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亲子

当代妈妈,即要赚钱又要鸡娃,双重压力的你们怎么过的和想的?

2021-02-25亲子

你的压力和痛苦是从哪里来的?

是因为要赚钱吗?你赚钱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生活吗?你向往什么样的生活,这样的生活需要多少物质的支撑,你想要的房子、地位、金钱或是其他,到达什么样的程度,会让你觉得安全或满足?

去想一下,有多少后你会满足。还是很难在这条路上,获得最终的满足?

观察自己的内心,观察欲望的升起,观察不安全感的来源——如果可以的话,与你的观察共处。

了解你自己, 看哪一些是你可以左右的,哪一些是你不能的,哪一些是不必要追逐的。

然后,也许你会做出取舍和选择。

或者,对当下的生活模式没有任何改变,但对你的心态会有一些触动和改变。

而平心静气,让你更能聚焦,那些种种的折磨和不快,或者会有另一种心理上的出口。

像是一间暗室,照进来了光。

你要鸡娃,是因为相信孩子的成长,需要被打鸡血吗?

鸡血,能代替人血在人的体内循环吗?一个健康的孩子,需要被输血吗?还是他/她自己就有造血的功能?

是他/她的身体更懂得自己需要多少血,还是别人——父母、老师、专家、邻居中的过来人——更了解他/她胃部有什么感觉,他/她是否困了,他/她内心里有什么感觉,他/她喜欢或不喜欢什么,他/她理解或不理解什么。

是他/她自己更能真实于自己,还是别人能替代他的真实。

是别人告诉他,你应该是饿了,还能吃两碗。还是他看到喜欢的饭菜,在身体需要补充能量时,用天然的食欲,对着食物张开了嘴?

是学位房,保障了孩子的成长;还是孩子自发的向往,和内在的力量,天然就带着成长的基因?

作业是为了帮助他们温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还是需要完成证明自己在学习的形式?

学习是一个身心自我参与的过程,还是做出老师家长满意的样子,拿出老师家长满意的成绩?

他们在学校,是为了证明自己比其他小朋友方方面面更优秀,还是为了帮助自身得到更好的成长?

当你开始对自己问问题,你会发现,孩子,是需要你去了解的。

你不再能说出「孩子理解不了父母」,因为 假如你开始了自我认识,才发现,自己根本就没有去试着理解过孩子

你有一个丈夫,他每天都去上班。

你内心里有诸多需求和情绪,觉得他只顾上班,不考虑自己的心理。

你有没有发现,你把自己的一部分,依赖在他人身上?

你的心理,可以自我觉察 。当你理解了自己的情绪和需求,你向外提出请求,这个请求是明确的、具体的,清晰可执行的,不带有攻击和指责的。

这个请求是带着爱和理解的:老公,我爱你,喜欢和你在一起,请你陪我沙发上坐坐,请你抱抱我。

老公,我手腾不开,请你帮我拿一下油瓶。

老公,我今天很累,晚上请你带孩子下楼走走。

你是上班的职场妈妈吗?如果是,你就不是全职妈妈。

假如你是一个全职妈妈,也只是某一个全职妈妈,而不是所有的全职妈妈 ——那个挫败的全职妈妈,一定是某一个具体的人,你不是她,就不知道她真实的感受,你不知道她是否真的内心挫败,是否有或没有收入,是否感觉到不被人尊重,是否因为管孩子而生烦,是否觉得孩子不管又不行,是否觉得自己的光阴被蹉跎了。

假如说,你是在想象,自己假如成为一个全职妈妈,会成为上面所描述的那种生活状态,在你未做出选择、有真实体验之前,这些都是假想的体验,而不是已经发生的真实体验——当然,为了避免这种可能的境况,你不选择做全职妈妈。

这是ok的。

但不要因为自己选择不做全职妈妈,而去假设,所有的全职妈妈都是如何。

你不知道他人的处境,因为你不在她的真实境况中。

不要替代他人或未来的自己去忧虑,而是真真切切,活在你的现在。

你看到了什么,与你心中的焦虑和恐惧相关。

所有的人际关系,反应了你内心中的一些纠缠。

你认为世界是在「全民鸡娃」,而在这里,就在这个答案里,在过去的两三年时间内,有一个叫「皮实妞」的ID,虽然她的答案也在变化,她有孩子,她所有的答案风格,保持了一贯的不鸡娃。

那么,全民中,就有一个叫「皮实妞」的人,她没有选择鸡娃。

但有可能,在你的眼中,「皮实妞」也在鸡娃,因为她带孩子做了这,或做了那,你做得更好,或恰好没有做。

你有了比较,然后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你强化了自己的结论,并认为自己的结论就是事实本身。

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你不想改变,也认为自己没有能力改变。

你认为,所有的事,都是因「他人」而起:

  • 是社会环境,在全民鸡娃
  • 是丈夫只顾工作
  • 是老师布置了作业,而孩子不催促不会完成作业
  • 是孩子没有自觉性
  • 是我不得不工作
  • 所有的问题,都是外部的问题。

    我,在重重压力之下。

    对于你个人来说,这确实可能是目前的事实。

    但是,总有一些办法的,总有一些人,在尝试探触人们所遇到的共同问题。

    而你也是人们中的一员,也有这个能力。

    从静下来开始,从观察开始,从问自己一些问题开始——

    这些问题,不需要别人给你答案,也不需要你向他人解释自己的答案。

    而是你与自己的心进行交流,整理,发现。

    愿你拥有一颗安静的心,愿安静带给你勇气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