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在全国实现跨域立案全覆盖、基本实现跨省生态环境保护司法协作机制全域覆盖、建立知识产权大保护同频共振等九项机制、执行联动协作迭代升级……近年来,京津冀三地法院持续深化司法协作,三地司法审判「同城效应」水平不断提升。2月29日,北京高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北京法院服务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情况,并发布了一批典型案例。
北京高院副院长任雪峰介绍,近年来,北京法院紧紧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稳妥办理涉「疏整促」专项行动以及城市副中心建设、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大兴国际机场建设等重点工程项目案件,探索建立司法助力公共决策「四提前」工作机制,实现北京重点项目进入诉讼的纠纷30%以上通过调解和解方式解决。
去年,北京高院研究起草并推动三地法院共同签署了【关于加强司法协作为京津冀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先行区示范区提供服务保障的框架协议】 ,进一步拓展深化三地法院立案、审判、执行、审判管理研究、信息化建设及队伍建设等各领域司法协作。截至去年年底,全市三级法院与津冀法院签署涵盖执行、破产、环境资源、金融、知产等各领域合作协议共计44份。
任雪峰表示,经过多年来的通力合作,三地法院已实现立案与诉讼服务领域多事项跨省通办,极大便利了三地群众参与诉讼;执行联动协作机制涵盖了执行事项委托、异地执行协助、被执行人联动查控及查控财产异地处置等事项范围;在清算与破产案件审理、金融案件司法审判、知识产权保护与跨域环境保护司法协作等领域持续深耕细作。北京法院还与津冀法院互派42名法官和法官助理交流锻炼,促进了三地人才交流与司法能力提升。今年,北京法院将在健全京津冀跨域诉源治理机制、提升知识产权等领域专业审判能力、促进三地统一法律适用及深化人才联合培养机制等方面持续发力,力争取得更大进展和成效。
北京高院执行三庭庭长段鹏也公布了一组数字,自2017年以来,北京法院委托津冀法院执行事项8.3万件,办理津冀法院执行事项委托4.5万件,协助津冀法院现场执行165件次,三地法院探索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执行效率大幅提升。「执行协作机制取得了多项新突破。 今年第一期京牌小客车司法处置已正式启动,部分车辆便来自于津、冀法院的委托,系三地协同处置京牌小客车的首次尝试 ,将为后续三地法院协同批量处置京牌小客车提供宝贵经验。」段鹏说。
北京高院同时发布了7个北京法院服务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典型案例,涉及服务「疏整促」专项行动、保障京津冀轨道交通建设、环境污染民事公益诉讼、跨域纠纷联动化解、执行联动等多个领域。如某公益组织诉铁路某公司等环境污染民事公益诉讼案,该案发生在北京与张家口之间的普通客运列车上,途经冬奥沿线。某公益组织接到多位乘客反映,吸烟者在吸烟区随意吸烟,导致烟雾缭绕、空气质量极差,且无人管理。
在北京四中院的主持下,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案涉铁路企业在约定期限内取消相关车次列车内的吸烟区,采取对烟灰盒进行遮挡、封堵、改造,以及不设置吸烟装置,取消吸烟区标识等措施,同时在车站、列车加强控制吸烟的宣传。该案是民法典生效后全国首例「无烟列车」民事公益诉讼典型案例,为推动「无烟列车」建设、推进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倡导生活经营方式绿色转型提供了有益示范。
相关新闻:
不摇号购京牌车的机会来了,今年第一次,共408辆!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张蕾
流程编辑:u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