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图 宋溪进入暑假,不少家长担心孩子因户外活动不足、近距离用眼多导致视力下降。一些商家看准时机,推出五花八门的近视防控手段和产品,宣称效果立竿见影,可以轻松「摘镜」。记者调查发现,近视防控背后存在诸多乱象,如果选择方式不当,还可能适得其反。
噱头
宣称一次见效 鼓吹视力恢复
「调理近视、散光、弱视等视力障碍,改善真假性近视,提升裸眼视力」……北五环外,一家青少年近视防控机构在点评网站上推出多款套餐。其中,一款适用于4到16岁的15次调理套餐原价7470元,补贴价5975元。
究竟如何调理?记者来到门店,发现桌上摆放有各类用于近视防控的仪器。从号称可以「仿生户外、变近为远」的远像光屏,到标榜「近视防控护眼三大神器」之一的哺光仪,再到主打「多种有益光波给人眼补充阳光」的阳光仪,可谓花样百出。
以阳光仪为例,墙上挂着的产品介绍中强调「每次3分钟,每天2次眼训练,相当于户外阳光2小时」,而在工作人员口中,功效更是直接翻倍,「使用90秒,就相当于户外4小时。」
除了仪器以外,工作人员称,调理方式还包括按压耳穴。不过,据记者观察,所谓的按压耳穴时间不到5分钟,其余基本都在给脸部做「美容」。「我们还有‘明眸亮采膏’,由薄荷、冰片、桑叶等中药制成,专门用来按摩眼部的。眼睛可以把这些营养都吸收进去,达到缓解近视的作用。」
记者发现,工作人员会在训练前后分别测裸眼视力。但训练前,会在刚刚测完瞳距、完成验光后,没等眼睛缓过神来就直接进行测试。而训练后,则会让眼睛充分放松再进行测试。
「专业矫正、局部疏通、内在调理,原价9988元,特价3983元,限暑期两个月内使用。」在青年路附近,另一家视力养护中心也推出暑期专用特惠卡。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视防控主要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包括中药熏蒸、穴位按摩,再配合训练仪,通过远近图像变化,调节睫状肌功能。视力不达标的孩子,少则两三次,多则半个月,就能把裸眼视力提上来。」工作人员指了指靠墙一排柜子里的产品,「这里还有泡浴粉,可以滋肝养肾,对眼睛有帮助。上面是蓝莓叶黄素眼贴,里面的成分能透皮吸收,缓解眼疲劳。还有在这儿按摩时用的眼膏,可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
在地铁四惠东站附近,一家视力养护中心藏身于美容店内。「孩子来了以后先测裸眼视力,然后进行体验。」工作人员称,视力养护主要是用热的砭石把精华液导入,再对眼部、头部、手部、耳朵的穴位进行按摩。「做完一次就能见到效果,一般裸眼视力能提升一到两行。坚持做的话,视力能恢复正常。有的人做完以后度数也能降一二百度。」
工作人员打开一盒眼部养护产品,「里面有洗脸的精华液,还有敷眼睛的,真正起效的是小瓶里面的乳液。一套4980元,可以做10次。」
套路
产品售价虚高 入行无需门槛
大大小小的视力养护中心如何开起来?在社交平台上,有公司打出招商加盟广告。
「小白创业首选,几万块开一家视力养护店」……多篇笔记中,这家公司称开视力养护店可以实现「小成本、高利润」,并晒出一些孩子手持裸眼视力对比卡的照片。
「门店可以开在小学附近,定期把家长组织起来做点活动,暑期就是很好的机会。运营好的门店,一个月就回本了。」负责招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体验15分钟,裸眼视力就能有1到3行的提升效果。「恢复到5.0以后,就不用戴眼镜了。坚持做训练的话,度数也是可以回退的。300度以下的轻度近视,一张月卡基本就能提升到5.0。但孩子后面用眼强度越来越大,还是有可能近视,所以要让家长把产品买回家去用。」
