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欧阳小红/文
2025年投资的重点赛道与潜力布局何在?
12月11日至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经济形势分析和工作任务部署中提出了新思考。
会议提出,2025年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保持就业、物价总体稳定,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
这一目标在传统四大宏观调控目标(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基础上有所拓展,突显了中央对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高度关注。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表示,这一新提法反映出政策导向更加关注民生质量与收入分配的改善;政策基调强调「更加积极有为」,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
此次会议明确的九大任务,结合政策增量信号,为经济运行和资本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政策基调:延续与创新并举
会议指出,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同时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
会议明确要打好政策「组合拳」。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贸易、环保、监管等政策和改革开放举措的协调配合,完善部门间有效沟通、协商反馈机制,增强政策合力。把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统一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统筹政策制定和执行全过程,提高政策整体效能。
巴克莱银行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了更多政策支持信号,维持其对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原有预测,并预计中国央行将在未来数周内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或政策利率。
巴克莱银行认为,中国更有可能以渐进方式推出后续政策,而非预设式的「大规模刺激」。在衡量下一轮措施的节奏、规模和构成时,应密切关注关税、房地产和股市的发展变化。
罗志恒表示,此次会议的政策总基调更加积极有为。财政政策从「积极」转向「更加积极」,货币政策从「稳健」迈向「适度宽松」,政策导向从「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升级为「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宏观调控力度更大、更具针对性和前瞻性,也更强调实效,这既是对以往宏观调控成功经验的继承,也是基于当前国内外宏观形势作出的科学决策部署。
聚焦资本市场可交易的「增量信息」,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指出,中央政治局会议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通常以最高级别的「定调」作用为主,侧重提目标、定方向、做部署。本次通稿在方法和要求的清晰度及罕见度上有以下四点值得关注:
首先,会议首次对物价提出「合理回升」的清晰要求。这在过去十年未有先例。通稿提及「注重目标引领,着力实现增长稳、就业稳和物价合理回升的优化组合」,这意味着政策关注的维度更加全面。
其次,会议罕见对政策的「前倾节奏」提出明确要求,旨在实现「开门红」。通稿强调「把握政策取向……各项工作能早则早、抓紧抓实,保证足够力度」,为政策加速落地开了「绿灯」。
再次,通稿首次将「稳住楼市股市」放在开篇的表述中,对股市和楼市的目标清晰度很高。若股市维稳挑战较大,不排除「平准基金」入场的可能性,从通稿所提「创新金融工具,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中可窥见端倪。对于楼市,政策思路在延续中央政治局会议确定的方向:合理控制新增房地产用地供应、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推进存量商品房的处置,以「控量保价」思路稳楼市基本盘。
最后,会议罕见明确提及「适时降准降息」,为货币政策提供清晰可预期的操作空间。降准降息已成必然举措,这对债券市场而言是短期内最确定的「护身符」。在节奏上,预计在美国FOMC(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结束后,中国货币政策将进入预期发酵期。
本次会议强调的「物价合理回升」目标,其本质在于稳增长。此次会议明确提出实现物价合理回升,就是要前瞻性地应对通缩风险,改善企业盈利空间、增强居民消费意愿,并通过引导市场预期提振经济信心。在这一背景下,政策节奏前倾、提前布局以抢占先机成为显著特征。2025年一季度政策或将集中发力,财政支出和基建项目审批将加速启动。
任务与信号
会议明确,明年将重点落实九大任务。其中,「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被置于首要位置。
从双轮驱动的核心逻辑看,消费与投资提振将协同发力。在消费层面,除直接的收入补贴(如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外,还将在供需两端积极创新。预计未来的「两新」政策将扩展至服务消费领域,如医疗健康、文化旅游、养老服务等,以多样化供给激发内需潜力。
在投资深化方面,城市更新和「两重」项目(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将成为重点着力点。预计包括地下管网升级、绿色建筑推广以及城市燃气等相关领域将迎来增量资金投入,通过改善民生、提升公共服务品质来撬动投资效益。
在科技创新与未来产业布局方面,会议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和培育未来产业。突破性技术将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产业链整合与场景创新则成为需求侧发力的新引擎。政策强调通过「场景创新」来推动内需释放,比如借助政府采购、试点补贴等方式,加速智能制造、物联网、智慧城市相关应用场景的拓展,为相关产业链提供新成长空间。
在房地产领域,政策着力实现增量与存量的动态平衡。控制增量方面,将继续收紧房地产用地供应,以缓解供过于求并实现市场供需再平衡;盘活存量方面,将重点关注存量房产与商业地产的去化与改造,如通过改造存量商办用房、推动城中村改造来释放更多居住与消费潜能。
在资本市场改革方面,政策将进一步优化长期资金入市的渠道与机制。随着养老金、保险资金等中长期资金陆续入市,政策有望降低资金入市门槛并提升资产配置灵活性,从而为资本市场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
投资机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财政赤字率,确保政策持续用力、更加有力,并加大财政支出强度,加强重点领域的保障。新增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继续支持「两重」项目和「两新」政策(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这一财政政策的调整不仅是为了稳增长,更在于推动从总量扩张向结构优化转型,特别是在优化支出结构方面提供支撑。专项债的新增额度将进一步扩大,重点投向绿色低碳等可持续发展领域。
货币政策则更关注结构性问题的解决,继续通过定向工具强化对科技创新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在系统性改革方面,会议强调财税体制改革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协同效应,以提升地方政府财力、打破市场壁垒,从而释放经济活力。
从投资视角来看,消费升级有望成为经济中长期增长的重要引擎。随着居民收入提升与消费意愿增强,食品饮料(如乳业、酒类)及服务消费(如旅游、医疗健康)等领域前景可期。在细分行业中,具备强大创新能力与品牌优势的企业或将更易获得市场认可与估值溢价。
会议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和培育未来产业,这意味着高科技和未来产业同样是政策驱动下的持续机遇领域。
绿色经济已被确立为长周期发展的主线。光伏、风电等新能源板块在政策扶持与全球能源转型需求的推动下前景值得看好。同时,城市更新与绿色建筑的推进将带动绿色建材需求上升,相关行业或将迎来增长空间。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通过「精准的政策组合拳」展示出政府在复杂外部环境下的战略定力与应对决心。对投资者而言,消费升级、新兴科技与绿色经济是中长期布局的关键赛道,而房地产市场的有序转型与资本市场改革深化,则为捕捉结构性机会创造更多可能。
未来,伴随政策逐步落地,市场将迎来新一轮周期环境。投资者不妨紧扣政策逻辑与产业趋势,从中寻找价值增长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