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一批吸猫学者,他们对猫的研究不少发在了Nature子刊上。
我来总结一下:
这猫啊,终究是比我们想象的要聪明,但是他们精于装傻。
作为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伴侣动物」之一 [1] ,家猫在大多时候以一副高冷的面孔示人,对于主人的呼唤置之不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吃贵猫粮。
那猫到底听没听进去呢?认知与行为科学家Atsuko Saito很好奇。
她找来一批家猫,使用习惯化与去习惯化方法(Habituation–dishabituation method)来进行测试 [2] 。
简而言之,在主人不处于视线范围内的前提下,先播放3组陌生人的声音,再播放主人的声音。绝大多数猫咪只有听到主人声音后才会转动耳朵到声源方向认真倾听,对于陌生人的呼唤则置若罔闻。
有必要提一嘴,实验中没有一只猫在听到主人声音后起身寻找主人,转动耳朵更像是一种「我在听」的态度....
比起听到呼唤就弹射起步的狗狗,猫猫们对主人表现出的依恋似乎明面上少了很多。
那猫能不能分辨自己的名字呢?认知与行为科学家Atsuko Saito又很好奇。
她又找来一批家猫,又使用习惯化与去习惯化方法来进行测试 [3] 。
在这项新研究中,她先让主人反复说出与猫名字相似的四个词,比如我家猫叫灰仔,那先喊他灰胖、灰子、肥仔、灰猪什么的。
接下来,再让主人说出猫的真实名字。
结果显示,猫对自己正确的名字有更明显的反应,比如抖耳朵、喵喵叫、转头或者摇尾巴。
他们又让陌生人来重复这组实验,尽管猫的反应没有被主人呼唤时明显,但它们依然对正确名字的反应更加强烈。
Atsuko Saito认为,姓名与奖惩建立了联系,让猫对姓名的存在更加敏感。
基于食物的奖惩模式,我们可以训练出猫猫对于其他词汇的明确理解。
那猫知不知道同伴的名字呢?认知与行为科学家Atsuko Saito还是很好奇。
她和她的团队找来了两批猫,一批来自家里,一批来自猫咖。
所有猫都有2只以上的同伴猫,相处时间都超过了6个月,她采取习惯...哦不,预期违反法(Expectancy violations)来实验 [4] 。
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人看到与预期不符的东西的时候,会投入更长的时间注视。
比如你听到一段婴儿呢喃的声音,却看到了施瓦辛格在说话的影像,你就会多注视一会儿:好怪哦再看一眼。
猫也这样。
学者们把猫放在熟悉的环境当中,用笔记本电脑播放主人呼唤室友猫名字的声音,而后屏幕上出现一张图片——图片可以和名字一致,也可以不一致。
比如说了A猫名字,给了A猫照片,或者说了A猫名字却给了B猫照片。
测试一共4次,2次一致,2次不一致。
结果,除了一只猫不配合实验逃跑了之外(...),其他猫都完成了实验。
结论是,家养猫对「不一致」的情况注视屏幕的时间更长,甚至会嗅探屏幕来进一步通过嗅觉来确认。
而猫咖猫呢,没什么预期违反的反应。
可能是见过了太多风尘吧....
研究者们进一步实验,跟上一个实验类似,这次他们用 陌生人 呼唤家中人类的 姓名或昵称 ,并且紧接着播放一致或不一致的图片。
结论也很有趣:
为什么家中只有2个人时猫分不清谁叫什么呢?
学者们给出的解释是两人同居环境互相很少以姓名或昵称相称,倒也十分合理。
你看,猫这玩意儿,面上装傻充楞,实际上门清的很。
下次它再不鸟你,你就记着它真的只是单纯不想理你罢了,不是它傻。
以上
参考
- ^ Driscoll, C. A., Macdonald, D. W. & O’Brien, S. J. From wild animals to domestic pets, an evolutionary view of domestication.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106(Suppl 1), 9971–9978 (2009).
- ^ Saito A, Shinozuka K. Vocal recognition of owners by domestic cats (Felis catus)[J]. Animal cognition, 2013, 16: 685-690.
- ^ Saito A, Shinozuka K, Ito Y, et al. Domestic cats (Felis catus) discriminate their names from other words[J]. Scientific reports, 2019, 9(1): 1-8.
- ^ Takagi S, Saito A, Arahori M, et al. Cats learn the names of their friend cats in their daily lives[J]. Scientific Reports, 2022, 12(1): 6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