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亲子

我发现彼此喜欢的人,都会说「婴语」

2024-12-06亲子

最近和朋友们一块参加婚礼,我们坐在台下,共同回忆和新娘的友谊。

聊着聊着大家发现自己都有过被新娘「治愈」的微小经历: 不论是在失恋、被裁员、亲人离世的低谷期,还是有好消息想和人分享,需要有人倾听和积极回应的时刻……都能在与她的交流中,感受到温暖的能量。

她说话的方式似乎有一种特殊的「魔力」,总能让听的人感觉自己被像小婴儿一样被对待—— 你可以放心地哭,也可以尽情地大笑。

没想到,后来我真的在心理学研究中找到了这种魔力对应的概念: 婴儿语 (babytalk) ——指成人与婴幼儿说话的方式,也被称为父母语(parentese)。

更关键的信息是: 对成年人来讲,说「婴语」能帮助我们自身获得安全的依恋模式、更好的沟通体验、建立更稳定的情感联结。

图片来源:【摩登家庭】

成年人说「婴语」

是什么样的?


  • 从表层来看,「婴语」具备以下特征:

  • 亲昵的称呼,专属的词汇

  • 比平常说话的音调更高,语速更慢,旋律带有韵律

  • 使用的词汇简化,词语重复出现

  • 句子更短,语法更简单


  • 比如(请自行用「婴语」朗读出来):

    宝宝,你的小手呢?

    给妈妈看看?

    拍拍小手、拍拍小手……

    日常生活中,我们面对一个婴儿会不自觉地使用「婴语」,这是因为婴儿的面部特征(大眼睛、圆脸、柔软的皮肤) 符合一种可爱的婴儿图式 (baby schema) [1] ,会天然地触发他人想要照顾和疼爱 ta 们的动机,这也会让成年人不自觉地回归到一种幼稚的状态,通过「婴语」表达柔软的情感。

    同样地, 我们也会在其他亲密的关系中使用这种语言: 恋人伴侣、亲密朋友、需要照顾的老年人、宠物、甚至珍贵的物品,如泰迪熊和精心照料的植物。

    图片来源:小红书

    不过成年人之间使用的「婴语」,往往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萌、可爱、动听,更具备了一些深层次的特征。


  • 「婴语」的深层特征:

  • 对对方情绪、体验、需求的深度体察,传递一种耐心、高度关注的态度

  • 对婴儿说:宝宝怎么脸红红的,是不是有点热?我摸摸你的小 jio jio 是不是出汗了?

    对成年人说:今天你一直闷闷不乐的,是工作不开心吗,是不是公司哪个家伙又欺负你了?和我说说嘛~


  • 给对方提供创造一种安全的、舒适的沟通环境

  • 对婴儿说:宝宝不哭,妈妈抱抱,亲亲我们小糖豆~

    对成年人说:别着急,慢慢来,我就在这陪着你。你想不想吃吃点甜的?我来买个小蛋糕吧~

  • 直接的情绪表达,提出明确、细致、可行的要求或解决方案


  • 对婴儿:宝宝是不是困啦?小瞌睡虫,我们来躺一会吧。

    对成年人:好想好想你呀,我们周末出去玩好不好嘛~

    图片来源:【住宅区的两人】

    说「婴语」

    会在关系中带来情绪确认的体验

    说「婴语」时,人们通常会使用比日常更高的音调。 高音调的声音容易让人联想到温暖、真诚、善良、顺从和脆弱等特质 ,这些印象能够增强信任感和情感亲近感,同时更加有效地传递情绪和情感意义。

    同时,「 婴语」里含有大量的全然关注、体察对方体验的元素,而且带着温柔的关心:

    「哎呀,你是不是有点不开心?

    「抱抱~我做点什么能让你感受好一点?」

    「宝,你喜欢我给你准备的礼物吗?」

    这些元素,会给我们带来一种在关系中得到 情绪确认 (emotion validation)的体验。当个体的情绪被他人认可时,会减少孤立感和无助感,甚至缓解生理上的压力反应。

    情绪确认的体验会让听者感觉自己的情绪是被接纳的,意识到「我的情绪没问题,它是被允许出现的」,而不是感到被评判或忽视,从而更放松地面对自己的感受。

    这也会进一步促进心智化的过程,帮助人能够站在自己之外,理解自己的想法、情绪、行为以及它们相互间的关联,同时增强对他人情绪的理解能力。

    说「婴语」

    还能重塑成年后的依恋模式

    有研究发现,「婴语」的使用与伴侣、朋友之间的亲密感和依恋安全性正相关 [2] 这种表达方式通过强化积极的互动模式,帮助我们建立更稳定的情感联结。

    「婴语」通过高音调、柔和语气和亲昵的表达,模仿了小时候父母通过语言和语调与孩子互动、建立安全感的过程,让人联想到小时候被父母呵护的感觉。

    这种温暖的互动为成年后重塑依恋模式提供了一个窗口, 通过温柔、亲密的互动,个体可以获得机会修复过去不安全依恋引起的情感缺失。 在反复体验中, 不安全依恋的反应模式(如过度焦虑)还可能被安全依恋的反应模式替代。

