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龚丹枫 陈晓璇 徐航航
统筹:卫轶 何宁
指导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专家成员:全省心理教研员及一线教师
主持/羊城晚报记者 何宁
本期专家/张鹏英 李元琳
考试结束,寒假开启,不少家长在计划春节回老家省亲,但让许女士感到意外的是,读初三的女儿表示不想回老家与爷爷奶奶一起过年!理由是,与长辈们没有任何共同语言,特别没有意思。许女士回想起自己小时候,春节是一定要跟亲人团聚的,一年中最开心的时光莫过于过年时与亲朋好友一起闲聊。「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亲情如此淡漠?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许女士的疑问在家长群引发了共鸣,不少家长纷纷表示,自己的孩子也如此,过年宁愿窝在家打机、睡觉或者看书,都不愿意去走亲戚。亲情到底对孩子的成长有怎样的影响?现在的孩子为何亲情淡漠了?怎样才能让孩子重拾亲情的温暖?
亲情,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
「亲情,连接着家族血脉,承载着伦理道德,促进着社会和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认知的启蒙者、情感的支持者、能力的培养者以及价值观的塑造者等不可或缺的角色。」江门市台山市教师发展中心心理教研员张鹏英指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作为亲情的载体是孩子认知启蒙的关键因素,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长辈通过陪伴、沟通、玩耍,促进孩子认知能力的启蒙和拓展,让孩子更好地认识世界,为其后续的系统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健康积极的亲情是孩子情感的支持者,父母、长辈的一句安慰、一句鼓励、一份认可都会让孩子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感受到自己不是孤立无援的,将更有力量去克服困难,更有自信和勇气,有更强的安全感。」张鹏英表示,在家庭生活中,孩子通过与父母、长辈以及兄弟姐妹等家庭成员的相处,逐渐学会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培养解决问题、适应社会的能力。
「亲情还是孩子价值观的塑造者。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社会环境,亲情中的各种互动为孩子提供了价值观形成的原始素材,看似简单的日常行为都蕴含着尊老爱幼、相互支持、敢于担当以及分辨是非对错等基本的价值观念,为以后逐步形成并践行自己的价值观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张鹏英补充道。
生活是最好的教育,家庭是终身的学校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引导孩子与长辈正确相处呢?「家庭是孩子终身的学校,它承载着人类的爱与传承,承载着所有的亲情与关爱。而这所学校的教学方式就是最普通的日常生活。」深圳市福田区福田中学学生成长促进中心主任李元琳表示,最好的亲情教育就是过好最普通的日子,比如在家庭生活中,父母要孝敬老人,与老人沟通的时候和颜悦色,买菜做饭时要考虑到老人的需求,多陪老人散步、聊天,给老人按摩,教老人使用电子设备等。
「大家一起做饭、打扫卫生、分担家庭劳动等,都是最好的示范。」李元琳提醒道,做家务时,要邀请孩子帮忙,让孩子感受到责任、价值和尊重。比如家长可以这么说:「奶奶想吃排骨,刚才妈妈忘了买了,你能去菜场帮我买一点新鲜的回来吗?谢谢宝贝!」让孩子去菜市场,感受生活的气息,正可谓「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其次,也让孩子学会替老人着想,「被使唤」也会感觉到自己就是家里的一分子。当孩子完成任务的时候,家长要当着家里人的面给孩子点赞:「今天奶奶想吃的排骨是宝贝买的,很会挑选呢!」温馨的氛围不仅让孩子感到愉悦,也会让老人看到孩子的成长。
「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看到了家庭的温馨,根据榜样学习的理论,孩子会效仿父母的孝亲行为,此时,父母可以通过描述具体行为、总结品质、表达感谢三个步骤来鼓励孩子重复正向的行为,我们要多说‘刚才看到你帮爷爷开门,给爷爷按电梯,你真是个孝顺的好孩子,爸爸妈妈都要谢谢你,替我们减轻负担!’」李元琳强调,正是这些日常小事的积累,这些温暖的沟通,才能强化孩子的行为,从而变成优秀的人格品质。
有时,家长可能会觉得孩子怎么这么懒啊,怎么喊都喊不动?「据我观察,每个孩子都是愿意做事的,只是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缺乏积极的反馈来固定自己的行为。」李元琳建议,叫不动孩子时,父母可以尝试以下做法:
