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亲子

育儿有没有说明书?有哪些标准可以帮我们更轻松的实现精细化喂养?

2023-02-27亲子

「恭喜!宝宝出生啦!快看下是男孩女孩?」

你手忙脚乱接过这个小小的人类幼崽:他这么小!这么轻!眼睛都还没睁开,小手小脚近乎透明,这要怎么养呢?

多久喂一次?喂多少?

他的便便为什么是绿色?

他怎么还不会翻身?

到底什么时候可以加辅食?怎么加?

......

想着这些头大的问题,你是不是也想过:「如果,娃也有出厂说明书就好了~」

这样想过的,不是你一个人。

我在刚给小鱼添加辅食的时候,就特别想要一个「喂养说明书」!

作为生物学背景的妈妈,我在生娃前是「储备」了不少育儿知识的,但也曾在喂养路上小心翼翼:第一次喂辅食的时候,生怕米糊太稀或太稠,还专门拍视频给有经验的妈妈看。全网各处搜集辅食相关的科普文章是基本操作。米粉、碎碎面、宝宝吃的米,一样一样查资料、对比计算营养元素的含量选购。生长曲线恨不得每周都测,有一点往下掉我就紧张。

喂养这件事,委实要耗费新手爸妈不少精力。现在小鱼已经2岁多了,我也成了喂养「老司机」。

如果说有什么标准能让喂养更轻松的话,我觉得至少要从这4个方面帮新手爸妈写一份「喂养说明书」

一、什么时候添加辅食?

满4个月?满6个月?

很多妈妈是根据月龄来决定是不是加辅食。但正确的做法,不仅是看月龄,还应该关注口腔、身体、心理三大信号。

  • 口腔信号包括:挺舌反应消失,会吞咽口水,牙齿准备萌出(有些宝宝4个月后牙齿就开始萌出,有些宝宝晚一点,但牙龈已经能够摸到硬硬的乳牙)。这时候,辅食的添加能让宝宝开始练习吞咽和咀嚼,既锻炼颌骨的发育,也能缓解宝宝出牙过程中的不适。
  • 身体的信号包括:头部能自己直立,体重达到了出生时的2倍及以上,能够靠坐(6月龄宝宝有一些已经能够自己坐着)。宝宝开始想去伸手抓食物。而此时,单单靠母乳,也无法再满足宝宝对一些营养元素的需求。
  • 心理的信号则意味着宝宝有了对新食物的好奇。我们用小勺子假装喂宝宝吃东西,TA们会张开嘴巴表现的很期待,有时候会直接去抓桌上的食物。小宝宝已经做好了准备,去面对更加新鲜的刺激和挑战。
  • 6个月大的小鱼,已经可以靠坐着,还总想要抢勺子,这是典型的辅食添加信号

    二、第一口辅食应该是什么?

    辅食添加之初,最重要的目标有两个 [1]

    ⭕️满足营养所需

  • 满6个月后,宝宝所需要的铁元素大大提升,母乳已经不能满足需要;
  • 吃母乳或配方奶之外,宝宝需要进食各种营养丰富的食物,来摄取生长和发展所需的营养
  • ⭕️配合发展的需要

  • 进食母乳/液体配方奶之外的糊状食物有助于宝宝发展咀嚼能力
  • 开始尝试多种类型、质感、味道的食物,既有助宝宝大脑发育,也让宝宝增加对食物的经验,有助于减少偏食的问题,将来能更好的适应家庭化饮食
  • 在满足营养所需方面,最值得关注的就是铁元素。

    宝宝出生时自带的储备铁元素可以保证4~6个月的身体需要,但6月龄之后就需要通过辅食来补充。7~12月龄婴儿铁的推荐摄入量是7~10mg/d,其中97%的铁需要来自辅食。

    但数据显示中国宝宝的缺铁状况不容小觑:2000-2020年,我国0-14岁儿童的缺铁性贫血患病率高达19.9%,到2016-2020年,也不过降低至16.8%左右 [2] ,平均每10个孩子中,依然有1~2个孩子存在缺铁性贫血现象。6~11月龄的宝宝每日膳食中铁的摄入量仅有一半达到建议标准,2~5岁孩子有大约17.2%存在铁摄入不足的风险 [3]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再次明确婴幼儿首选添加富铁食物的必要性,推荐首先添加肉泥、肝泥、强化铁的婴儿谷粉等富铁的泥糊状食物 [4]

