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日,位于深圳东南方向250公里处的流花油田,亚洲首艘圆筒型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海葵一号」生产如火如荼,即将迎来首船原油外输的重要时刻。
通过系泊大缆、外输软管等设备相连,陆家嘴金融城企业——中海油国贸上海北海船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北海船务公司」)专为「海葵一号」外输作业量身改造的提油轮「北海开拓」轮,成为「海葵一号」外输作业的好搭档,将加工后的原油第一时间运输回海港。
「北海开拓」轮连接「海葵一号」首次外输作业
「海葵一号」是集原油生产、存储、外输等功能于一体的高端海洋装备,每天可处理原油约5600吨,最大储油量达6万吨。在「海葵一号」设计建造之初,国内外无适配运力,需新造船或者改造现有船舶进行运力适配。其独特的双艉输功能设计,需要更懂它、更合拍的提油搭档。
北海船务公司项目组决定对「北海开拓」轮进行改造。仅用时12天便完成坞内施工,最终比计划改造周期提前1个月完成测试交付,为「海葵一号」外输作业赢得了充足的试验时间。
改造后的「北海开拓」轮不仅搭载了艏装载系统,具备单点系泊、多点系泊、海上输油等多种操作模式;还加装了艏部侧推装置,使其能适应更恶劣的复杂海况作业条件。该轮能够轻松满足「海葵一号」要求的每小时4000立方米以上的外输速率,单次可运输45万桶原油。提油时,「北海开拓」轮还能自行提升、接装外输软管,避免传统船型fpso提油时传递输油软管衍生的各种风险,减少接管作业人员的工作量和危险性,同时增强极端天气作业的安全性。
「北海开拓」轮
「北海开拓」轮艏装载系统
8月30日,「北海开拓」轮顺利完成「海葵一号」首次试靠作业,成功检验了改造成果,为实现中国圆筒型fpso适配运力从无到有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基础。
上海北海船务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伴随浦东开发开放成长。「正是看到了浦东的巨大潜力,选择在此设立公司总部。」28年司龄的北海船务公司行政人事总监李轶宁,见证公司从最初起航的「一叶扁舟」成长为上海市重点航运企业,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区浦东发展同频共振。
吸引北海船务公司落户的陆家嘴金融城,也不断丰富和完善产业生态,已集聚1400余家航运企业。「十四五」至今,陆家嘴航运产业累计经济贡献达近130亿元。
从产业结构上看,陆家嘴区域航运产业主要呈现出四个「集聚」:一是区域内航运央企、国企总部机构集聚,中远海运集团总部以及中船集团、招商局集团、中外运集团、中交集团等大型航运国企集团各级子公司和重要业务板块先后落子;二是外资航运机构集聚,如贝仕船管、卫狮船管等国际知名的外商独资船管公司;三是全球知名的航运功能性机构集聚,如上海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亚太中心、波罗的海航运交易所上海代表处、上海国际海事亚洲技术合作中心、上海亚洲船级社中心等汇聚于此;四是海事法律服务机构集聚,拥有如上海海事法院、上海海事司法鉴定中心以及瀛泰、协力、大成等一大批海事海商法领域知名律所等。
夜间作业
「从船运、货运代理到港口服务、海事法律咨询、保险,浦东航运相关企业和机构一应俱全。这种产业集聚效应使企业在寻找合作伙伴和服务提供商时更加便捷,有利于形成上中下游航运产业链紧密协作的良好生态。」李轶宁说。
深植浦东沃土,北海船务公司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和丰富资源,不断拓展业务,提升竞争力。
李轶宁介绍,上海是当前全国唯一将航运业纳入碳交易市场的地方,北海船务公司主动成为上海碳排放配额管理单位的航运企业,为我国探索航运业碳减排管理制度以及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同时,北海船务公司积极响应浦东新区推广航运信息化、智能化政策,探索绿色航运技术和模式,帮助北海船务公司在行业内保持前沿水平。
上观号作者:浦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