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问」健康】,关注健康生活。 明天(1月20日)将迎来大寒节气,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
大寒时节天气寒冷,是一年中雨雪、寒潮、大风、冰冻等极端天气的多发期。 也是 心脑血管等疾病的高发期 ,因此,在这个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
大寒节气话健康
你我应该注意啥?
大寒节气应早睡晚起 保暖护身
大寒节气需 早睡晚起 ,保持充足的睡眠,并注意保暖护身。
冬季最好 每天晒太阳30~60分钟 ,尤其是成长期的儿童和老年人。此外,应注意常开门窗通风换气,以清洁空气,健脑提神。
大寒节气应适度锻炼
俗话说「大寒大寒,防风御寒」。
冬季的运动原则, 一是要选择舒缓的运动, 活动前做好热身,强度要适度,不能练到大汗淋漓,以防阳气外泄; 二是选择在白天、阳光充足时进行户外运动。 可循序渐进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跳绳、太极拳、八段锦等。
大寒节气更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等特点,严重威胁健康。有研究表明: 气温每下降1℃,心血管疾病相关死亡率就会增加1.6%。
大寒节气,天气寒冷,受寒冷刺激,人体血管易收缩、痉挛,更容易诱发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患有高血糖、高血脂、肥胖的高危人群更要特别注意。
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有征兆吗?
心前区疼痛,或者是刺痛,压迫样疼痛,闷痛、隐痛、绞痛,有时向后背放射,或者向左臂放射,伴有胸闷憋气、心慌气短,流汗。这些情况提示可能有冠心病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风险。
饭后、劳累后,天气寒冷,生气之后出现心悸、怔忡,胸闷,经常伴有失眠多梦,容易受到惊吓等,提示有心律失常风险。
如果出现胸闷、憋气、喘息不能平卧,双下肢浮肿,提示可能有心力衰竭的风险。
头疼,头晕,后脖子发硬,可能血压升高,要及时测量血压。
如果出现头晕,伴有一侧身体麻木,无力,感觉异常,行动不便,或者舌头发麻僵硬,口齿不清,嘴角常有湿润感,或者是无法控制流口水。
这些情况有可能发生脑卒中,需要及时就医。
大寒节气应这样保护心脑血管
那么,大寒节气,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呢? 这里教您一个口诀: 「两多一少一适量」。
心脑血管病患者
冬季如何保护自己?
日常生活中, 还要注意保持平和的心态、健康的作息规律、戒烟限酒,减少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
不仅要做好这些自我健康管理,还要注意监测自己的指标数据,多留意相关症状。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中医科主任 马丽红: 首先要做好各项指标的监测,比如高血压的患者一定要定期监测血压,心律失常的患者要监测心率和脉搏,有条件的话可以定期去做心电图 ,另外我们还要严格的遵守医嘱,不能随意减药或者是停药。
此外,专家表示:有些症状要特别注意,有可能就是心脑血管疾病加重的信号。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中医科主任 马丽红: 比如冠心病的病人出现了剧烈的心前区疼痛,向后背放射,向左肩部放射,预示有可能是心肌梗死。高血压的病人若出现头晕、头疼,预示着可能是有高血压危象。
大寒节气 食补方子请收好
中医学有「冬不藏精,春必病温」等养生观点。大寒是由「冬藏」转「春生」的重要节气。所以大寒中医养生的重点是要考虑「既要冬藏,又要春生」。下面这份食补方子请收好↓↓↓
冬季预防心脑血管病
你「踩雷」了吗?
天气冷了,喝点酒可以暖身子,对吗?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中医科主任 马丽红: 这种想法是 不对的 。因为饮酒确实是一般人认为它是可以驱寒,尤其是一些老年人觉得早晚喝一口白酒,身体暖洋洋的,其实这是很危险的。
酒精虽然能使体表的血管扩张,使体表温度有所上升,但是这是一时性的,这也是一种假象。因为酒精可以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使我们的体温调节功能下降,那么体内深层的热量就会很快散失。
喝醋可以软化血管,真的吗?
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伯礼:这是个误区 。醋是一种有点保健作用的食品,含有很多酚酸类的成分,对人体是有益处的。 但绝不是药物,绝对没有软化血管治疗心脏病的作用。
大寒前后洗澡,水要越热越好吗?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中医科主任 马丽红: 这种说法是 不对的 。确实在寒冷的冬季,洗一个热水澡能使我们的身心轻松舒服,但是水温过高就会增加心血管病的压力。因为热水能够使血管急剧扩张,又使血液的流速加速,所以使心脏的负担加重,就有可能诱发心肌梗死和脑卒中。
那么正确的做法是一般水温不能超过40℃,水温保持在37℃到40℃之间,洗的时间也不要过长,一般控制在15分钟。然后洗澡的前后要注意保暖,避免冷热交替来刺激血管。
(总台央视记者 李斌 李兵 孔冰冰)
「冬藏」藏什么?数九寒天到 冬至养生这样做→
大寒时节如何「冬藏」?药食同源的食材有哪些?养生知识快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