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体育

为什么足球运动员不能每次射门都射中门框范围?

2019-12-12体育

这个问题我有体会,平时也经常踢球,说一下感受吧。

一是射门的时候,前锋会有「瞄准角度」的过程,导致射门容易偏离方位。 什么是瞄准角度呢?就是即将打门的时候,会刻意先观察守门员的位置,或者凭借运球、接球时的肌肉反应去进行脚法的调整。

由于门框是有守门员把守的,为了能够破门,前锋队员射门时尽可能地会朝守门员扑不到的方向去打,比如右撇子的守门员,我们经常会朝球门的右下角去踢,这个位置是守门员最难扑也是最难受的位置。

打中门框,其实对于运动员来讲意义不是很大了,射得太正,会被守门员扑住,这也算是一次机会的浪费。

真正的射门,是那种有威胁、能给对方制造压力的镜头,哪怕偏出球门,角度刁钻没关系,得给对方守门员制造强大的压力。射门就是瞄着你的死角来,你得打起精神来去扑,去消耗你扑球时的精力。扑得越多,守门员高度紧张的反应之下就有可能会出现脱手、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到时候就会有补射或者二次破门的机会。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职业足球的赛场上,经常会有爆射、远射打死角的画面,出脚的时候,队员们不是想着这球一定能进的,而是想通过进攻的架势,去打击对手的士气,让对手疲于奔命。

不过瞄死角去打,这不是容易的技术,要在激烈的对抗下做出合理反应,并且要在人员密集的人堆里用准脚法,也会十分困难。

二是体能下降。 刚开始30分钟还好,体能充沛,运球、带球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到了50、60分钟以后,就不对劲了,体能的下降,导致技术动作变形。停球过大、运球失误,射门打呲,也是经常发生的事。

体能的迅速下滑,不仅带来的是疲惫感,也是注意力分散和动作发挥最为紊乱的时刻,此时要求运动员射门的时候重心瞄准,然后射出的球能够符合预期的设想已不太现实。

很多时候球员往往会出现有心无力的现象,明明瞄的是球门的右上角去踢,结果球没有吃准部位,一下子就射了高射炮,球呼啸而过,远远消失在大众的视野里。

射不中门框,也是高强度对抗之下的结果,也不是运动员故意要这么做,只是他们的身体撑不住自己的脚法了。

三是场外因素影响。 比如风速、下雨,这也会影响球的轨迹。特别是逆风情况,如果出现强风,极有可能导致球的轨迹出现偏差,会有急速向外奔去的过程。

如果大家现实中踢球,在大风中去踢一场,就能明白我所讲的意思了。风速过大,你踢球的位置和力量也要有所调整,平时能用得劲,往往在天气影响下会有很大的变化。

在这样的局面之下,射门时的角度、威胁以及力量的把握就显得更加重要,稍有偏差就会导致球偏离球门的轨道。

这三个原因,导致了足球运动员不能每次射门都能射中门框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