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生活】
作者:刘奕、宣磊(分别系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
中药入茶、以药为茶由来已久——起于唐、盛于宋,兴于宫廷、流于民间,俗称「代茶饮」。不少代茶饮集治病与养生于一体,口味好且安全便捷,因此,在奶茶、咖啡等饮品盛行的当下,代茶饮同样广受青睐。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能够养护健康的「中药」代茶饮?
代茶饮是将药性安全缓和的中草药(单味或复方)经冲泡或煎煮,替代茶来饮用。中药茶饮对常见慢性病和亚健康状态等有改善作用,可缓解疲劳、促进消化、调节情绪,亦可保健或辅助治疗疾病,适应证包括体虚疲劳、咽炎咳嗽、肥胖/高脂血症、口干症/糖尿病、高血压、风湿痹痛、消化不良、便秘、失眠等。
代茶饮应用面广,居家、办公或外出时,均可饮用并携带。不过,代茶饮并非药材「大杂烩」,其组方和配制均需依据中医辨证理论,可全选中药或与茶叶结合。单一味药材即可冲泡,也可多味如3~5种药物同泡,一般不超过10味。
如今,适合代茶饮的药材种类丰富,以花类、叶梗、根茎、果实为多。常见的花类茶有玫瑰花、菊花、茉莉花、金银花等,叶(梗)类有薄荷、紫苏梗、枇杷叶、蒲公英等,根(茎)类入茶的有参类、黄芪、虫草、葛根等,果茶有西青果、罗汉果、枸杞、桑葚、麦冬、山楂、大枣等,种子类则有莱菔子、决明子、冬瓜子、胖大海等。
药茶种类不同,功效亦有所差异。花、叶类质地轻,冲泡后有效成分易于析出,大多有解表理气功效。由于花叶「轻浮」,因此每次用3~5克即可,冲泡1~2次后味道减淡,可重新冲泡。根茎类药茶,质地偏重,多有补益功效,故每次可用6~10克,适合多次冲泡、全天饮服,至晚间可以将泡软的药材嚼服,以助疗效。
不同选材组合的代茶饮疗效各异,既可补虚强身,也可以帮助身体「减负」。例如,参类药茶长于补气,可辅助改善乏力气短、心悸自汗、精力不足、怕冷便溏等症状,适合慢性疲劳综合征和慢性病体虚人群。常用参茶包括西洋参、生晒参(白参)、党参和太子参,补益功效较强的野山参以炖煮为宜。另有一部分参茶偏于养阴,可补气力弱。如南沙参、北沙参、玄参等,适于口咽干燥、干咳鼻干、大便干结难排、舌红少苔的阴虚者,饮用时每种取3~5片(约10~15克)。需要注意的是,饮「参茶」补虚时,不宜吃萝卜。
人们常说的「保温杯里泡枸杞」,适合熬夜加班和脑力消耗多的体虚人群,可辅助改善脱发、腰酸、耳鸣等。此外,也可取桑葚子、菟丝子、沙苑子等搭配,单味或多选均可。但要提醒,舌苔黄厚腻、咯黄痰、咽痛甚至发热者,暂缓泡服补益类代茶饮。
大腹便便、超重肥胖者,可一边锻炼一边饮用「刮脂清肠」的代茶饮,借助祛痰湿、助消化、降血脂功效的药茶改善异常代谢,为身体做减法。建议选生山楂、决明子、陈皮各约10克为基本方,下肢浮肿加冬瓜皮、淡竹叶或玉米须6克;腹胀或消化不良加炒麦芽10克;肥胖加荷叶6~10克;便秘加番泻叶2~3克。
儿童服药的依从性弱,家长不妨试试代茶饮。针对小儿脾胃虚弱导致的停食积食或偏食厌食,可用太子参、焦山楂、炒神曲、炒麦芽、陈皮各4~6克煮水代茶饮,有健脾和胃消食功效。
其他方面,中药代茶饮同样「身心同治」。针对当下的快节奏生活,若要辅助减缓情绪压抑、失眠心烦等不适症状,选材宜以花类为主。花类药茶气味芬芳馥郁,有助于纾解情志不畅。例如,玫瑰花或白梅花茶能疏肝解郁,葛花茶辅助解酒醒神,合欢花配酸枣仁可缓解心烦失眠等。女性月经失调者,可在经前3~5天服用月季花或红花代茶饮,以帮助理气活血、减轻痛经。由于花质较轻,取3~5g即可。
上呼吸道感染恢复期、咽喉炎或用嗓过多者,出现咽干咳嗽、咽部异物感、咽痒音哑等不适时,「徐徐饮服」代茶饮,以茶润喉尤为适宜。例如,以麦冬、西青果、薄荷各5克和木蝴蝶2克为基础方,咽部异物感加紫苏叶、咽痛加金银花或野菊花、咽痒加荆芥、咯痰加化橘红,以上每种3~5克为宜,果实类可加入胖大海(1~2枚)和罗汉果(1个掰碎分次用)。
制备一份代茶饮,「有水有杯」即可,方法以冲泡和煎煮为主。冲泡或煎煮前,将药材过水冲洗干净,去除杂质和尘土。轻薄量小的药茶,直接用玻璃杯、搪瓷杯、紫砂杯或不锈钢茶杯开水冲泡,10~20分钟即可饮用,避免用塑料杯;质地偏重的药茶,可放入宽口保温杯,开水浸泡后加盖焖2~3小时温服,也可用小砂锅、电子养生壶或不锈钢锅加水煎煮,武火煮沸后转小火15~20分钟即可,避免用铁锅和铝锅。
代茶饮以温服为宜,饮用时间无严格要求,常规饮用量为400~500毫升/天,因体质和病情需要可酌情增加至1000毫升。还要提醒,部分易碎有渣的药茶,可放入棉纸泡茶袋,避免碎渣刺激咽喉引起呛咳;清热祛火类药茶味苦,可酌情加入冰糖或蜂蜜作调味饮服。
【光明日报】(2024年12月07日 07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