当家人突发脑溢血时,可戳破患者足底,放血治疗。薛湛辟谣称,足底放血对脑溢血急救没有任何效果,切勿盲听盲信,耽误救治。
来源:央视财经中国好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