    所以,无需迷信第一口食物是不是米糊,而是看是否富含铁。从这个角度来讲,红肉泥、强化铁的婴儿谷物粉都是不错的选择。当然,强化铁的婴儿米粉更方便,性状也更容易让宝宝接受。

    刚添加辅食的时候,我既给小鱼做自制的瘦肉肉泥,也有买的强化铁米粉

    三、辅食怎么安排才能满足宝宝的营养需要?

    这一部分真的有太多人走进误区了!

    即使我已经在社群科普过N次科学喂养的知识,依然看到有妈妈说孩子只吃白粥,或者只用肉汤煮粥。老人总觉得孩子这样吃养得胖乎乎的,这不挺好的?

    但其实,孩子可能存在「隐性营养不良」,也就是热量过剩而营养不足。

    我国6岁以下孩子的超重肥胖率超过了10%,每10个孩子里就有1个「小胖墩儿」 [5] ,这些孩子都可能存在营养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婴幼儿时期的超重和肥胖还会带来远期健康风险:成年期的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风险都会增加。

    1.我们需要关注的,不是单纯的食量,而应该是食物的营养密度:单位热量所含营养素的种类和浓度。

    同样是100大卡的食物,一碗白米粥 里面只有大米和水,大米的碳水化合物比例高达75%~78%,蛋白质只有不到10%,膳食纤维、微量元素就更少了。但如果是加了肉和蔬菜煮的粥,营养素的种类更加丰富,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等含量也都要比白粥高。

    放到喂养的实操中,食物要尽可能多样化、每一餐都要合理搭配主食、肉蛋奶和蔬菜水果。宝宝胃容量有限,饼、肉类等固体食物要比粥、汤类的液体食物营养密度高,也更适合宝宝。

    小鱼8个半月的辅食:秋田满满胚芽米+三文鱼和白菜碎煮的粥,撒了一点黑芝麻核桃粉,另外煮了一点蔬菜和小块三文鱼当手指食物。这样的一餐,营养密度就要比肉汤煮白米粥要好

    2.除了宏量营养素,还要关注膳食纤维、微量元素等

    我们最容易关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宏观营养素,膳食纤维、微量元素、维生素等可能会被忽视。但这些营养素,却和孩子的发育、健康密切相关,也更容易因为饮食结构的不合理导致缺乏,甚至影响到孩子的健康。

  • 我国6月龄-14岁儿童维生素A水平低于正常的比例高达47.98% [6]
  • 我国3-5岁儿童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发生率约为51.9% [7]
  • 而大家普遍担心、很喜欢通过补剂来补充的锌、钙,其实只要保证奶量和动物性食物的摄入,并不太会缺乏。
  • 在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需要重点关注的营养素也略有不同。

  • 宝宝一出生到成年之前,都应该通过维生素D补剂来保证摄入量,1岁前推荐400 IU/d,1岁后推荐600 IU/d。
  • 辅食添加初期,最重点应该关注铁元素,每天应达到7~10mg,可以通过强化铁的婴儿米粉、富含铁的肉泥、肝泥来补充。
  • 6月龄后,要通过及时增加红肉等动物性食物,来满足宝宝对锌的需求。
  • 10月龄+的孩子,已经可以进食小块装食物,活动量增加,需要额外关注下膳食纤维是否达到了2~5g/d的摄入量,每天保证蔬菜、水果各25~100g。
  • 1岁+的孩子,活动范围增大,认知能力也在快速发展,重点关注DHA、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摄入,通过合理安排深海鱼、鸡蛋、动物内脏、蔬菜水果等来保证营养的均衡。
  • 2岁+的孩子则需要适当增加粗杂粮等食物,来保证B族维生素的摄入;这个阶段孩子的运动量很大,要特别注意蛋白质的补充。
  • 我们要通过合理安排谷类、肉蛋鱼、蔬菜、水果的比例,确保各类营养素的摄入均衡。

    四、如何根据孩子的月龄和成长,改变食物性状?

