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N首发激励计划#
西方国家常常以「契约精神」为借口,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谋取自身利益,更有甚者,美德波西方国家利用契约精神为自己谋取利益,而不顾国际规则和法律原则。
最近,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朔尔茨、波兰总理斯克在柏林会面, 首次决定使用俄罗斯被冻结的资金,这不就是公然要耍流氓吗?就在这样的危急关头,中国就成了俄罗斯最后的金融保障,宁可亏钱卖给中国,也要反对美国的霸权主义,中俄贸易的性质正在悄然逆转。
「契约精神」被践踏
西方国家常常以契约精神为借口,在国际贸易、投资和地缘冲突中谋取自身利益,对其他国家的利益造成了损害。
然而,他们多次违约后,仍然频繁以此为借口打压他国,这不仅影响了国际合作,也把美西方的虚伪和双标面孔展露无遗。
契约精神,即自由、平等、守信的精神,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无论是买卖合同还是社会契约都需要遵循这种精神。
然而,在全球贸易和投资中乃至地缘变化环境中,美欧等西方国家时常背弃这种精神,背信弃义,造成商业环境的不稳定和不公正。
美西方国家在合同执行方面存在着严重的违约现象,比如闻泰科技收购纽波特晶圆厂还清债务后,英方却要求撤销收购。
加拿大则要求三家中资企业剥离在其境内的锂矿投资,抖音海外版被美国要求强制出售,这都在践踏契约精神。
西方国家在对外投资中常常背信弃义,以俄罗斯与乌克兰的战争为例,美国领导的西方世界对俄罗斯发起疯狂制裁,但在关键时刻又重提「契约精神」。
在此次对俄罗斯的制裁中,西方国家表现出无底线的贪婪与无耻,如美国等西方国家冻结和扣押了上千亿美元的俄罗斯财产,欧盟宣布冻结俄罗斯3000亿欧元储备金等资产,计划用于乌克兰战后重建。
他们利用契约精神为自己谋取利益,而不顾国际规则和法律原则。美国没收被制裁的俄罗斯个人资产,无视了契约精神、规则意识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
最近,德波法三国领导人会晤,在此次会议之后的联合记者会上,三国领导人均再次强调将全力以赴拱火乌克兰。
朔尔茨高呼「团结就是力量」,承诺将使用冻结俄罗斯资金产生的利息购买军需,而马克龙则在大力呼吁援乌的同时宣誓绝不让局势恶化。
俄罗斯在欧洲清算银行的价值约为1,900亿欧元的主权资产被冻结,预计将带来约38.5亿欧元的收益约合人民币302亿。
而目前,欧盟委员会正在制定一项提案,拟用其中的大约20亿至30亿欧元来援助乌克兰军队,首笔资金有望于今年七月份正式使用。
虽然这笔钱对俄罗斯来说并不算多,但对乌克兰来说,绝对是一笔巨款,2022年,乌克兰的GDP仅仅1000多亿美元。
如果欧洲三国这一计划确定实施,那对俄罗斯来说无疑是打击,这其实和当年日本侵华时候,采取的「以战养战」的战术类似。
就是在华开采各种资源,以维持侵华战争,如今欧美用俄罗斯的资金利息拱火乌克兰,战火将永无休止,因为这笔钱产生的利息永不休止。
从这点来看,美西方根本没有所谓的契约,有的只是亘古不变的丛林法则而已,从荷兰西班牙用过,对外的殖民和掠夺就看可以看出,西方国家的伪善面孔,几百年前是这样,如今依然是如此。
就在使用冻结俄罗斯资产基本成为既定的事实之后,俄罗斯首先想到的就是中国,希望从中国获得人民币贷款。
为此,实际上俄罗斯早就在做准备,出口中国的石油,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而且宁愿低价卖给中国,也要确保中俄关系的稳定。
赔本也把石油卖中国
在当前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对俄罗斯产生了强烈的敌意和高压态势,政治围猎及经济制裁使得俄罗斯在全球化浪潮中的拓展面临巨大挑战。
俄罗斯的油气出口贡献了其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占据国内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俄罗斯的经济增长和能源关联度高达90%以上。
然而,由于美西方的深度制裁以及北溪管道遭袭,俄罗斯通往欧洲的燃气输送几乎全面受阻。
面对困境,俄罗斯不断寻求与中国的石油天然气合作,积极开发西伯利亚力量2号计划,力图填补北溪-2号管道停运后的供应空白点。
