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在金钱面前很脆弱,我也彻底死心了。」
2007年3月,温州皮革大王王敏受到兄弟姐妹的邀请,从广州到温州参加董事会。那会儿的远东皮革集团还是如日中天,生意好的时候,一年的产值能突破5个亿。
但是当王敏落地温州,到了家中后,房间里冒出了5个大汉,把王敏捆绑成一团,迅速移交到了精神病院。
短短的几个小时,昔日的「皮革大王」成了「精神病人」?
掀开这场「豪门夺权」之争的背后,会发现王家内部积怨已深,家人们分成两派,各有各的理由。王敏主打亲情牌,说出「情不如金」这句话,弟弟王怀和父母则直指王敏出尔反尔,说话不算话,不得已偷偷转移他在远东皮革名下30%的股权。
一时间豪门恩怨上演,但孰是孰非?
一、
曾几何时,远东皮革集团在浙江温州几乎家喻户晓,并且当地人都有这么一个认识:这家企业是属于王家人的。
大家长王大同更是直言不讳:「远东皮革的发展,倾注的是整个家族的心血,而不是归功于某一个人。」换言之,远东皮革集团是家族企业。
但家族企业的成立则是因为王敏、王怀两人一起创业的契机。
在1994年之前,王敏、王怀两兄弟的感情很好,借着「全民创业」这个时机,三哥王敏率先创业,1990年成立了一家广告公司,年流水在20万左右。
四弟王怀则紧跟其后,与三哥王敏合伙做生意,不久后两兄弟就产生了矛盾,因为分钱不明,常常因为资金问题吵架。
于是兄弟团队散伙,选择各自单飞,与他人合作做生意。在他们这里,亲兄弟似乎不明算账,10年后,他们也将因为算账不明而分家。
父亲王大同看两兄弟都选择创业,想着「肥水不流外人田」,与别人合作,不如全家齐上阵。
所以在王大同的牵头之下,他把养老房抵押出去,找来了50万创业资金,又向亲朋好友借来38万,而王敏的妻子则是借来15万,靠着拼拼凑凑的近百万,成立了远东皮革公司。
在那个只要敢投资、会管理就能赚钱的时代,王家人确实赶上了一阵风口,不到三年的时间,就还清了所有借款,还有不少盈利。
王家人在分工上,各有各的不同。王敏负责销售业务,常驻广州,整天跑业务;王怀与其余兄妹,则待在厂子里负责生产;王大同夫妇,主抓后勤工作。
一开始的创业总是激情澎湃,并且在前途未卜时,大家总能拧成一股绳,只为了日子越过越好。
当王家人尝到了皮革生意的甜头后,王大同也想着把子女的股权分配尽快落实下来,好让他们继续安心工作。
1998年,远东皮革公司第一次进行了股权分配,把公司分成5股,王母半股、其余三兄妹皆一股,王敏独占1.5股。
为何这样分配?
理由很简单。因为王敏是远东皮革生意的带头人,又常年在外跑业务,考虑到他比较辛苦,贡献最大,所以才这么做。并且这份股权分配在大家伙签字后,永不得反悔。
可是王大同还是很天真地认为那条古训: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直到远东皮革从小公司发展成一个大集团,年销量能达到5个亿,在各地建厂时,这般和谐的局面被彻底打破。
原因在于有人管钱,有人管生产,并不是某个人担肩一手抓。
二、
远东皮革集团的模式很清晰,厂房在全国各地,销售则是广州出海,那么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回款能不能及时?