首先,对孩子发出邀请,而不是只提要求。少说「你应该,你必须」,而是用「可以帮我做……?能不能帮帮我……」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
其次,允许孩子有自己的选择,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如果孩子并未事事回应,也许确实遇到了困难,父母不必上纲上线进行批评和指责,而是在平复好情绪后关心并倾听孩子的声音。
最后,要看到孩子的需要,适当给孩子留白。孝顺不是顺从,老人的过度关心会让孩子感受到压抑,因此保持一定的距离,让孩子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
追求个人自由的同时,容易忽视看似平凡的亲情
既然亲情如此重要,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在乎亲情了呢?张鹏英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现在的孩子对亲情有点淡漠,表现为「亲密,但有限;了解,但不深入」。她认为,这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首先是个人因素。现在的孩子自我意识增强,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更加渴望不受约束独立自主地生活,导致亲情关系的疏远,或者说让家人误以为他们对亲情不重视。
在家庭层面,父母忙于工作而陪伴不足甚至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导致孩子对家庭和亲情的认同感和依赖感降低;同时,隔代养育在生活方式、价值观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差异,可能产生沟通障碍;另外,家庭的教育方式也有很大影响,比如一些父母在教育过程中太过于严厉,这会让孩子感到压抑和不被理解,溺爱则让孩子形成自我为中心的观念,这些都会让孩子忽视亲情的价值。
最后,社会整体氛围也会影响孩子对亲情的认识和理解。社会节奏加快,孩子学业压力增大,家长和孩子都各自忙于自己的工作、学习,导致相处时间减少,亲情关系淡化;网络的普及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渠道,但是也弱化了面对面的互动,同时,孩子们在当下价值观的影响下更加重视个人的追求、自由等,忽视了看似平凡的亲情。
「要改善这一现象,需要各方联手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社会氛围,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和陪伴,引导孩子正确理解和珍视亲情,建立健康、积极的亲情关系。」张鹏英说。
亲情是相互的,孩子也需要得到长辈的尊重
「理解和尊重是相互的,要让孩子尊重和孝敬长辈,长辈也要理解现在的孩子。」李元琳指出,长辈要认识到,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信息时代,他们接触的信息量非常大,和过去的生活环境有很大的不同。例如,孩子可以通过互联网学习各种知识、了解世界各地的新闻。长辈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他们感兴趣的网络话题,如热门的科技产品、有趣的网络文化等,从而更好地理解孩子的生活状态。
同时,长辈也要理解,现在的社会竞争更加激烈,孩子们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现在的孩子在学校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还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实践活动。长辈要理解孩子,比如可以和孩子交流在学校遇到的问题,给予合理的建议。
李元琳提醒道,在与孩子沟通中,长辈也要耐心倾听。「孩子可能有些想法比较幼稚或者和长辈的观点不同,但长辈要先听完孩子的话,不要急于否定。比如孩子对某个社会现象有自己的看法,长辈可以先了解孩子的观点,然后再进行引导。长辈也不要用命令的口吻和孩子说话,而是像朋友一样和孩子探讨问题。在交流过程中,长辈可以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但也要尊重孩子的意见。例如,在讨论职业规划时,长辈可以告诉孩子自己的工作经历,同时也要认真听取孩子对未来的憧憬和打算。」李元琳强调,现在的孩子更需要社会性的支持,家长和长辈对孩子多一些情绪情感的认同,多一些微笑和倾听,大家共同协力,都做好自己,孩子会在温暖的氛围里做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