自2022年3月至同年12月,俄罗斯为此项业务向我国客户提供的石油优惠累计达53亿美元,而从2023年前9个月,此数据已升至37亿美元。
由于俄罗斯打折向中国出口石油天然气,俄罗斯已累计损失约90亿美元的经济效益,约合人民币650亿。
尽管如此,俄罗斯明白俄罗斯与中国开展贸易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因为这不能单看石油或者天然气的出口,而是要看整个贸易。
近些年来,中俄两国的双边经济关系持续呈现出稳定且高质量的发展势头。据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中俄贸易总额高达2401亿美元,超出预设目标,较去年同比增长26.3%。
伴随中俄规划中各项管道的全线贯通,预计未来俄罗斯将每年如数为中国输出巨量的天然气资源。
2023年,我国原油进口约5.6亿吨,同比增长11%,但是我们的进口金额却下降了7.7%,约1.63万亿人民币。
原因和我们通过长期合同,进口俄罗斯的低价石油有直接关系,比如我们的第六大石油进口国阿曼,对于我们石油出口的价格为85.4美元一桶,而我们进口俄罗斯的,则为72.9美元一桶。
俄罗斯更是以占比接近19%的比例,位居我国原油进口国的第一位,高出第二位的沙特4个百分点,几乎是第三名伊拉克的两倍。
在货币支付方面,中俄双方目前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双边直接本币结算",当前的本币结算已达到了惊人的95%。
2023年,俄罗斯对我们的煤炭出口,更是增加了50%以上。
另外,俄罗斯与其它国家的贸易中,也开始引导这些国家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这其中就包括印度。
没有我国坚实实力的支撑,面对美西方不断加重的制裁压力,俄罗斯或许会早早就深陷困境之中,美西方也对中俄的紧密合作保持警惕。
所谓东边下雨,西边日出,经济互补,互利共赢,就是一直以来中俄贸易的本质。
但是,随着美欧国家完全背信弃义,中俄的合作很可能从单一的贸易合作,演变成反抗美国经济、贸易和金融霸权的全球主导力量。
中俄贸易性质变化
中方始终主张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全力推进多边合作框架内的深度交流与共赢,认清共同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根本原则。
美国对全球国家的金融收割,已经进行了多轮,这里面不仅包括亚非拉国家,也包括欧洲日本等美国所谓的「盟友国家」。
小国家没有对抗美国金融霸权的实力,「盟友国家」早已经丧失「主权」,沦为美国的附庸,他们没有任何勇气叫板美国,美国让他们朝东,它们绝没有胆量朝西。
所以以中俄为首的国际组织, 就成了唯一的可能,这就是金砖国家联盟存在的重大意义。
为了全球的发展中国家少受美国的收割之苦,中俄的金融合作意义凸显。
最近,俄财政大臣西卢安诺夫公开表示,正积极探讨发债或直接借款等方式拓宽人民币贷款渠道,中方驻俄大使张汉晖对此表示欢迎,但具体执行策略仍需专业评估。
人民币在俄罗斯进出口结算中的比重分别达到34.5%和36.4%,呈持续增长之势。
此外,中俄致力于在金砖国家内部,以数字货币为框架构建新的支付体系,摆脱美国主导的SWIFT支付体系的束缚。
这一系列现象预示着中俄贸易领域将会发生重大变革,有望成为对抗美元霸权的重要力量。
尽管现在欧洲使用俄罗斯被冻结的合法财产,基本上是板上钉钉,但俄罗斯也有自己的反制手段,比如之前德国曾没收一家俄罗斯银行的资产。
俄罗斯马上还以颜色,没收冻结了德国天然气公司在俄罗斯的股份。
如果欧洲7月真的动用了这笔资金,俄罗斯大概率会采取同样的措施,如此之外,对于西方的金融讹诈,俄罗斯早已经底气十足。
家有余粮,心中不慌,只要俄罗斯的经济保持良好的运转,源源不断地经济效益会产生,俄罗斯就不怕西方制裁。
而乌克兰,除了欧美施舍一点俄罗斯的资产,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俄罗斯能有这样的底气,很大程度上是中俄经济高速增长给俄罗斯带去的安全感。
所以,现在的中俄贸易或许已不再是中俄双边贸易,而是中俄联手对抗美国经济金融霸权的有力武器,只要美国还要继续收割中国和众多发展中国家,中俄的合作就永无止境,毕竟我们也说过,中俄合作不受第三方干扰,而且合作无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