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女人

【华严经】38句经典,句句精华,背熟且珍藏

2024-09-24女人

【华严经】被誉为佛教中的重要典籍,它内容丰富,义理深邃,犹如一座智慧的宝山。

这部经以其宏大的篇幅和深奥的教义而著称。它描绘了一个无比庄严、奇妙的佛国世界,展现出佛法的广大无边。【华严经】的核心思想强调了诸法的圆融无碍,一切事物相互依存、相互渗透,没有绝对的界限和分别。这种圆融的观念让我们明白,世间万物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彼此关联、相互成就的。它还阐述了菩萨的修行之道,菩萨们以大慈悲心和无量的智慧,救度众生,展现出无私无畏的精神风貌。在教义方面,【华严经】包含了众多深刻的哲理,如「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理念,让我们对世界和自我有全新的认识。让我们一起深入解读【华严经】中的部分经典名句,感受其中的无上智慧。

翻译者:实叉难陀

1.「若人知心行,普造诸世间。是人则见佛,了佛真实性。」

此句告诉我们,若能知晓心的运作,就能洞察世间万象,从而领悟佛的真谛。

2.「如菩萨初心,不与后心惧。」

它提醒我们,保持初心的纯粹和坚定是多么重要,不要让后来的心念干扰最初的发心。

3.「知身从缘起,究竟无所著。」

让我们明白身体是由各种因缘和合而成,不应对此有过多的执着。

4.「普眼不见普,是眼能普见。」

看似矛盾的话语,其实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教导我们打破常规的认知,以更广阔的视角看世界。

5.「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

形象地比喻心如同技艺高超的画师,世间万物皆由心所造。

6.「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垢净,菩提影现中。」

菩萨如清凉的明月,常处毕竟空之境,而众生心垢净时,菩提便会显现。

7.「佛土生五色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微小的花与叶中,都蕴含着完整的世界和如来的智慧。

8.「一切众生界,皆在三世中,三世诸众生,悉住五蕴中。」

阐明了众生在时空和五蕴中的存在状态。

9.「诸法无自性,一切无能知。若能如是解,是则无所解。」

告诉我们诸法没有固定不变的自性,若能理解这一点,便能放下执着。

10.「一切诸国土,皆随业力生。若能了业因,诸法皆无我。」

国土的形成源于业力,了解业因便能知晓诸法无我。

11.「一即是多,多即是一。」

这句简单的话语,体现了万物相互关联、圆融一体的道理。

12.「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群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恒处此菩提座。」

显示佛身无处不在,随时感应众生,却恒处菩提之座。

13.「譬如种子别,生果各殊异。业力差别故,众生刹不同。」

不同的业力造就不同的众生和世界。

14.「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

心、佛、众生本质上没有差别,关键在于我们的觉悟。

15.「初发心为前导,正觉为究竟。」

强调初发心的引领作用和追求正觉的终极目标。

16.「一切中知一,一中知一切。」

体现了对整体与局部关系的深刻洞察。

翻译者:实叉难陀

17.「世间种种法,一切皆如幻。若能如是知,其心无所动。」

明白世间诸法如幻,心便能不为所动。

18.「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告诉我们要通过观法界的本质,明白一切皆由心造。

19.「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善于分辨诸法的表象,内心却坚守第一义不动摇。

20.「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

对知见的正确理解关系到无明与涅槃的区别。

21.「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强调心和识在认知世界中的关键作用。

22.「于一切法,心无动念,得智慧明,灭诸痴暗。」

心无杂念,方能获得智慧,消除愚痴黑暗。

23.「无量无数劫,闻是法亦难,能听是法者,斯人亦复难。」

听闻此高深佛法不易,能听懂更是难得。

24.「佛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揭示了无常的真相和寂灭的安乐。

25.「若能于苦乐,不贪亦不嗔,知因及知果,是人得解脱。」

对待苦乐的正确态度是解脱的关键。

26.「应观自心月,高悬太虚中。光明恒皎洁,无念亦无思。」

以心月为喻,教导我们保持内心的光明与宁静。

27.「心净国土净,心染国土染。」

内心的状态决定了所处的环境。

28.「如人渴思水,窄瓶入大海,虽复数掬饮,岂能得盈饱?若人修佛法,狭心贪利养,虽复多闻法,岂能得解脱?」

警示我们修行要有广阔的心量,不能贪图私利。

29.「譬如工画师,分布诸彩色。虚妄取异相,大种无差别。」

以画师作画为例,说明表象的虚妄和本质的无差别。

30.「一切诸报皆业生起,一切诸果皆从因生。」

强调因果报应的必然规律。

31.「欲为诸佛龙象,先做众生马牛。」

想要成就伟大,先要学会付出和服务。

32.「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

明白诸法无我,才能成就忍辱的德行。

33.「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

即使心散乱,只要有向佛之心,皆有成佛的可能。

34.「譬如一灯,入于暗室。百千年暗,悉能破尽。」

佛法如明灯,能破除内心的黑暗。

35.「正念观察,调伏己情。」

通过正念观察,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36.「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认识到虚幻就能立刻脱离,觉悟没有渐进的过程。

37.「能随境灭,境逐能沉。境由能境,能由境能。欲知两段,元是一空。一空同两,齐含万象。」

深刻阐述了境与能的关系以及空的本质。

38.「不见一切法,乃名得道;不解一切法,乃名解法。」

看似反常规的表述,却蕴含着对道和解法的独特理解。

翻译者:实叉难陀石膏像

从历史的角度看,【华严经】的传播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它在佛教的发展历程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启发了无数修行者的心灵。众多高僧大德对【华严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阐释,为后人理解这部经典提供了宝贵的指引。【华严经】对中国的文化艺术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在文学领域,它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寓意为许多文学作品增添了灵感;在绘画和雕塑艺术中,【华严经】中的场景和形象常常成为创作的题材。总之,【华严经】是一部凝聚着无数智慧和慈悲的经典之作,它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向佛法真谛的大门,引领我们探索生命的奥秘和宇宙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