    这一直是辅食添加前两年,最让妈妈们头疼的问题之一。

    我们群里有个妈妈,给1岁半的孩子只吃粥等软烂食物,孩子的咀嚼能力得不到锻炼,肉不剁成碎末都吞不进去,完全不会自己啃咬食物。

    这种就是典型的没有根据孩子的成长,改变食物的性状。

    一直吃软烂食物,一方面影响了孩子的咬合、咀嚼和吞咽能力,还会影响面部肌肉的发育、牙齿的萌出,乃至语言的发育。

    食物的进阶也会从口腔、身体、心理3个维度,表现出一些信号。

    以10个月的宝宝为例,口腔信号包括有了2~8颗牙齿,舌头能够灵活的上下、左右运动;身体的信号包括手可以扶着诸如围栏等自己移动,会自己抓一些小东西往嘴里放;心理的信号体现在孩子开始尝试与食物进行更多的接触,包括「玩」食物,不断用勺子把食物碾碎、捏碎但不吃等等,表面上是淘气,其实是他们正在心理上学习如何完成自主进食的能力过度。

    当孩子表现出这些信号时,辅食的体积、稠度和粗糙度都可以适当提升,比如杂粮粥、宝宝泡芙、切成条状的胡萝卜和水果等。多给孩子提供适合性状的食物,也能帮宝宝锻炼咀嚼能力,有助于牙齿萌出。

    小鱼11个月到1岁2个月左右的食物:秋田满满的蝴蝶面,煮完之后再用蕃茄酱和鸡蛋、西兰花做炒面;碎碎面加鸡蛋做成「披萨」

    但也不能只看月龄,就过快的改变食物性状。宝宝可能会因为还无法掌握,影响到进食的积极性。

    除了上面提到的一直吃软烂食物的误区,我也有发现一些妈妈只看月龄就给宝宝「上难度」,而口腔信号经常被忽略。我自己也曾经犯过这种错误,但实际上,观察口腔信号这一点非常重要。

    我家小鱼出牙比较晚,大约9个月前后才萌出第一颗牙齿。我那个时候看有的宝宝10月龄、11月龄已经开始吃软米饭,就有点着急。可给小鱼试过几次总是吐出来。后来才意识到,那是因为有的宝宝牙齿4个月就开始出,10个月的时候人家已经8颗牙了,小鱼只有两个小门牙,他吃起来太辛苦了当然会吐出来。后来我慢慢给他用软饼、蝴蝶面过渡了一下,1岁+他就学会吃米饭了。

    所以辅食的进阶,是需要结合宝宝身体、心理发育,以及宝宝的出牙状况来综合评估的,不是只看月龄就好。

    而这些关于喂养的「说明」,从前一直没有系统的、精细化的官方指导。很多新手妈妈,包括我自己,都是在带娃的过程中边摸索、边学习。这种「摸索式喂养」,既容易踩坑,也容易焦虑。

    不过最近,这本中国妇幼保健协会联合全国妇幼专家,及婴童营养全餐品牌秋田满满编著的宝宝辅食成长计划——【十万个喂什么·中国婴幼儿精细化辅食喂养指南科普版】解决了这个问题。

    上面关于宝宝辅食精细化进阶的科学指导,就是来自这本指南。我看完之后觉得:

    这就是一本帮新手爸妈摆脱焦虑的「保姆级」辅食喂养说明书啊!

