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将加快完善机场噪声防控相关国家标准,推进机场建设项目噪声环境影响评价,推进机场噪声监测技术研发,统筹开展空地协同机场噪声防控技术攻关。
民航局、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日前联合印发【民用运输机场周围区域民用航空器噪声污染防控行动方案(2024-2027年)】(下称【行动方案】),明确要求加快推进机场噪声污染防控标准体系建设,统筹推进机场噪声污染防控监督管理,深入推进机场噪声污染防控,强化机场噪声污染防控科技支撑。
有关专家23日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随着中国民航运输规模快速增长,噪声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我国噪声影响严重和比较严重的机场数量和占比均有增加,形势不容乐观。每年接到的噪声信访、投诉次数较多。」专家介绍,我国华中、华东、中南地区有噪声影响的机场数量较多,东北、西北、西南地区相对较少,与我国机场分布东密西疏状况相匹配。
生态环境部有关机构此前的调查发现,国内机场周边居民对飞机噪声反应较为强烈的有首都机场、虹桥机场、杭州萧山机场、南京禄口机场、成都双流机场、大连机场、厦门机场等。
根据【2022年全国民用运输机场生产统计公报】,2022年,我国境内运输机场(港澳台地区数据另行统计)共有254个。2022年我国民用运输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52003.3万人次,完成货邮吞吐量1453.1万吨,完成飞机起降715.2万架次,各运输机场中,年旅客吞吐量1000万人次以上的运输机场有18个。各运输机场中,年货邮吞吐量10000吨以上的运输机场有51个。
「目前,我国机场噪声污染防控标准不健全、监测不到位、研究不系统等问题突出。」专家介绍,机场噪声污染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问题,涉及地方政府、公众、民航管理部门、运营部门等不同的责任和利益主体,由政策、法规、标准、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多个层面的问题纽结在一起,分析产生的主要原因,既有规划布局问题,也有机场运行问题,需要各相关部门共同负起责任、协调解决。
随着中国民航运输规模快速增长,噪声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摄影/章轲
专家表示,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民航未来发展需求潜力巨大。机场噪声防控应立足国情和行业发展阶段,切实统筹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未来,机场噪声防控相关监测技术设备需求有望加大。
202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防治法】第五条、第八条、第四十五条、第五十二条、第五十三条、第五十四条、第五十七条以及第八十条等均对机场噪声污染防治提出明确要求。【「十四五」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等对机场噪声污染防控作出部署,强调要立足我国国情以及民航发展阶段,加快夯实机场噪声污染防控工作基础,推进政策标准体系建设,深化相关技术研究。
第一财经记者从生态环境部了解到,民航局、生态环境部等部门于2022年4月启动【行动方案】研究编制,先后赴北京、天津、成都、重庆、西宁等地机场开展实地调研。
【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机场噪声污染防控标准体系基本建成,机场噪声污染防控多方协同机制初步形成,试点取得实效,监测关键技术研发取得积极进展,年旅客吞吐量500万人次以上机场基本具备民用航空器噪声事件实时监测与精准溯源能力。到2027年,机场噪声污染监测与防控关键技术实现突破,防控标准建设持续推进,协同治理效能进一步提升,年旅客吞吐量1000万人次以上机场周围区域声环境质量逐步改善。
根据【行动方案】,我国将加快推进机场噪声污染防控标准体系建设,包括加快完善机场噪声防控相关国家标准,健全机场噪声防控民航标准与规章。统筹推进机场噪声污染防控监督管理,包括加强规划衔接协调,加快提升机场噪声监测能力,深入推进机场建设项目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建立健全机场噪声污染监管协同机制。
同时,深入推进机场噪声污染防控,包括落实机场噪声污染防治责任,推动机场噪声污染减缓试点。强化机场噪声污染防控科技支撑,包括开展机场噪声影响机理研究,推进机场噪声监测技术研发,统筹开展空地协同机场噪声防控技术攻关,开展机场噪声防控经济政策研究,开展国际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