工作人员介绍称,门店代理的合作费用是8.8万元,区域合伙人的话,费用是12.8万到18.8万。「可以办卡,有99元3次的体验卡,2980元的月卡和6800元的年卡,也可以做产品的零售和租赁。」从报价表来看,智能眼力器、阳光仪的进货价均为每台2800元,而卖给家长的零售价为每台9800元。拉远镜每台进货价为2490元,零售价为4980元。高清台灯每台进货价为680元,零售价为1680元。阳光笔每支进货价为220元,零售价为680元。叶黄素每盒进货价为58元,零售价为198元。阳光仪也可以租赁,3个月租金3000元,6个月租金4000元。
「店员不需要专业背景,只要参加两天一晚的线下培训就能应对日常需要。」工作人员笑着说,「我们的代理商全部都是从其他行业转行过来的,像看验光单什么的,都非常简单。」
事实上,即使是看似专业的视力矫正指导师,证书也不难拿到。「满18岁就能报,线上配合考试就行。」有专门从事考证服务的商家称,视力矫正指导师初级900元、中级1000元、高级1100元,「考试都是选择题和判断题,考前会发一份精准题库,题库里面可以搜题。考试没有人脸识别,所以不用特别准备什么。」
提醒
保持谨慎态度 别被广告误导
「市面上的一些近视防控手段或产品可能在理论上说得通,短期来看也似乎有作用,但长期使用究竟是否安全有效,还需要大量规范研究提供循证依据。」北京同仁医院斜视与小儿眼科主任付晶谈到,对待新的治疗手段或产品一定要保持谨慎态度,不能因为个案有效就去大规模推广。「近视防控的前提一定是安全,如果为了治疗近视,反倒对眼睛造成伤害,那就得不偿失了。更不能认为只要采取近视防控措施,就觉得给眼睛‘上了保险’,可以变本加厉用眼。」
针对暑期近视治疗广告,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日前也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提示,明确广告中不得使用「康复」「恢复」「降低度数」「近视治愈」「近视克星」「度数修复」等误导性表述,也不得冒用中医药名义或者假借中医药理论、技术进行营销。不得使用患者名义或者形象进行诊疗前后效果对比或者作证明,以及宣传诊疗效果或者对诊疗的安全性、功效做保证性承诺的。消费者需仔细辨别,避免被虚假广告误导。
在近视防控中,哺光仪曾经是不少机构力推的明星产品。然而,这种激光近视弱视治疗仪类产品自上市以来,安全性和有效性一直备受争议。据报道,湖南一个12岁的小女孩使用哺光仪治疗近视,结果几个月后造成视网膜黄斑光损伤。
如今,激光近视弱视治疗仪类产品迎来「最严监管」。国家药监局规定,自2024年7月1日起,未获得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的激光近视弱视治疗仪类产品,不得生产和销售。记者了解到,尚且没有一款激光近视弱视治疗仪获得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任何把裸眼视力提升当成卖点来宣传的,基本都是忽悠。裸眼视力就像人的血压一样,本身就会波动,同时还会受很多其他因素影响,没有太大参考价值。」付晶谈到,即使是验光度数,在调节力存在的情况下也有可变空间。「眼睛具有调节能力,孩子的眼睛调节能力更强,因此验光前必须使用睫状肌麻痹剂消除调节力进行散瞳,这样才能测出真实准确的度数。」
付晶提醒,近视的本质多数是眼轴增长,现有的干预措施都不可能使眼轴变短。「孩子近视以后还是应该专业机构验光,及时配镜。到医疗机构检测后,可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低浓度阿托品、角膜塑形镜等,控制近视发展进程。」她谈到,低浓度阿托品并非人人适用。「孩子眼睛看不清,未必都是近视。如果是其他疾病,却盲目滥用低浓度阿托品,反倒可能造成病情延误,影响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