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纷繁复杂的国际舞台上,各国领导人的每一个决策和举动都承载着深远的政治、经济和外交意图。法国总统马克龙的决策和动向尤为引人关注。最近半年,他已经两次派出心腹外事顾问博纳访华。这个频繁的外交交流背后,到底蕴藏着什么深意和考量呢?
首先,让我们来拆解一下这半年内的两次访问。博纳作为马克龙的外事顾问,直接传达的是马克龙本人的意图。此次博纳的中国之行,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主持中法战略对话,二是为来年马克龙的访华之旅提前探路。事实上,早在博纳出发前,法国方面就透露了马克龙计划于明年再次访华的消息。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他在去年四月才刚刚访问过中国,却如此急切地计划再来?答案并不复杂,或者说,这段时间对于马克龙来说可谓重重挑战。
法国政坛近期震荡不定,极右翼政党与左派议员的联合,使得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了一项对政府的不信任动议,直接导致了巴尼耶政府的下台。这是自1962年以来,首次出现政府被议会成功推翻的局面。如此一来,法国政治环境愈加复杂,内阁事务混乱不堪。
与此同时,在欧洲,马克龙也感受到来自盟友的「背后捅刀」。欧盟与阿根廷、巴西等南美国家组成的南方共同市场(南共市)达成了一项自贸协定,如果协定生效,南共市的一些农产品将免去关税进入欧盟。
这对于长期依赖农业出口创收的法国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冲击。数据显示,2023年,法国农产品出口收入高达814亿欧元,而欧盟市场占据了相当大比例。如果这些南美国家的农产品进入市场,法国农业势必遭受沉重打击。
在这种情况下,马克龙虽公开表示法国不会批准这份协定,但显然,他需要做好两手准备,以防万一。他不得不为法国农产品寻找新市场,而中国成为了最佳选择。众所周知,法国是欧盟最大的农业产品出口国,而中国则是全球最大食品进口国,这两者之间的合作潜力巨大,不容小觑。
然而,挑战并不仅限于农业。中法之间还有关于白兰地产业的贸易争端等待解决。这一争端的导火索是中欧电动汽车关税问题。当欧盟决定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额外关税后,中国迅速采取反制措施,对进口自欧盟的白兰地进行反倾销调查,而这99%的白兰地都产自法国。
此举引发了法国白兰地产业的强烈不满,业界人士纷纷要求马克龙政府出面交涉。马克龙也做出了保证,将亲自参与到问题解决中来。这实际上也为博纳的最新访华奠定了背景。
博纳此行,中方也表现得十分清晰明确。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直言中欧贸易战将导致「双输」,并提出三个要求:加强合作,反对贸易战;反对对抗分裂,维护多边主义;摒弃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博纳对此表示认同,并声称法国不支持贸易战,希望欧中加强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回顾马克龙的上一任访华,中国给予了他超高规格的接待,当然也寄予厚望。然而,马克龙返回欧洲后,他一度带头推动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征税,还派遣航母进入印太地区,姿态颇具挑衅性。
尽管从政治利益的角度来看,政客的立场变化并不罕见,但马克龙的多变却让人对其能否兑现承诺产生怀疑。在中国方面,对于马克龙的信任恐怕已经消磨不少。
综上所述,马克龙此时频繁派遣代表前往中国,既是为了谋求修复和提升中法关系,也是在应对国内外多重挑战的局势下,为法国找寻更多的合作机会。
然而,面对博纳的蜜语甜言,中国是否买账,仍需观察未来双方的互动和具体行动。国际政治中的每一步棋,都伴随着风险和机遇,而马克龙在这盘棋局中究竟会如何布局,值得我们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