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两部分解决:
第一,现实层面
需要弄清楚事情的具体发生,这个过程需要家长足够平和、稳定、放松的方式尝试弄明白,很可能弄不明白。
可以用「扮演幼儿园生活」游戏的方式:例如爸爸、妈妈、孩子,一个扮演老师,两个扮演同学,就演正常的入园、园内生活的情景,看这个过程中孩子会不会自然演出或者「纠正」你们的表演,比如「妈妈,老师是这样的,不是你那样的」等等。演出来了也不要急于追问,严肃的追问孩子可能被吓回去,家长接着配合着演「哎呀,我要演小宝贝,我是宝贝了,我害怕了,想哭哭」。有时候孩子就会在这时候自然加入进来讲一些关于事情的记忆。
另外就是结合与别的家长沟通其他孩子的状态、调取幼儿园监控、询问老师,综合判断现实中是真的有一些超越常规的问题,还是说孩子适应的问题。
第二部分是心理层面的处理
问不出来的话,可以家里三个人一起,各找一个枕头代表自己讨厌的人,大家轮着对讨厌的人说话。
比如孩子哭着说「给你」,可能是有人抢东西或者强行要东西,妈妈就说,枕头代表小时候总抢我东西的一个大个子朋友,妈妈对枕头说「呜呜呜,你抢我的东西我太害怕了,你能不能不抢?什么你还抢?呜呜呜,虽然我个子小害怕你,但是你再抢我就告诉我妈妈。」,以及「就当这个枕头是你,我打不了你我还打不了枕头吗,看我不揍扁你」然后狂揍枕头,很多小孩在「揍枕头」的时候就慢慢从生气变成大笑了,情绪得到了释放,还可以加一句「以后等我长大了,我就真的能打过你了」。
还可以面对可以支持的人去表达,比如转身面对丈夫,对丈夫说「今天我被欺负了很害怕还很生气还没办法,东西被抢走了还很难过,你能不能抱抱我」然后丈夫抱一会儿,丈夫可以配合说「什么?告诉我她是谁,我帮你收拾她!」
以上是给孩子一个示范:
1.面对害怕的人,当时怎么处理「我会告诉我妈妈/老师」;如果对方太强大事后怎么处理积压的情绪。
2.面对可以给自己支持的人,如何寻求心理安慰。
另外关于心理层面的两部分:
第一,三岁的孩子需要一些「妈妈陪在我身边的感觉」,可以和孩子一起寻找一个可以随身携带的物品,必须是孩子挑中的,告诉孩子「想妈妈或者需要妈妈的时候,它会帮我陪陪你」。有时候可能也是一个动作。
另外,要建立孩子和老师的依恋和信任关系,如果老师整体还算友善,可以告诉孩子,在幼儿园害怕的时候可以找老师抱抱,老师也会照顾宝贝,就像是幼儿园的妈妈。
第二部分是,积极鼓励孩子用自己的办法解决困难,比如有的孩子说「妈妈,那个孩子老欺负我,我不敢打她」。然后你说「哦!那你怎么办的呢」孩子说「我就只能假装跟她玩了,其实我不想跟她玩」这时候要积极肯定孩子的应对方式,「哇,这个办法真机智,这样的话现在又不会挨打,以后你肯定会变厉害,到时候就不怕她了!」孩子可能会说「可是我还是害怕」。家长可以反馈「你看你告诉妈妈你的害怕就是你想出来的好办法,这样我就可以帮你跟老师说了,还可以抱抱你让你的害怕变小一些,我还可以一起跟你打枕头让你的生气变小,还可以一起陪你练功服让你变厉害,你可真棒啊!下次还可以把害怕装到小口袋回来继续和妈妈分享啊~」
然后家长可以和老师去沟通,同时用上述办法宣泄孩子情绪,安慰孩子。
这些过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定会不断重复,但外部的障碍我们尽力排除却很难扫清干净。其实也不需清扫干净,孩子没有那么脆弱,就像每一个为人父母的人也都各自在绝望的境地下成功的活了下来,你可以,孩子也可以。
所以,外部如果总有挫折,那么还是要培养孩子「被支持」的底气感,以及「有办法」的希望感。
最终孩子会内化父母的支持,同时在困境中积极想办法。然后长大、独立、走向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