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沿岸九省二市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让「一江碧水向东流」美景重现;黄河流域各省推进生态保护治理,优化水资源配置,大河上下焕然一新。江河奔腾,铺展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画卷。
过去一年,我国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稳定改善。完成造林、种草改良1.25亿亩,治理沙化石漠化土地2857万亩。超过300万平方公里的陆域国土面积划入生态保护红线,累计建立近万处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4.02%。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只有把生态保护好,把生态优势发挥出来,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3年,北京PM_2.5年均浓度32微克/立方米,连续3年稳定达标。面对整体不利的气象条件以及多次外来沙尘影响,北京加强与周边省区市联防联控,加快产业结构转型、能源结构优化、车辆结构调整,一微克一微克地扣,让「北京蓝」成为常态。
白洋淀水质连续3年稳定保持在Ⅲ类。控外源、截污染、引调水、防洪水、疏水系,让白洋淀水「活起来」「动起来」,再现「荷塘苇海、候鸟天堂」胜景。
「彩云之南」的大理,洱海像一只蔚蓝纯净的眼睛,凝望着万木葱茏的苍山。水里实施水生植物种植、鱼类增殖放流,岸上建设污水处理厂和高标准农田,洱海保护正从「一湖之治」向「系统之治」转变。
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我国推动美丽中国建设不断迈出新步伐。
过去一年,我国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_2.5平均浓度比2019年下降16.7%;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达到89.4%,同比上升1.5个百分点。
过去一年,我国实现各区域重大战略生态环保专项规划全覆盖。开展新一轮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保规划编制,进行长江三角洲区域生态环境共同保护规划实施情况跟踪评估,推动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交流机制,为推进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打下基础。
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科尔沁和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等「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全面启动。
首批国家公园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藏羚羊、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长臂猿等标志性物种种群数量稳定增长,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穿山甲、黑麂等一批旗舰物种时隔10多年重新现身……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稳步提升。
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根基
绿色低碳发展,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过去一年,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历史性超过煤电,全国碳市场达到预期建设目标,绿色「智」造成为风口……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更亮。
先立后破,非化石能源实现跨越式发展,能源发展「含绿量」持续提升。
新疆哈密,一阵风吹过,风机叶片转动;甘肃嘉峪关,一束光洒下,电子在光伏板中流动。「丝路风光」源源不断地为杭州亚运会竞赛场馆送上绿电。
2023年,我国可再生能源总装机达14.5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超过50%,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可再生能源发电量3万亿千瓦时,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三分之一;风电光伏发电量已超过同期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突破15%。
节能、减排、增效,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标准创新,传统产业绿色化水平全面提升。
山东东华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应用水泥「工业大脑」,生产能耗指标、排放指标、质量稳定性达到行业一流。东华科技总工程师朱波介绍,「工业大脑」让熟料线综合能耗下降了6.73%,质量稳定性提高了28.48%。
东华科技是成功创建绿色工厂的众多企业之一。截至2023年底,我国已在国家层面建成了绿色工厂5095家,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17%。
向新而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断壮大。
2023年,我国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和太阳能蓄电池「新三样」产品出口首破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29.9%。以「新三样」为代表的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强劲,成为经济增长新亮点。
从乡村到城市,从厂矿到园区,从生产到生活,绿色低碳成为发展「关键词」。
绿色建筑服务生产生活,我国新建绿色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超过90%;交通运输结构加快调整,「公转铁」「公转水」深入推进。建设绿色公路、绿色港口、绿色航道,交通基础设施绿色化水平显著提升。
从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夯实碳排放双控基础能力,到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从持续优化财政资源配置,落实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税费优惠政策,到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从深化能源价格改革,推动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到健全绿色电力交易体系……绿色低碳政策体系日益完善。
变生态优势为发展优势
2023年,黑龙江省伊春市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以400万公顷浩瀚森林、40万公顷大美湿地、702条清澈河流而闻名的伊春,深耕森林生态旅游,构建现代化生态产业体系,持续释放森林「水库、粮库、钱库、碳库」功能,让生态要素成为生产要素,生态优势变为发展优势。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一批又一批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打开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新空间,率先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以生态入「储」,以资源抵「贷」。江西省抚州市资溪县发掘生态产品价值优势,推动绿色融资创新。先后落地森林赎买抵押贷款、林权收益权质押贷款等多种生态权益金融业务,为「两山」价值转化提供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实现「绿水青山」可转化、可增值。
「生态好了,金山银山也就来了。」山东临沂蒙阴县桃墟镇百泉峪村党支部书记方国明说。通过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百泉峪村生态产品总价值7270万元,获得整村生态授信4300万元。如今,这个曾靠开采矿石过活的村子,依托蒙山生态资源优势,打造乡村旅游新亮点,年接待游客达20万人次,村民人均年收入4.2万元。
经过多年试点探索,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出台新规。EOD模式被认为是利用市场化手段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探索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模式创新。
挖掘绿色「富矿」,更多探索已在路上。加快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与主体功能区、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等重要制度设计的统筹衔接,完善生态产品总值核算规则和方法,建立生态产品保护、利用、流通、价值转化与交易政策保障体系,加快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从理论到实践的破题,正向纵深行。
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让更多「绿宝盆」变为「聚宝盆」,我国正不断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新图景。 (经济日报记者 曹红艳)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