    比如, 一个回避型依恋的人可能在反复听到「亲爱的,不用担心,我就在这里」的安抚时,逐渐学会信任情感的流动并表达自己的需求。

    图片来源:【办公室】

    说「婴语」

    会使我们变得更可爱

    此外,说「婴语」还可以让我们显得更加可爱,从而激发对方的积极情感。

    可爱的特征往往会引发人们想要关爱和照顾的行为反应。比如,婴儿的圆圆的头、大大的眼睛和丰满的面颊,这些特质天生吸引他人的注意,确保他们能够获得足够的关爱和照护。

    随着年龄的增长,成年人逐渐失去一些可爱的外貌特征,而通过说「婴语」,能够弥补这种变化。「婴语」让我们在互动中展现出可爱的特质, 从而激发他人对可爱的情感反应,帮助我们从谈话对象那里获得更多的爱与关注。

    图片来源:网络

    说「婴语」

    会让我们重新做回「内在小孩」

    不仅听到「婴语」的一方会感到自己像小孩一样被照顾,说的一方也能体验到一种「重新做回小孩」的感觉。

    说「婴语」复刻了我们与世界建立连接的初体验,通过重温这种体验,可以实现一种 良性退行 (benign regression)。

    退行作为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常发生在个体面临压力或渴望安慰时,心理状态返回到早前的发展阶段,用更原始或幼稚的方法来处理问题。

    虽然过度退行可能导致不成熟行为,但在健康的关系中, 良性退行是一种有效的情绪修复方式 ,通过利用童年心理状态的优势,完成对现实焦虑的化解 [3] ,唤起个体对安全感和被爱的记忆。

    说「婴语」让人短暂地摆脱社会对成熟和理性的期待,提供了一个放松的空间。在这个过程中,个体可以以更本真的方式表达自己,从而释放压力、修复情绪, 有机会好好关爱自己心里的那个「内在小孩」。

    图片来源:【俗女养成记】

    成年人学好「婴语」的

    三个关键要素

    「婴语」不仅是一种表面上可爱、轻松的语言形式,更是一种能传递深度情感、提供支持和解决问题的沟通方式。我们可以通过练习它的三个要素,来逐渐习惯使用这种语言。

    1. 深度体察:关注对方的情绪、体验和需求


    「婴语」需要在情感上对对方有高度的敏感性,精准捕捉对方的情绪和需求,并通过语言表现出耐心和关怀。

  • 用提问确认情绪:

  • 「怎么啦,是不是有点不开心呀?」

  • 通过观察描述情绪:

  • 「看你皱着眉头,是不是遇到难题了? 」

    2. 创造安全、舒适的沟通环境


    「婴语」通过温柔的语气、重复的词汇和亲昵的表达,营造出一个低冲突、充满包容的对话氛围,让对方感到安全和放松。

  • 用亲昵的称呼增加亲密感

  • 表达宽容的接纳:

  • 「别着急,慢慢来。」

    「哎呀呀,没关系,换个办法再试一次,好不好?」

    图片来源:【最喜欢的花】

    3. 直接表达情绪和需求,提出可行的建议或解决方案

  • 表达情绪:

  • 「我看你这样我都要难过了,和我说说发生了什么?」

  • 提出明确的请求或解决方案:

  • 「来,听我的,先喝口水深呼吸,我们再试试别的办法,好不好?」

    「要不这样,你先告诉我你觉得最难的地方,我们一点点解决。」

    「我们先放松一下,出去吃点好吃的,边吃边聊聊,好不好?」

    就像上面提到的,「婴语」可以用在很多不同的沟通对象身上,也能满足很多沟通场景,比如表达爱意、安慰、请求帮忙、寻求关爱、离别……

    尤其当我们不仅仅使用它表面的可爱词语、音调,而是在日常沟通中,尝试发挥「婴语」深层次的情感功能,不仅会让对方感到被抚慰,也能让自己更柔软、更轻松,让你们之间的沟通纽带与情感联结更加牢固。

    毕竟,谁说我们成年了, 就不想偶尔当个被宠爱的小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