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对于刚升级为爸爸妈妈来说,当宝宝的第一声「妈妈」,都会给家里所有人带来莫大的惊喜与欢乐。因为,这不仅是宝宝成长中的一个里程碑,更是父母付出心血和精力的美好回馈。但很多父母可能并不知道,这声简单「妈妈」的背后,其实蕴藏着深刻的科学奥秘。
著名语言学家Patricia Kuhl的研究表明,婴儿的大脑在语言发展的初期,并不是专注于理解词汇的意义,而是通过统计语音的出现频率来学习语言。换句话说,宝宝的大脑会优先记住经常出现的声音,并逐渐将这些声音转化为单个词汇。
01
5个月娃突然叫「妈妈」,旁边爸爸吓一跳
新生儿虽然还不会说话,但他们的大脑已经开始收集生活中的各种语音信号。许多宝妈迫不及待地想听到宝宝喊「妈妈」,其实宝宝在这些看似无声的日子里,正在努力学习如何发声。
宝宝的语言发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刚开始的时候,他们更多是对声音的感知和模仿,而非理解词汇的含义。
玲玲是一位特别认真的新手妈妈。为了宝宝能够健康成长,她在怀孕期间就做了充足的准备,阅读了大量育儿书籍,甚至被身边的准妈妈们称为「育儿百科」。
在宝宝出生后,玲玲每天对着宝宝不停地说话,尤其是反复让宝宝叫「妈妈」。
虽然她的老公偶尔觉得她有点「啰嗦」,但令人惊喜的是,不到六个月大的宝宝突然发出了类似「妈妈」的声音,尽管还不完全标准,但也让玲玲和她的老公感到无比惊喜和骄傲。
这个例子不仅说明了宝宝的早期语言学习能力,还证明了父母的陪伴和交流对宝宝语言发展的重要性。科学研究也表明,父母在宝宝面前多「唠叨」,能够帮助宝宝更快学会说话。
02
父母在宝宝面前多「唠叨」,娃容易「早说话」?
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指出,宝宝的语言发展速度在8个月时达到高峰,3岁左右则趋于平稳。
因此,在宝宝的早期语言敏感期,父母的语言互动尤其重要。宝宝从2-4个月开始就进入了发声阶段,这是他们为开口说话做准备的时期。此时,外界的语言刺激会对宝宝的大脑发育和语言能力产生积极影响。
在一部育儿纪录片【北鼻的异想世界】中,研究人员对18到24个月的宝宝进行了一项实验,发现当妈妈每天对宝宝说的话增加5%,宝宝的词汇量会增加13%。这说明,宝宝语言敏感期的词汇量积累与父母的语言输入密切相关。
宝妈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一边照顾宝宝,一边用清晰、缓慢的语速描述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告诉宝宝物品的名称,展示口型发音。这不仅能丰富宝宝的词汇量,还能帮助他们更快学会发声,甚至提前叫出「妈妈」。
通常来说,宝宝在7-8个月时能够发出类似「妈妈」、「爸爸」这样的连续单音,但这时的他们并不理解这些称呼的具体含义。
研究显示,宝宝在12-16个月之间,基本能够听懂100-150个常用词,而真正理解「妈妈」的含义,通常是在10-12个月的时候。
因此,如果宝宝能在6个月之前发出清晰的「妈妈」音,那很可能说明宝宝的智力发育较好,未来很有可能是个聪明的孩子。
此外,2岁左右的宝宝已经能够说出一些简单的短句,并掌握了基本的句子结构。如果在此之前,宝宝能够提前发出类似「妈妈」的音,说明他们在语言学习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天赋。
科学家通过大量实验发现,宝宝的语言能力不仅仅取决于父母对他们说了多少话,更关键的是宝宝发声后是否得到了及时的回应。
父母的回应频率越高,宝宝的语言发育就越迅速,掌握的词汇量也会更多。因此,宝妈们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宝宝发出声音的时候,要及时回应,与宝宝进行互动。
这样的交流不仅能让宝宝感受到语言的乐趣,还能促进他们的大脑发育,帮助他们更早地掌握语言技能。
03
宝妈积极回应,能让娃的语言能力「更上一层楼」
日常积极回应宝宝的发声
当宝宝咿咿呀呀地自言自语时,宝妈可以马上回应,用简短的句子与宝宝交流。虽然宝宝还无法准确发音,但这样的互动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声音与语言之间的关系。
通过绘本阅读丰富宝宝的词汇量
每天给宝宝读绘本不仅能增进亲子关系,还能丰富宝宝的词汇量。宝宝通过听父母的讲述,能够逐渐积累更多的词汇,这对他们日后说话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
运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进行语言训练
宝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物品对宝宝进行语言刺激,比如在喂宝宝吃苹果时,可以清晰地告诉宝宝「这是苹果」,并指着苹果进行演示。通过这种重复性的语言输入,宝宝会更快地掌握物品的名称和发音。
果妈寄语
宝宝的语言发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虽然他们一开始并不理解词汇的含义,但通过不断的听觉输入和互动,他们会逐渐学会发音和理解语言。
作为父母,积极与宝宝互动,回应他们的发声,并为他们创造一个丰富的语言环境,能够有效促进宝宝的语言发展,帮助他们早日开口叫出「妈妈」。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发育节奏,父母的耐心和陪伴是他们成长过程中最宝贵的财富。
©图源网络|侵删
作者简介:果妈,家庭教育指导师,专注分享育儿知识、亲子教育经验、婚姻家庭感悟,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