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社会

台湾又增两项军事预算!赖清德谋「独」已实质沦为「替美谋财」

2024-08-27社会

22日,台当局行政机构核定了一项总额高达2840亿元(新台币,下同)的预算,内容是自2025年至2038年筹建7艘潜艇。与此同时,为强化所谓「不对称战力」,台防务部门日前公布了总额68.87亿的「军用商规」无人机采购计划,最快2025年底投入战备部署。这两个动作各有极大荒谬之处,放在一起又产生了诸多新「槽点」。

先来看潜艇部分。该预算案的通过事实上并不令岛内舆论意外,早在今年3月,赖清德刚刚胜选还未正式就职之际,就在视察台军首艘自制潜艇「海鲲」号时叫嚣,后续7艘潜艇要「一次造好」。舆论对此消息的意外和震惊,已在彼时全面爆发。时隔数月后,在岛内舆论一片挞伐声中,赖清德意志仍得到一点折扣不打地贯彻,台湾社会的意外与震惊早已消失,余下的只有愤怒和绝望。

为什么造潜艇会让台湾社会群情激愤?关键在于民进党当局眼高手低。自造潜艇被赖清德视为「抗中保台」重要举措之一,其宣传机器全力开动,大肆炒作台军拥有潜艇编队的优势,炮制「对大陆进行源头打击」「攻击解放军舰船」「遏制解放军海军进入太平洋」等自嗨论调。

实际情况却是,台军第一艘潜艇「海鲲」号就花掉了近500亿,虽然举行了没有下水的下水仪式,但时至今日仍不具备作战能力,不少关键设备未配齐,一些系统及配件在试验过程中状况不断,除了能为台媒提供几张照片以备「大内宣」之外,对台军战力提升毫无实际作用,而其高昂投入还会排挤其他装备的升级以及台军人员福利的提升。

「海鲲」号的坑直到此刻还在扩大,此时赖当局又一口气豪掷近3000亿,把预算排到2038年,要将不堪一战的失败案例复制7遍,且岛内似乎已没有能够阻止这一规划落地的有效制衡,台湾民众只能眼睁睁看着大笔大笔的纳税钱被赖当局毫无意义地浪费掉。

再来看无人机部分。尽管此次标案只有潜艇预算的「九牛一毛」,但此类装备的采购绝不会仅此一案。美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罗在今年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称,美军将实施一项名为「地狱景观」的计划,通过大规模使用无人机、无人艇和无人潜航器,将台湾海峡变为「无人地狱」。该论调将美台勾连拟定的对抗策略台面化,台军接下来只会越买越多。

不过军事专家对台军采购「军用商规」无人机能够发挥的实际战力普遍存在质疑。「军用商规」指的是由台军方公布无人机采购标准,让岛内民营企业进行研发。有分析指出,此举证明,即便台军将无人机视为「非对称作战」重要手段,但台军工体系却无力支持该策略实施,只能靠民营企业救急。

「军用商规」有两项明显优势,一是相关设备及零件容易获得,二是成本较军规更低。两项特点都有利于台军在短时间内制造大量无人机。但其缺点也很明显,即战场生存能力和打击效能将大打折扣。一般士兵所用的轻武器即可将其击落,此外若遭遇电磁干扰,更会出现「迷路」的情况。有岛内网友嘲讽,台军这是「花血汗钱买玩具」,可谓点出关键。

自造潜艇,大而无当;「军用商规」无人机,小而无用。这两项预算凑在一起,更能反映出民进党当局所谓「以武谋独」策略的百无一用。

在赖清德上台前后,各界舆论对其「台独」暴冲普遍担忧。如今赖清德执政已过3个月,人们发现赖清德并没有舆论所预想的那么「勇」,其口头叫嚣远胜于实际操作。赖清德甚至连蔡英文时代的「执法线」都「保」不住,其一次次谋「独」挑衅,换来的却是大陆方面对惩「独」措施和执法行动的不断完善和持续强化。

赖当局「抗中保台」的实质是「以武谋独」,而「以武谋独」的所谓底气与靠山是「倚美谋独」。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无论是美台的「军事合作」,还是武器装备交易,都已沦为「替美谋财」。

民进党当局在2025年总预算中,将防务预算提升至6470亿,约占GDP的2.45%。再加上2021年拍板通过为期5年的「海空战力提升计划采购特别条例」,上限为2400亿,则总体预算更多。若台湾可获得「关键、重要的武器装备」,防务预算还会大涨。

此前,多位亲特朗普人士已公开放话,呼吁民进党当局将防务预算提高到GDP的5%。若特朗普当选,该呼吁自然成为指令,就算特朗普未当选,民主党总统也未必见得放弃这一主张,「毕竟美国历年各种大小选举,政治献金最大来源就是这些军工复合体」。

台空军前副司令张延廷发文指出,民进党当局防务预算已陷入「战略迷途」。他在文中疾呼「不能忘记的是,不同国家或地区看待台海问题的基本,均来自其国家利益和大国博弈的先决考量。美国和日本也不例外,不会因为台湾是其‘前殖民地’,就真把台湾当成‘自家’护卫,这些都不是可以用意识形态或巧妙政治语言含糊搪塞的。」

相比赖清德的「台独」前景,台湾老百姓更关心的是眼前的日子。最需要花钱的地方,绝对不是军事领域。「劳保基金」改革、能源配比调整、养老长照、托管服务、平抑物价、提升薪资……民众关心的民生议题千百种,却偏偏被「替美谋财」的赖当局当成「过尽千帆」。如此看来,赖清德的办公地越来越像「总督府」。

来源:海峡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