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社会

「首席观察」破局与新生:比特币、黄金和美元的避险进化论

2024-12-11社会

经济观察网 欧阳小红/文 全球市场风云激荡,资本的避风港在何处?

比特币狂飙,黄金黯然承压,美元强势延续。这三大资产的此消彼长,不仅反映了经济逻辑与市场结构的深度变迁,也映射出当下金融文明与监管秩序演进的趋势。

「比特币突破10万美元,黄金承压,汇市震荡。」这绝非普通的金融波动。比特币的狂飙背后,是技术赋能的金融产品对传统经济体系的强烈冲击,同时也折射出资本在全球化与去中心化趋势中的选择与试探。

新华社报道指出,比特币狂飙,一定程度体现美国下一政治周期政策走向,关乎监管与资本的长期博弈,关乎美国经济是否持续「脱实向虚」。究竟是放松监管加入资本狂欢,还是改善治理发展普惠金融,看似简单的抉择背后蕴藏着深远的影响。

这不仅是经济逻辑的演化,更是一场深刻的文明冲突:是鼓励创新还是强化监管?是拥抱虚拟货币,还是巩固传统金融秩序?这些问题在比特币、黄金与美元的博弈中尤为凸显。

对于投资者而言,黄金、比特币与美元之间的博弈,究竟是在宣告一种秩序的破局,还是在开启新生的篇章?

比特币:数字黄金,还是资本的投机工具?

「10万美元!比特币突破历史新高,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某币圈投资者在朋友圈感叹道。11月13日,当比特币价格创下9万美元新高时,他与朋友在泰国为比特币的新高开香槟庆祝。

但这种狂欢能持续多久呢?事实上,这是一个关于「全球资本在寻找去中心化与非主权货币作为分散投资手段」问题的缩影。

比特币近期的市场表现堪称惊心动魄,称其为政策加持下的数字狂飙并不为过。在美国大选结果明朗后,比特币价格从约6.8万美元迅速攀升,12月5日一度突破10万美元关口,月涨幅超过40%。这一惊人的涨势,与同期黄金下跌4%、标普500指数上涨约6%的表现形成了鲜明对比。

与此同时,全球金融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地缘风险也促使部分资金流向去中心化、非主权资产进行分散化配置。例如,俄乌冲突和欧洲局势多变等因素,增强了投资者对「数字黄金」叙事的认同。在美元强势与黄金承压的背景下,比特币被高风险偏好的投资者视为具备更高回报潜力的替代方案。

然而,比特币的暴涨同时揭示了其投机性与波动性。一日振幅超过5%的行情并不罕见。投资者需警惕其价格随政策走向与市场情绪而剧烈波动的高风险特征。

从历史价格增速来看,比特币在过去十余年间经历了多轮大幅上涨与深度回调。从所谓的「极客实验品」到突破1000美元,比特币用了3年(2010—2013);从1000美元到1万美元用了4年(2013—2017);从1万美元到5万美元又历时4年(2017—2021);从5万美元到10万美元,仅用了3年(2021—2024)。尤其是从9万美元涨到10万美元,仅仅不到一个月。这种加速现象表明比特币价格正以愈发快速的节奏攀升。

从时间线来看,以下里程碑记录了比特币的发展历程:

2010年5月22日,比特币首次用于实际商品交易。程序员Laszlo Hanyecz用1万个比特币购买了两个比萨,这一事件被视为比特币走入现实经济应用的开端。

2013年11月29日,比特币价格首次突破1000美元。

2017年11月28日,比特币价格突破1万美元。这一年,比特币及整个加密货币市场迎来了「牛市年」:价格从2017年年初不到1000美元涨至年底接近2万美元。

2021年2月16日,比特币价格突破5万美元。2020—2021年间,在新冠疫情和全球货币宽松政策的背景下,比特币作为「数字黄金」和通胀对冲工具的叙事逐渐强化。

深入分析比特币的发展,其背后既有技术驱动的「去中心化」理念,也有资本逐利的本性,以及美国新一届政府的政策助推。例如,在特朗普当选后,「亲比特币」政策预期曾助推市场行情。他提名的监管高官(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候选人保罗·阿特金斯)多为加密货币支持者,强化了市场对宽松监管的预期。加密货币行业通过政治捐款等方式,直接影响美国政治议程,使比特币从一种边缘资产跃升为主流关注焦点。

此外,在美元强势周期的背景下,比特币也成为一种另类选择。在美元指数高位运行、黄金承压的情况下,比特币被部分资金视为避险资产的替代选择。尽管比特币的波动性远高于传统资产,但其「去中心化」和「数字黄金」的特性,仍吸引了寻求更高回报的投资者。

然而,快速上涨的背后,投机性与不稳定性并存。作为避险资产,比特币的稳定性远不及黄金。其价格波动大,受市场情绪和政策影响显著。

突破10万美元的里程碑,标志着比特币从小众加密圈子迈向全球宏观投资舞台的成熟阶段。未来,比特币是否会像黄金一样,成为资产配置和价值贮藏的工具,仍有待观察。

黄金:避险地位真的被比特币「抢走」了吗?

