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圣人王阳明5岁还不会说话,直到改名为「王守仁」后才开口,且一开口就是【大学】中的名句: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要么,你也考虑一下给孩子改个名字?
开个玩笑。
其实,孩子说话有早有晚是正常的,一方面与发育有关,另一方面与教育有关。
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发育有早有晚、说话也有早有晚。
一般来说,在2岁左右,孩子就能说一些简短的句子、表达自己简单的意愿了。如果还不会说,可能是因为语言能力发育迟缓,应该多加引导;如果根本不开口,有可能是存在语言能力或听力等方面的缺陷,这种情况就应该及早去医院检查。
不管是因为哪种原因,早重视、早培养,总是好的。
具体怎么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语言能力?我从纪录片【北鼻异想世界】和书籍【写给父母的未来之书:抓住0-7岁关键期培养一生的优势】中得到了很多启发。
分享给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01 抓住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
大约从1岁起,宝宝就可以开始说一些话了,到18个月的时候会经历语言的爆发期,2岁左右能说一些简短的句子,并表达自己的意愿;三四岁的时候能说一些复杂的句子,并开始创造一些自己的语言。
因此,要抓住三四岁前的关键时期,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
02 使用正确的方法
首先,要保持大量的输入,为输出打下基础。
亲子对话
有研究表明,和父母的交流越多,宝宝的词汇量越丰富。
有人做了全天候跟踪实验,发现第一天妈妈说了1.3万个单词,宝宝输出了2500个单词;而第二天妈妈说了1.36万单词,宝宝输出了2800个单词。
也就是说,第二天妈妈向婴儿输出的词汇量提高了5%,宝宝输出的词汇量就提升了13%。由此可见,多和宝宝说话,确实能提高他的语言能力。
亲子共读
读书给宝宝听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虽然读的内容宝宝不一定能明白,但他们的记忆力非常好,能把听到的内容储存起来,然后再慢慢消化理解。
借助「共同注意」进行可理解性输入
共同注意 是一个心理学术语,也叫联合注意,是指宝宝在能使用语言表达之前,就已经开始对身边的事物感兴趣。如果在这个时候,父母顺着他的注意力,用语言来描述他看到的东西,将有助于他把实际的物品、自己头脑中的形象,与抽象的语言符号一一对应起来。
可理解性输入 是指让宝宝输入难度上大于当前水平,但稍微努力一点就能理解的内容,这样的内容经过消化吸收之后,就会储存到宝宝的语言系统。
简单的来说,就是对宝宝正在做或者感兴趣的事情进行简单的解释,并引导他关注背后的原理 。比如说,宝宝正在玩小车玩具,就告诉他这是小汽车;宝宝正在看书,就可以告诉他这是「青蛙」;和宝宝在户外玩耍,就可以问他:「你知道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吗?」……通过类似的引导,帮助宝宝理解更多的语言。
然后,鼓励输出,让宝宝养成表达的习惯。
引导宝宝输出
可以通过重复宝宝刚说过的话,来让他确认自己被听见和理解了,以此提高表达的信心;也可以跟他谈论一些过去的事情,引导他回忆;还可以通过相互交换信息和观点的方式引导宝宝输出。
尊重宝宝的表达
宝宝小时候容易出现一种「构音异常」的现象,也就是他的发音和标准发音之间可能存在偏差,比如把「姥姥」说成「袄袄」。这是正常的,出现的时候耐心引导就好了,千万不能苛责,以免打击宝宝的表达欲望。
还有的宝宝是爷爷奶奶带的,说话会带方言或口音,这也不要紧。当他们回到普通话环境后,就能很快恢复正常的表达了。
03 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有实验表明,宝宝的语言表达与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伦敦的宝宝说的最多的是「人」,因为伦敦人多;北爱尔兰的宝宝喜欢说「祖母」,因为他们常见到祖父母;说到动物的时候,北部地区的宝宝说更多的是「猫」,而南部地区说得多的是「狗」……
宝宝总是倾向于表达自己经常听到和看到的内容。因此,给他们创造好的语言环境很重要,如果经常听到爆粗口的话,那他们也很容易学会的。
@知乎亲子
我是 @拾秋果 ,一个边学习、边思考的新手妈妈。
如果觉得我的回答触动到了你,欢迎⎣点赞⎤或⎣评论⎤,你的支持是我持续输出的动力。
如果你也正处于孕育或养育阶段,欢迎⎣关注⎤我,我们一起成长,育儿路上不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