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余晖
11月12日,地方国企改革和监管工作视频会议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出席并讲话。
他提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升国资监管效能,扎实推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之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出台了国企改革「1+N」政策体系,为新时代国企改革搭建了「四梁八柱」。2020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启动,这是落实国有企业改革「1+N」政策体系和顶层设计的具体施工图。
2022年12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已见成效,要「谋划新一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行动方案」。
深化改革的背后,有现实背景。
我国经营性国有资产规模大,但一些企业资产收益率不高、创新能力不足,同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的要求不相适应。
2023年7月,全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动员部署会议召开。张国清从「完善国企考核评价机制」「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强化国企在能源、资源、粮食等重点领域布局」「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等方面提出了要求。
2024年是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全面推进的关键之年。今年1月,国资委还明确了具体的目标——力争2024年底完成新一轮国企改革行动70%以上主体任务。
此次视频会议上,张国清强调,「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各项改革任务落实」。
三个集中
这一轮改革有个显著特征,即聚焦于增强国有企业的核心功能,力求精准发力。
如何精准发力?
二十届三中全会已经给出了答案——「三个集中」:
推动国有资本——
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
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
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前两个集中策略致力于强化国有企业的核心功能;后一个集中则着重于挖掘并发挥国有企业的巨大发展潜力。总之,就是国有资本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具体而言,国有资本行业布局与分布领域依然过宽,业务交叉重叠和盲目投资重复投资现象还一定程度存在;此外,部分企业还面临着低水平同质化竞争的问题,核心功能不够突出,功能定位不够清晰,且核心竞争力有待加强。
在此次会议上,张国清重申「三个集中」——要推进国有资本「三个集中」,推动国企进一步突出主业、聚焦实业,当好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
耐心资本
在突出主业、聚焦实业之外,张国清还特别强调了一点——当好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
4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壮大耐心资本」之后,「耐心资本」受到高度关注。
9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到,「要推动国资出资成为更有担当的长期资本、耐心资本」。
什么是耐心资本?
耐心资本是一种专注于长期投资的资本形式,不以追求短期收益为首要目标,而更重视长期回报的项目或投资活动,通常不受市场短期波动干扰,是对资本回报有较长期限展望且对风险有较高承受力的资本。
耐心资本能够为投资项目、资本市场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关键要素保障,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条件和推动力。
为什么强调国资出资成为耐心资本?
一方面,科技创新因其内在的高风险性与高度不确定性,往往伴随着频繁的试错过程,因此很难获得社会资本的青睐。在这种情况下,国有资金的率先引领与示范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另一方面,由于受到传统国资考核体系制约,很多国资创投基金确实也存在不敢投、怕投错的情况。
较真碰硬
加强监管,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保障。
在11月12日的会议上,张国清指出:
要强化覆盖全级次子企业的穿透式监管,较真碰硬解决制约国企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有效防范化解风险隐患。要健全国有企业推进原始创新制度安排。要「一企一策」完善国企考核评价制度,开展国有经济增加值核算,引导国企切实把主责主业饭碗端稳端牢。
提高国有资产监管效能,对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等意义重大。
今年9月,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就提到,「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完善国资监管体系和监督约束机制,用好信息化、智能化等方式,引导企业依法合规经营,有效防范化解风险,坚决守住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底线。」
穿透式监管的抓手在哪里?
今年9月,国务院国资委党委曾发文表示,加快国资国企在线监管系统建设和实用化水平提升,对于「三重一大」(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运作)等重大事项,探索推进穿透式监管,强化董事会监督作为出资人监督重要延伸作用,用好企业内部各类监督力量,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持续推动监管向基层企业延伸、向境外企业延伸。
资料 | 央视 新华社 人民网 中国政府网 经济日报等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政知新媒体独家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