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体育

第一次挑战5公里,这心率有没有猝死风险?

2024-05-09体育

如果没有基础疾病,单纯只是没有运动经验,那么猝死风险极低。

一般出现猝死的情况,往往出现在如下几种情况:

① 身体有基础疾病,比如心脏病啊,高血压啊等等。

② 长时间高心率区间的奔跑,比如马拉松,跑到最后冲刺时往往更容易出现意外。

③ 极端环境,比如高温高湿剧烈运动,加上补水不及时,容易导致热射病。

再回来剖析一下题主情况。

先看看心率。

按照「最大心率=220-年龄」计算,题主27岁,最大心率大概是193左右,而实际上第五公里直接跑到了195,那这是否就是最大心率呢?

其实未必,如果现在题主体感极其艰难,呼吸凌乱气喘如狗,跑完结束只想躺地一动不动,那最大心率基本就是195左右。

如果是这种情况,最后一公里横竖耗干了最后的体能,如果题主还能多坚持超过5分钟,那是题主天赋异禀;而大多数人都会选择认怂,正常冷身,心率降下来也就没啥问题。

但如果题主犹有余力,甚至还能和别人聊聊天,那很有可能是百中无一的高心率人群,另一种可能是手表出问题了(毕竟手表心率漂移的可能性也不小)。

如果是这种情况,出问题的可能性更小,可以充分聆听身体的声音,对于自己的情况,身体是有绝对发言权的。

那什么情况容易出现问题呢? 跑步时出现胸闷,手臂有疼痛感,持续的不舒服或呼吸困难,建议立刻停下来,及时咨询医生(有必要可以做个体检)。

继续说回心率,这么高的心率,如何才能降下来呢? 解决方案很简单,最普通的轻松跑(不超过最大心率的80%,按题主就是155左右)即可,但一定要有规律,比如跑一休一,一次跑步40分钟以上,坚持三个月以上就会有效果。

轻松跑的其他参考标准:
① 跑步时可以轻松聊天,或说出完整的句子;
② 鼻呼吸,如果跑步全程不用嘴呼吸,大抵也处于轻松跑范畴。

再看看步频。

题主提供的信息是真少,只能看到啥说啥。

步频太低(140),意味着腾空时间较长,对关节冲击力较大,如果题主有肌肉基础(力量训练),这自然不在话下,但我赌五毛钱,题主没有,这会是一个风险点。

另一个风险项是体重,题主没说,但是从关节安全考虑,建议将BMI控制在28以下再跑步。
BMI=体重(kg)÷身高(m)²,往上有很多计算器,可以直接套用。

所以建议题主把提升步频作为目标之一,争取不低于170,跑步时学会提拉后腿,而不是抬膝跨大步。当然也不要太着急,可以给自己时间循序渐进,争取每周提升3~5步频。

提升步频,可以引入节拍器,切记欲速则不达,每周提升3-5步频足以;如果一开始到180,结果只会是手忙脚乱,以及心率居高不下。

说在最后的话。

在我眼中,题主这属于初生牛犊不怕虎,基础还没扎实,就尝试用比赛心率跑步,心态过于着急;我再赌五毛钱,题主跑完第二天估计会浑身酸痛(传说中的DOMS,不循序渐进的副作用之一)。

想要提升自己,追求速度,不妨先用三个月时间夯实有氧,提升步频,再考虑引入间歇跑(高强度间歇、重复跑、节奏跑)等来提升速度,追求更快的5公里,或者更远的10公里。

以上,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