此时,黄金的光芒似乎正在黯淡,但其避险地位是否已被比特币完全取代,仍存在争议。

美国大选后,黄金价格明显承压。在美元走强、美国经济数据表现偏强的背景下,以美元计价的黄金难逃下行压力。然而,黄金的长期价值锚仍然稳固。数千年的历史沉淀与全球央行的储备配置,使黄金在深度危机中依然具备无可替代的避险地位。在短期内,受政治和政策因素的扰动,资金更倾向于追逐政策利好、上涨预期更强的新兴资产(如比特币)。

但当市场再次进入高不确定性或系统性风险上升的阶段,黄金依然是许多投资者信赖的「终极避险锚」。

强美元与市场轮动共同作用,使黄金价格的波动较为剧烈。两个重要时间节点尤为突出:2024年9月,美联储降息,黄金价格飙升,一度成为市场表现最亮眼的资产;11月5日美国大选结果出炉,黄金价格跌幅明显,投资者对此总结为「跌得多,涨得少」。

黄金近期的表现受到美元强势的直接压制。美联储的缩表操作叠加强劲的经济数据,令美元指数维持高位,进而对以美元计价的黄金形成直接拖累。但从长期来看,黄金的稀缺性与全球公认的避险属性,仍是其核心价值所在。

美元:强势周期的延续,还是危机的前兆?

相较于比特币的剧烈波动与黄金的承压,美元显得相对稳定。美联储在降息周期内继续推进缩表操作,强化美元的稀缺性与吸引力;与此同时,美债收益率在高位徘徊,为国际资本提供正向回报,吸引资金回流美国。美元强势周期的延续,不仅反映了美国经济基本面的韧性,也得益于全球对美元流动性、信誉度和安全性的长期认可。

作为全球储备货币和避险资产的核心,美元的稳固地位由结构性、政策性和市场行为共同支撑。

然而,从长期看,强势美元政策可能加剧全球金融体系的不平衡。其中,新兴市场货币承压,资本外流现象加剧,全球金融体系脆弱性上升。此外,部分国家推动的「去美元化」进程,也为美元的长期霸主地位埋下潜在变数。不过,在短期至中期内,美元的地位依然难以被轻易撼动。

新时代的避险秩序

这场比特币、黄金、美元的博弈,远超出金融资产轮动的范畴,更是新旧秩序的交锋。

在技术与资本力量的推动下,比特币拓宽了避险资产的内涵与想象空间。然而,其高波动性和投机属性,使其在短期内难以取代黄金与美元的地位。尽管受到挑战,黄金和美元仍在风险偏好转换的过程中发挥着各自独特的作用;其核心功能并未被完全取代。在全球金融波动性不断加剧的背景下,稳定性和可预期性依旧是投资者最为看重的特质。

与此同时,比特币倡导的去中心化理念,与传统金融体系的监管逻辑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美国大选结果尘埃落定、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仍暗流涌动的背景下,投资者的选择早已不再局限于比特币、黄金和美元之间的「此消彼长」,而是需要在高度不确定性与快速变迁的宏观环境中,构建更加稳健、多元的资产配置策略。

市场资深人士指出,中短期的投资逻辑在于辨识政策周期和市场预期变化。新一届美国政府对加密货币与金融科技创新的政策态度、美联储货币政策信号的调整,以及地缘政治摩擦的潜在升级点,都可能在短期内显著影响风险偏好与资金流向。

最新数据显示,美国11月非农新增就业22.7万人,失业率意外上升至4.2%。在此背景下,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或将在12月17日—18日会议上降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至4.25%—4.50%。

美联储理事克里斯托弗·沃勒表示,倾向于12月降息。他认为,此举可进可退,但对暂停降息亦持开放态度。与此同时,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强调,降息决策需谨慎,将密切关注通胀、就业等经济数据,以决定下一步政策路径。

在资产配置上,投资者需要将多元化与风险管理并重。

从长期看,仅以「此消彼长」判断资产间的优劣并不明智。相反,将比特币、黄金、美元、债券和股票等多种资产纳入组合,进行分散化与跨周期考量,能更好地在不确定环境下平滑收益并分散风险。

黄金凭借数千年的价值锚定功能,在深度危机时依然展现出韧性。对长期面临通胀与主权信用风险担忧的投资者而言,黄金依旧是核心配置品之一。

美元资产(尤其是美国国债)在全球避险情绪浓厚时往往成为「最后的流动性避风港」。在跨周期策略中,持有一定比例的美元资产与高评级主权债券,有助于在危机时提供稳定的现金流和低相关性回报。

与此同时,在区块链与数字经济崛起的浪潮中,比特币及其他数字资产为价值储备与金融创新打开了新空间。对于具备较高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而言,将其视为组合中的「成长型对冲资产」是一种选择。但需长期关注监管动态、技术趋势与基础设施的成熟度,才能在不确定性中捕捉潜在超额收益。

稳健增长的关键

在市场剧烈波动与政策走向不明的环境中,理性评估尤为重要。投资者既不能盲目迷恋新兴资产的短期暴涨,也不能固守传统避风港的既有优势。真正的价值在于多元化布局、前瞻性视角,以及建立严谨的风险管理体系。

这一理念在当前历史关口显得尤为突出。正如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所言,11月特朗普赢得美国总统大选,叠加美联储降息25个基点,使得美元指数走强,全球资产价格整体上扬。美元指数环比上涨1.7%,欧元、英镑兑美元汇率分别下跌2.8%、1.3%。在债券市场方面,10年期美债收益率环比下降10个基点至4.18%。

温彬还强调,近期系列增量政策提振了资本市场信心,人民币资产对外资的吸引力显著提升,对外汇储备的稳定构成了有力支撑。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主任金鹏辉指出,在全球货币政策分化加剧的背景下,人民币资产的投资与避险属性正在凸显,对全球投资者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中银国际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直言,超预期政策举措是扭转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信心的关键。面对「不确定性就是最大的确定性」的现实,制定周全预案与前瞻预测尤为重要。「当前形势下做多的风险要小于做少的风险,政策出台越早、见效越快。」管涛认为,中国经济前景既取决于近期一揽子增量政策的规模与实施效果,也取决于相关改革的稳步推进。

在不确定的世界里,投资者的目光应立足于宏观政策框架、全球风险格局及技术创新周期,以更广阔的视角与全局思维动态优化资产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