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彭博社放出的一则消息,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那就是光刻机巨头ASML正计划缩减荷兰的业务规模,向海外发展。为了遏制这一势头,荷兰政府紧急成立了一个行动组,希望留住这家大企业的心。
ASML的逃离计划,并不是个例。在更早之前,联合利华、大众等跨国公司,就已经开始纷纷逃出欧洲。联合利华早年英国脱欧之后宣布要改变「双总部」模式,把唯一总部定在荷兰,等乌东局势计划之后,又忙不迭地跑回了英国「避难」。大众的情况也差不多,2023年,德国投给美国的单一最大标就是来自大众的,价值20亿美元,主要内容是南卡罗来纳州新建一处电动SUV工厂。
这种「去工业化」势头,到现在也没有出现停止的迹象,反而还在加速。欧洲跟着美国在俄乌冲突上「唱高调」,导致俄乌冲突短期内看不到结束的可能,自己也不能独善其身。
不久前,公开宣布,俄罗斯通过乌克兰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协议将在2024年年底到期,而乌克兰「不考虑」续约。美国「北溪2」管道被「不明人员」炸毁之后,乌克兰几乎可以说是俄罗斯天然气输送到欧洲的仅存的大规模通路,泽连斯基政府现在明显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在拿能源问题要挟欧洲不能临阵脱逃。乌克兰冲突持续一天,欧洲的能源危机就要持续一天,欧洲工业就是神仙来了也难救。
除了原材料成问题之外,欧洲商品的市场也被严重限缩。巴以冲突爆发初期,欧洲也是盲目跟着美国跑,不愿意给巴勒斯坦老百姓一个公正的交代,最终导致局势进一步激化。随后,也门胡塞就直接封锁了红海航路,给了欧洲工业一记重锤。红海是欧洲商品通往亚洲和非洲的关键航路,只要胡赛一天不放手,欧洲的商船就一天要堆积在好望角上。而高昂的运输成本,会进一步推高欧洲商品的价格、拉低它们的市场竞争力。
不仅如此,因为要配合美国,这几年欧盟还在不断加码围堵自己最大的贸易伙伴。这次ASML嚷嚷着要退出荷兰,彭博社说是因为当地的反移民政策,但其实明眼人都知道,起因哪里是什么反移民,ASML哭天抢地,就是因为对荷兰政府跟着美国搞「小院高墙」不满。这家的CEO的那句作为跨国企业,ASML「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就是在荷兰政府配合布林肯要求,临时翻脸不认账,撤销ASML的对华产品销售许可之后喊出来的。
和美国之间的这个所谓的坚定的「跨大西洋伙伴关系」,已经把欧洲害惨了。这就是为什么近些年欧洲各国都出现了右翼抬头的明显倾向。荷兰作为一个传统的左翼当政的国家,如今右翼在选举中大胜,就是这一轮欧洲「右转潮」的典型例证。
不过,欧洲转向确实是大势,但这种转向能不能救得了欧洲,要打上一个问号。就像上面提到的,欧洲「去工业化」到如今这个地步,最大的原因其实不是左右之争,而是因为一群政客被美国「忽悠瘸了」,这种对美国的盲从一天不改变,欧洲的好日子就一天回不来。
不过,欧洲的好日子回不来,对全世界来说,也未必是件坏事。工业革命之后,欧洲人躺在发展中世界身上赚钱的好日子过得太久了,以至于把自己的享受当成了理所当然,跑到全世界到处「输出价值」,如今,确实也该到了「风水轮流转」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