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亲子

没读到好学校的孩子,是否这一生就没希望了?

2021-04-23亲子

1、读好大学不是人生唯一的出路;

2、夯实家底,给娃留条后路,孩子人生的容错率会更高。

一看这个提问,家长鸡娃的焦虑和紧迫感就能溢出屏幕。

还记得【三联生活周刊】一篇描述中产阶级鸡娃的长文,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让人看了大呼真实:

上最好的小学,以增加上最好的初中的概率;
上最好的初中,以增加上最好的高中的概率;
上最好的高中,以增加上最好的大学的概率;
上最好的大学,以增加找到「最好」的工作的概率——一条「鸡娃」战线由此形成,环环相扣,丝毫不容懈怠。

作为一枚海淀爸爸,我非常能理解家长想让孩子上好学校的执念。 因为现在的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收入差距巨大,且教育回报巨大的时代。 人和人之间因为学历差距而产生的物质差异、阶层分化也非常明显,所以把娃的学历拼得越高,娃「出人头地」的可能性就越大。

但是,读高中读大学并不是人生的唯一选择,如果孩子本身学科能力不强,没有读到好学校,没有考高中,考上大学,也不至于一生就没有希望了。

毕竟能力有时候并不能和成绩划上等号,比如有的孩子学科能力弱,但是社交能力强,虽然没读高中,但是一早出来打拼,社会磨练中成长为销售精英,也在一线城市立足了脚跟。我相信,只要有一技之长能够安身立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人生就是有尊严的、有希望的。

我在回答中多次强调,娃不是一张白纸,而是自带基因配置和天生性格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他们更像是一颗种子,天赋各有所长、智力也有差异。

孩子的教育问题上, 「懂」往往比「教」更重要。鸡娃这件事,也要量力而行。 与其琢磨辅导班忙着货比三家,不如认清自家娃的天性和认知发展规律—— 没认清的时候,别冒进。 (【小舍得】里的子悠出现了精神问题,就是田雨岚过于冒进的结果。)

我一直呼吁家长能在鸡娃的同时,鸡一下自己, 夯实家底,不是就可以给孩子提供更高的容错率和更多的选择权吗?何谈没有希望呢?

我不否认「知识改变命运」,但当前很现实的一点是:家底不错的家庭,孩子发展的容错率会更高。 (如果【小舍得】里田雨岚可以放下自己心里的执念,按照子悠的家庭条件,子悠完全可以顺利考个好大学,读自己喜欢的生物学专业,还可以出国读管理学,以后接手家里的生意。)

这里讲一个真实案例。

我之前在耶鲁大学念书时,有幸和学校一位德高望重的教授(诺奖级别的)聊天,这位教授给我讲了他一个儿子「浪子回头进藤校」和另一个儿子「克服困难进藤校」的故事。

他的大儿子,高中时候厌学,再怎么引导都像扶不起的阿斗,属于孔老夫子说的那种「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的学生。老爹属于耶鲁最顶级的教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都没能把他搞进耶鲁。但最后还是凭着在学术界广泛的人脉,把他搞进了一所排名前100的学校。没想到在大学丰富而具有挑战性的生活里,「晚熟」的儿子突然醒悟,找到了自己喜欢的方向,不仅完成了学业、顺利毕业,而且成绩优异,后来到宾大(也是常青藤盟校)读了博士,毕业后也找到一份社会地位和薪水都很高的工作。

他的小儿子,有阅读障碍症。教授夫妇为了这个孩子,找遍周边的学校和治疗师,最后送到了一所有专门针对阅读障碍症训练的学校,同时还请了治疗师每周几次上门训练。最后小儿子克服种种困难,阅读水平提升到了同龄人相差无几的地步,最后上了耶鲁。

我们都说浪子回头金不换,但现实是,很多时候都需要动用「千金」,才有可能换来浪子的回头。如果这个教授的大儿子出生在寻常人家,他的父母没有给他试错的资本和资源,以他的学习成绩,可能中学毕业后连大学都上不了,很可能就找一份普通工作,成为美国社会的底层蓝领。而第二个儿子,出错的是他的「基因配置」,但同样他的家境给了他的人生更高的「容错率」,让他能得到相应的特殊教育,使他的人生不至于因为阅读障碍症而暗淡无光。

最后,人生不只有上好大学这一条路。想让孩子未来的人生更有希望,鸡娃这件事就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

留点时间让孩子多多拓展自己人生的可能性,再 留点时间鸡自己,提升亲子关系,提高整体家庭幸福度,为孩子将来的发展提供更大的试错空间和更多选择的自由。

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