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社会

守牢底线 振兴可待!铜仁市全面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建设

2024-02-23社会

近日,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峨岭街道兴民社区的巨泰鞋业生产车间,工人正忙碌赶制订单。在工厂上班的搬迁群众田霞说:「家门口上班,既能挣钱,还能顾家。」

因丈夫身患疾病,孩子年龄尚小,田霞家虽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搬进了城,但依然存在返贫风险。如今,社区干部引导其就近就业,她的丈夫也通过公益性岗位有一定收入,不仅成功消除了返贫风险,去年她家的人均纯收入还超过了万元。

据了解,2023年铜仁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5487元,增幅为14.6%。其中有40721户178992人像田霞家一样,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万元以上。

铜仁是全国、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任务较重的地区之一。近年来,该市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以「强村富民」为载体,以特色小寨为抓手,全面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建设,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取得新成效。

压实责任,守牢底线,脱贫成果更稳固

地处武陵山腹地的铜仁,曾是贵州省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积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之一。

经过脱贫攻坚的深刻洗礼,到2020年底该市10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55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93.46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其中29.36万人搬出大山,迈向美好新生活。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

为此,铜仁市坚决扛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大政治责任,以最严格的调度制度、最严格的督战制度、最严厉的问责制度,奋力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

该市压紧压实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形成「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分管负责同志直接抓、其他负责同志协助抓」的工作格局,建立起市领导包保联系区县、市直部门联系村工作制度。

同时,该市不断调整充实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市委乡村振兴领导小组,严格落实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督促检查职责。并压紧压实各级各部门责任,确保各司其职、协同配合抓落实。

该市还出台印发【铜仁市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实施方案】【铜仁市2023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方案】等,持续向1666个村(社区)选派5042名优秀干部担任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全力推动国家、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在铜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动态监测、精准帮扶,是铜仁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有力举措。该市大力推进重点人群监测帮扶专项行动,面向全市所有地区、所有农村户籍人口进行监测,累计认定监测对象19052户74909人,还精准制定了帮扶措施,切实防范因灾因病返贫致贫风险。

巩固提升「3+1」保障,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内容。铜仁着力聚焦教育、医疗、住房保障以及饮水安全,严格落实控辍保学「双线」责任制和「七长」负责制,落实分类资助构建「15分钟医保服务圈」,科学建立农村住房安全动态监测、实时预警、快速处置机制等,全力织牢民生网底。

易地搬迁群众是防止规模性返贫的重点群体。该市还全力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抓实搬迁群众就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区治理等工作。据统计,2023年铜仁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5617元,增幅14.9%。

抓实产业,夯实基础,发展动力更强劲

「去年沙溪发展前胡3000多亩,产值达到1500万元,覆盖全乡12个村,有效带动3万余人次就业增收。」当前,德江县沙溪乡前胡采收基本结束,乡长杨森自信地算起收入账。

同一时间,印江自治县天堂镇大院村的脱贫户李加兵也算起收入账:「我从2019年开始代养能繁母牛,通过繁殖牛犊卖给村里的合作社,每年都有上万元收入。」

产业是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治本之策和源头活水。近年来,铜仁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引导群众就业创业,不断探索群众增收致富新路子。

该市坚持以生态文明引领铜仁现代化建设,充分发挥生态优势,以「梵净山珍·健康养生」品牌为引领,大力发展生态食品饮品药品特色产业,加快了乡村产业振兴步伐。

特别是2023年,铜仁创新实施「强村富民」三年行动,大力发展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动实现强基层组织、强集体经济、富农民「口袋」、富农民「脑袋」的「双强双富」目标。

铜仁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农增收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引领农民群众实现共同富裕全过程,通过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实施「村社合一」等方式,不断夯实基层基础。

党建赋能奏响强村富民「协奏曲」,铜仁村级集体经济快速发展。目前该市全市2738个村集体经济均有经营性收入,其中50万元以上的占20.56%。

同时,该市还创办强村富民工坊349个,累计吸纳劳动力就业3.3万余人。并实行政策分红、效益分红、集体分红「三次分红」,2023年以来累计发放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分红资金0.84亿元,覆盖92.91万人。

村强民富产业兴,群众增收有支撑。通过产业带动增收,劳务输出稳岗,以工代赈惠民,以及农村低保兜底等方式千方百计增加脱贫群众收入,铜仁群众满意度、获得感不断提升。

据统计,2023年该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5487元,增幅为14.6%,位于全省第七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增速为9%,较全省预计增速高1个百分点,较全国预计增速高1.4个百分点。

创新机制,勇毅前行,乡村「兴景」更美丽

水绕青山、白墙青瓦、曲廊亭榭……万山区高楼坪乡青年湖村黄家寨,犹如一幅精美的水墨画。该村党支部书记向鹏说:「我们着力打造‘环境美、产业强、人文美’的乡村旅游型特色小寨,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

去年7月,铜仁市印发「学习浙江‘千万工程’建设‘四在农家·和美乡村’特色小寨实施方案」,确定以「四在农家·和美乡村」特色小寨建设为载体,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力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铜仁坚持在先行先试、勇于创新的行动中,结合实际不断探索新的战术和打法。实施「强村富民」行动,推进「特色小寨」建设,便是该市巩固脱贫成效、推动乡村振兴的创新举措。

近年来,该市坚持目标导向,深入实施乡村振兴「五大行动」,加快把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转移到乡村振兴上来,奋力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

该市出台【铜仁市「强村富民」计划三年行动方案(试行)】,聚焦强基层组织、强集体经济,富农民口袋、富农民脑袋「两强两富」目标,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聚焦「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良好、民族文化多彩、乡风文明度高、寨民生活富裕、基础设施完善、基本公共服务齐备」的目标,因地制宜建设传统村落型、农耕文明型、产业发展型、红色文化型、乡村旅游型、研学体验型、民族风情型等「七种类型」的特色小寨,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同时充分发挥乡村两级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创新开展「强村富民」三年行动「百村示范、千村达标」建设工作,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部完成标准化规范化达标验收,持续夯实乡村治理基层战斗堡垒,切实提升治理能力和效能。

守底线、抓产业、促振兴,铜仁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以「强村富民」为载体,以特色小寨为抓手,打通了乡村振兴「快车道」,广大群众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成为触手可及的现实景象。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聪

编辑 田勇

二审 吴采丽

三审 朱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