当所有的回款都到了王敏手中时,相当于王敏掌握了家族企业的财政大权,在关键时刻他不点头,其余的厂房都得停工。而这仅仅是兄弟产生间隙的原因之一。
在2005年前后,王敏把总部搬到了广州,试图将远东皮革集团从家族企业过渡到现代企业,邀请职业经理人来打理公司。
至于他的这个决定有没有得到家人的认同,董事会有没有全票通过?很值得怀疑。从日后的走向来看,这很有可能是王敏的一厢情愿。
从2005年开始,王敏就发现浙江的子公司出现了不报账、大额资产去向不明的情况,这让他想起10年前跟四弟合伙做生意的矛盾。
另一边,那些年远东皮革很出名,有很多海外企业慕名而来,寻求合作。一家比利时企业找到王怀,想要和远东皮革一起收购明胶厂,王怀认为双方是在洽谈阶段,就没有及时跟三哥谈起。
兄弟间的矛盾接踵而来,王敏则使出了他的杀手锏,以公司董事长的身份,停止温州公司的一切业务,并且也不调钱去解决工人的工资问题。
这么一来相当于断了温州厂房的生路,而王敏更是扮演了一回「劫财人」,截留了温州公司的销售回款1.5亿,导致温州公司的很多欠款和供应商的钱还不上。
种种危机之下,王敏有意将王怀兄弟置于死地。后来是在父母的调节下,在2006年的春节前,70多岁的夫妇俩特意飞到广州,希望王敏能够往温州公司汇款。
此时王敏则狮子大开口,想要彻底掌握远东皮革的主动权,提出了他要占股51%,而不是在2005年定下的占股30%。
王大同彼时已经是垂垂老矣,他当年没有给儿女们分好家,彼时只能眼睁睁看着兄弟阋墙了。不过他还是给王敏提出了三种解决方案:
一是让其余兄弟心甘情愿赠送;二是王敏出钱收购;三是彻底分家。
能白拿的为啥要拿钱买?王敏自始至终就认为远东皮革是他一个人的,所以他拒绝了这三种解决方案,同时也听老父亲的话,暂时帮温州公司度过了破产危机。
不过在王怀等人的心中,他们的反击则刚刚开始。
三、
王敏人在公司,但远东皮革集团在浙江有5家子公司,这些公司都是由兄弟姐妹共同打理。
或许是王敏的做法令兄弟们感到心寒,于是他们想了一个办法,偷偷转移王敏的股权,把王敏那30%的股权,全部分尽。那30%的股权的价值,换算下来,也有亿万之巨。
不过这般行为并没有合情合理合法的,在2006年年末,王敏令人查浙江子公司的运营状态,一查才知道这档子事。
王敏也没有找兄弟姐妹沟通,选择了报案处理,眼看着相关人员的介入,这一次又是老父亲出面,带着几个子女到广州,向王敏当面道歉认错。
四弟王怀在签署【重大错误事件解释】时,说道:「这些公司我们兄弟都有股份,何须侵吞。」
其实按照王怀等人的解释,他们之所以转移王敏的股权,是因为没有回款能力,公司实在经营不下去,急需寻找资金来重新开工。
大家各执一词,现实是,兄弟之间的裂痕已经越来越深,分家也提上了日程。
在亲戚朋友的擀旋之下,广州的公司归王敏,其余的公司归王怀等人,不过王敏妻子则有不同的条件,让温州公司每个月拨200万作为补偿。
老父亲王大同不认可,因为广州的公司是王敏用个人名义注册的,但注册资金却是家族的钱。所以就算分家在即,王敏也没有签字。
直到2007年3月,王怀等人邀请王敏回温州参加董事会,王敏一进家中就被捆绑进精神病院。
那会儿,连同王大同都认为王敏得了此病,因为王敏曾经印发大量传单在老家分发,传单内容直指王怀发家的方式是「脏套路」,而且还打算在老家挂出200条横幅,后来是被皮革协会会长出面制止。
最后王敏是被妻子从精神病院接了出来,为了防止兄弟再搞这一套,妻子还雇佣了几个保镖保护丈夫的周全。
当事情闹到这一步,王家内部的交锋进入了白热化的争夺,但是神仙打架、小民遭殃。王敏反复起诉父母和兄弟姐妹,广州的远东系公司还好,温州的子公司则慢慢没落下去了。
王家人,何至于此?
按照王大同的说法,是没有遵循「亲兄弟明算账」的古训。但是在外人的眼中,远东皮革集团的分裂,在于兄弟之间的看法不同。
王敏自仗「功高盖主」,没有他就没有远东皮革集团,所以自认为这家企业是他一个人的;但是王怀等兄弟不认,从注册资金来看,这是家族企业,是属于王家所有人的。
起初,若是王大同牢牢把握住大权,儿女们也不至于对簿公堂。可是父母赚钱是为了什么?还是为了孩子,所以在分配股权时,他一股没占,把股权悉数分给老伴和儿女。
按理说,在这桩豪门恩怨中,王大同才是牺牲最多的那个人,在1995年借来巨债创业,功成后却把大权交给儿女们。
人心皆不同,苦难之时打虎亲兄弟,富贵之时亲情不如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