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规范这些民间借贷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在2015年8月6日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对此做了明确的规定,主要有5大规定:
1)借款合同以及借款凭证务必需要完备和规范
太多当事人都会说之间甚是信任并约定了口头协议,有些稍微有点法律意识的就说写个借条吧,但是借条和欠条的内容是否合规和具备法律效力是另外一回事;
借款人和出借人之间,应该就借贷事宜签订书面合同,并约定放款的方式!
鉴于借贷关系和借贷内容的事实,法律上是要求出借人承担举证责任,在原告只有借款合同而没有借款转账凭证或收条情况下,若出现纠纷对方提供了还款凭证而原告无证据反驳,则法院一般会判决借款已清偿;若对方在庭上抗辩双发根本不存在借贷关系,主张原告并没有实际按照约定放款,法院会结合借贷金额、款项交付、当事人的经济能力、当地或者当事人之间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当事人财产变动情况以及证人证言等事实和因素,综合判断查证借贷事实是否发生;
因此借款务必采用转账的方式,以便证明出借人确实已将钱借出,在借款人收到借款后还需要出具收条;
还有需要注意的习惯是:很多企业特别是个体经营者在与他人作生意的时候,往往会忽略合同的环节,习惯于在供货后收款,或是提供服务后收款,在这过程中既无合同,也没有任何履行合同的凭据,如供货单、验货单、确认书等,造成的法律风险隐患很大:一旦发生纠纷,对方可能就咬住并无供货事实,您会因为无法举证而吃亏!
2)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做法不被法院认可
在民间借贷特别是高利贷市场中常出现的行话【九出十三归】,前几年很多网贷平台都是采用这样的方式,比如说借款1万,先扣除2000,实际放款8000,其中的2000就是扣下预先作为利息的,法院是不会认可预先扣除利息的做法的,如果利息已在本金中扣除,实际出借的金额是在法律上被认定为本金;如果您遇到类似这样的平台,那多半是不合规的!
3)若借贷存在利息,需约定
原先民间借贷的利息应遵循24%与36%的【两区三线】规则,这个原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6条的规定:借贷双发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的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予以支持;若约定的利率超过36%,超过部分利息无效,借款人若请求出借人返还已经支付的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人民法院会判决返还;至于没有支付的,法律不保护,超过24%的部分可以不支付;
2020年修订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中最高人民法院综合考虑了我国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和市场需求, 将民间借贷利率司法保护的上限调整为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4倍(一般是16%) ,这里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是指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自2019年8月20日起每月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另一方面借款人应当按照借款时双方约定的期限,向出借人支付利息,根据【民法典】第六百七十四条的规定,对支付利息的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借款期间不满一年的,借款人应当在返还借款时一并支付,借款期间一年以上的,应当在每届满一年时支付,剩余期间不满一年的应当在返还借款时一并支付,需要注意的是【民法典】明确禁止高利放贷;
出借人与借款人既约定了逾期利率,又约定了违约金或者其他费用的,出借人可以选择主张逾期利息、违约金或者其他费用,也可以一并主张,但总计超过年利率24%的部分,一般法律不予支持;
4)公司高管为了公司利益而向他人借款的情况
这样的情况属于【私贷公用】,公司负责人或者高管这样的行为属于职务行为,公司需要承担还款的义务,当然具体是否需要承担主要从:负责人借回款项的用途、是否将借款汇入公司账户、公司是否有授意要求负责人对外借款、出借人是否清楚实际用款人的情况、是否以公司的收入进行过还款等方面进行审查;借款期届满,借款的个人已离开公司的,并不影响公司的还款义务;
5)企业之间仅能因生产经营的需要而借款
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出台之前,即2015年8月6日前,企业之间互相拆借是被严格禁止的,当这个规定出台后对企业间的拆解做了部分的放宽和解除,在该司法解释11条规定中:企业间因为生产、经营需要订立民间借贷合同的,合同有效!
近几年,民间借贷案件逐步增多,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除了很多案件当事人为了财产利益而丢失诚信,甚至出具假证明导致证据审查难度加大,第二是我们的法律意识不高,很多案件都缺乏正规的借贷书面合同等证据而难以衡量真实的借贷关系;第三是案款动辄都是数十万上百万,钱款往来笔数较多金额分化明细难以辨别;最后是很多当事人以民间借贷方法掩盖其他合法或非法的行为增加了案件的复杂因素,因此最好是能有专业的法律顾问及律师介入才能更好的规避法律风险;
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可以通过聘请专业的律师和律所作为专属的法律服务,进而更有效的规避法律风险:
1)服务内容的重点:
2)服务的预算及方式:正常在万元左右 ,在这样的预算下是很难有律师进行及时的上门服务,但是在我们服务过程中,有这样的方式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一般是由律所主任作为专业托底,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律所主任是相当于正常公司的CTO(首席技术官),然后由专业的法务可以每个月上门,这个的法务并不是一般的商务或者销售,是具备法律基本专业知识人员,每个月上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了解目前企业的情况,有效评估下当前阶段的法律风险及应对建议,对于企业主而言在这个过程中是可以学到不少的基本法律知识的,传统的服务方式可能更多是在微信群,有问题才会选择咨询,所以很多企业主会觉得这个钱花的还是不太值!
3)目前企业的业务模式和选择的律所优势评估: 律师一般也都是根据领域进行细分精耕的,做的比较好的一些律所基本上会有不同领域分工的授薪以及深度合作的律师,但是最好的有授薪律师,如果对于经济类纠纷比较多的,最好在选择律所的时候特别考虑是否在财产线索方面是否有经验!
像我在服务过程中就会及时关注一些先进的技术和工具,特别是智慧法院大数据系统,通过在财产保全或者执行阶段,合法合规通过三大运营商、中国银联以及美团深度去挖掘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举个简单例子:一般法院鉴于司法成本会基本查封或冻结银行卡,但是如果对方提前购买证券或基金产品是查不到的,通过这个系统我们可以做到深度查询这些痕迹,及时保障申请人的财产权益!
具体是如何保障企业/个人的财产权益主张呢?
通过以具体案件所在管辖权的法院的协助调查函为基础,以专案专用的合理合法依据,打通了三大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银联、美团平台数据,通过大数据模型分析形成法院、律所及原告需要的涉及失信被执行人全面通信/历史活动轨迹/消费/不动产等360度的深度数据报告,更好保障原告的合理主张权益!
智慧法院大数据系统的核心价值在于2大方面:
(一)可以在法院正常权限外的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银联/美团中所有的消费痕迹深度进行财产线索以及消费支付能力进行判定,特别是美团以及银联的消费纪录是极其容易抓取被执行人违反高消费的痕迹,涉嫌刑事责任,这对于能拿回货款或者债权是极其有帮助的;
(二)可以通过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银联/美团中被执行人通讯以及消费的地点全年的轨迹,精准判定被执行人的活动区域以及具体居住位置,帮助司法部门,特别是涉嫌刑事责任的时候可以及时抓获到人;
其合法性基础在于: 是针对具体的诉讼案件即具备合法合理的法律事由,由法院提供协助调查函向5大机构配合调取数据,便于及时保障原告的权益,专案专用,绝对合法合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