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和写是辩证存在的。读书的功用之一,就是看别人怎么写。要想写得好,必须读得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话不是虚的。只有读的足够多,对于生活你才有足够丰富的语汇,语汇丰富了才能够自如的表达。所以锻炼写作,不忙开笔,尽管先读几年书再来。
命名和使用词语,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外物与掌控环境的表现,一个东西,你连它是什么东西、有什么性状都不清楚,谈何了解和运用?阅读,正是一个丰富语汇、掌握世界符号的过程。你掌握了足够多的概念,表述,在现实里有引证和体悟,然后就会思考和表达了。
阅读还是一种跟自己相处的过程。读书可以让你心静下来,回身审视自我。古人所谓三省吾身。怎么省?那就是独处的修养功夫。一般人很害怕独处,一静下来就慌,总想融入什么环境,或者找个东西把自己交付出去。这其实是不太对头的。而读书能让你冷落下来,掌握内在的呼吸感,一边听书面絮语,一边静思。
阅读当然还是个学习的过程。这不用讲了,书本经常可以作为一种知识的结晶,当然,得要挑好书了。趁早学会读书,学会跟书相处,以后对学习也不会反感。
当然,读书并不是为了成为书呆子。我觉得,抱着修身养性态度的阅读,是要更好的。人读书,不要书读人,读的进去,放得下来,世界天高地广,这样才好。我比较反感苦读,哪怕是某些东西,好的值得背诵,也应该先让人觉出好,再说其它。
总体来说,得先让孩子爱上阅读。趁着对世界有好奇心,多启发,多逗他的问号,让他能够自发自主地去读一些书。你比如说吧,我小的时候,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心,但实际活动范围不超过一条街。在这种情况下,华盛顿欧文的【见闻札记】只要被发现了我就会很喜欢,但另一方面,什么【论语】、【孟子】,逼着我我也不想读。小孩子喜欢幻想,想做英雄,受到关注,那就应该给他们看【魔戒】、【哈利波特】,而不是巴尔扎克、鲁迅。这跟作品本身品质有多高、作者名头有多大无关,读书不是为了打卡纪念,也不是为了显得渊博,读书是为了形成对外部世界的持续热爱和关注,是为了活得更有意思。一个孩子如果养成了阅读和思考的兴趣,那么迟早有一天,当现实世界激起他的兴趣的时候,他自己也会找来巴尔扎克、鲁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