    构建一套既专业、又富有温度的精细化喂养标准,对新手爸爸妈妈来说,太贴心、太实用了。

    -专业性看它的编写团队就知道了

    这本书是在中国妇幼保健协会联合全国妇幼专家,及婴童营养全餐品牌秋田满满共同走访了4个城市、调研了诸多新手爸妈之后编写出的。可以说,是在充分了解新手爸妈们的真实喂养困惑前提下,再把多个全国儿保科、口腔科、营养科、心理学等一线专家的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来,才得到了这样一本专门针对喂养问题的权威指导。

    编写和审核团队包括大批儿科专家、注册营养师等专业人士,等于是请了一个专家团给新手妈妈们当顾问。

    「众星云集」的审稿专家

    -特别落地和实操

    这是我看完后最大的感受。

    这本小册子虽然不算厚,却干货满满。

    不但系统整理了辅食喂养的几大关键原则:

  • 从少到多
  • 从一种到多样
  • 从细到粗
  • 从软到硬
  • 注重进食技能培养
  • 定期检测生长曲线
  • 还为爸爸妈妈们提供了系统的、可学习、可参考的分阶段喂养方案:重点关注口腔、身体、心理这三个维度。

    这本手册详细到 月龄 ,从每个阶段的生长发育特点、营养需求入手,结合这个阶段宝宝的辅食添加关键信号,教会家长如何捕捉宝宝在不同月龄口腔、身体、心理3大喂养维度的信号,让辅食添加的更轻松。

    无论是辅食的性状该怎么安排、怎么制作,还是如何利用生长曲线更科学的评估宝宝的体格发育情况,都在书中有详细的指导。甚至包括一些特殊情况宝宝,比如腹泻期怎么吃?发育迟缓的宝宝怎么吃?也有考虑到。

    我自己看下来,感觉最实用、最落地的,是手册中有方便照着抄作业的各月龄食谱,涵盖4月龄~6岁宝宝生长发育各阶段。

    既有总体的营养搭配原则,比如各类食物每天应该摄入多少量;也有详细的参考食谱,包括正餐、零食加餐等等设计,简单易操作、可参考性强。而这一点有多重要,开始添加辅食的妈妈们一定深有体会!我们隔三差五就会有妈妈在群里问,主食该给宝宝吃多少,水果该吃多少,要不要加油,要不要加盐。

    现在,不用到处查资料、到处问别人了,只需要这一本小册子就能搞定新手爸妈的喂养困惑和难题。可谓是「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

    这个食谱可太棒了,拯救选择困难症,照着做就行~

    -那些新手爸妈最容易焦虑的问题、最容易踩坑的操作,都有专家答疑解惑

    关于辅食,除了原则性指导,我们其实会遇到各种各样具体的问题。

    能不能买成品辅食?

    宝宝玩食物怎么办?

    自主进食的目标是什么?

    宝宝能喝果汁吗?

    ...

    这些曾经和即将困扰每个新手爸妈的问题,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专家的详细解答。

    就辅食这件事儿来说,如何进阶和营养均衡是难点也是重点,我们只要抓住这两个核心,巧妙借助「外力」,而不必事事追求完美。 比如多备一些分阶设计的高品质成品辅食、或者搭配好的食材,一样能给孩子更好的营养,不追求全部是亲手制作。而且好的辅食品牌,背后的产品研发都有诸多育儿专家的指导,能更精细化的提供分阶段辅食方案。像我就经常回购秋田满满家7天谷物米、独立包装的宝宝面条、配料表干净的小零食、Q萌又方便的面点,每种都会有建议的阶段,不但节省妈妈的精力,娃也特别爱吃。

    我回购过的部分成品辅食

    当我把更多精力放在营养搭配、培养自主进食和用餐习惯时,我也收获了一枚体质不错、身高体重都很标准的宝宝。

    那些靠成品辅食节省出来的时间精力,可以花在专注陪玩上、我们也有更多精力关爱和提升自己。

    愿所有宝宝们都健康成长,吃饭香香、身体棒棒!

    参考

    1. ^ 香港卫生署,6至24个月婴幼儿健康饮食https://www.fhs.gov.hk/tc_chi/health_info/child/14727.html#p01
    2. ^ 香港卫生署,6至24个月婴幼儿健康饮食https://www.fhs.gov.hk/tc_chi/health_info/child/14727.html#p01
    3. ^ 石英,厉梁秋,荫士安.我国0~5岁儿童营养不良与婴幼儿辅食添加状况
    4. ^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
    5. ^ 国家卫健委,【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
    6. ^ 国家卫健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参与出版的【中国儿童维生素A、E缺乏与呼吸道感染】
    7. ^ 【中国儿童维生素A、维生素D临床应用专家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