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倒是可以完美的躲过孩子「 可怕的2岁 」这个阶段「捂脸」。
因为自己刚经历过俩娃这个阶段,所以有不少家里老人和自己对待2岁娃处理方式可以给你对比下。
按照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论划分:
儿童期(1.5~3岁): 自主与害羞(或怀疑)的冲突这一时期,儿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说话等。 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也就是说儿童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 。
1.这个时期,你在家里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孩子对于自己做事情有特别坚定的意志。
宝宝总会特别想自己穿袜子,自己吃饭,自己穿鞋子,甚至 自己来冲马桶的水 (是的,你没有看错,我女儿2岁因为拉完臭臭后,奶奶随手冲掉了臭臭,她在那哭闹了半小时,奶奶一脸蒙圈)
我们家隔代养育对待这方面的处理方式一般是:
其实这样的方式,确实可以提高一件事情的效率,但是这样的做法有一个很强的心理暗示「 你做得不好,你做得不对,我来帮你做才是对的 」
说实话,耐心这件事我一直感叹于长辈们不心浮气躁,不随意骂孩子这一点,但是如果能出现正确的时间点会更好。
我自己的处理方式一般是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然后给予孩子足够的耐心:
相对于「你做得不好,你做得不对,我来帮你做才能做好」这样的暗示,好的处理方式能让孩子从「自我怀疑和害羞变得独立,自信」。
这个阶段的孩子你处处都能感受到他们心里有一种「 秩序感 」,某块饼干一定要完整才吃,家里的鞋子一定嘱咐放在一样的位置等等。
如果面临看护人的更换,孩子则需要经历一段适应过程,你总是挑战孩子本来已经养好的习惯和方式,自然要接受孩子的抗议。不论是你换给奶奶还是奶奶换回给你,记住当面对孩子哭闹时他不是在无理取闹,无理取闹的反而是大人。
2.这个时期的孩子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不要」
这时候父母与子女的冲突很激烈,也就是 第一个反抗期的出现 ,一方面父母必须承担起控制儿童行为使之符合社会规范的任务,即养成良好的习惯,另一方面儿童开始了自主感,他们坚持自己的进食、排泄方式,所以训练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时孩子会反复应用「我」、「我们」、「不」来反抗外界控制,而父母决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这将不利于儿童的社会化 。
反之,若过分严厉,又会伤害儿童自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 如果父母对儿童的保护或惩罚不当,儿童就会产生怀疑,并感到害羞。因此,把握住「度」的问题,才有利于在儿童人格内部形成意志品质。 埃里克森把意志定义为:「不顾不可避免的害羞和怀疑心理而坚定地自由选择或自我抑制的决心。」
这个阶段,真的,一天时间里你能听到他们800次的「我不要! 我不喜欢! 我不!」面对龙凤胎的混合双打。老母亲真的大部分时间是崩溃的。
而我们家隔代养育面对不要和哭闹的处理方式非常 简单枯燥且有效
屡试不爽,真的,自己在心烦气躁的时候真的也想一甩手机走人可好?
但是,我知道,这种解决方式还停留在婴儿期的阶段,不过就是用一个更有趣的东西吸引他注意来让宝宝忘记自己本来要做的事情, 孩子心理需求并未得到真的满足。
每一件宝宝坚持或者任性的事情,其实都有背后的原因 ,和他要学会处理情绪的能力,好的教育应该润物细无声地让孩子明白 独立自主和为所欲为并不是一回事。
而孩子的很多行为是想增进对世界运行规律的理解,因此,在限制孩子的行为时,注意不要抑制他探索的本能。往往隔代长辈总是怕他们磕着,碰到,很多事情宁愿不去做也不冒任何险。
我们家弟弟本来好好吃着东西,手里准备摆弄他的玩具,突然就嚎啕大哭,这时候我过去蹲下来来,拉着弟弟说:弟弟,怎么啦?伤心了吗?
他点点头。
那为什么伤心啊?
他指了指他的玩具
我看了一眼还是不明白地摇摇头
他开始说话:这个,这个玩具,不是这样!
我问:哦,不是哪样?是它放的位置不对?
他磕磕巴巴地说:不对,不对
他拉起来之前绑绳子的玩具,说:这个不对
我问他:你是说绳子绑错了吗?
他心情已经恢复平静地说:对,绳子,绳子绑错了。
我:那本来是怎样的你可以告诉妈妈吗?
他已经完全忘记哭闹试图摆弄绳子,到搞不定的地方开始说:妈妈帮我。
然后自然我帮他按照他心中的秩序感回归了原样。
这个方法我是基于之前读过的一本【PET父母效能训练手册】中提到的, 你最终的目的不是立刻给他解决问题,而是引导他表达,引发他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这样孩子才能认识撒泼打滚是没用的,爸爸妈妈不知道他到底想要什么,他必须自己表示清楚,这样孩子沟通和说话的能力才能被「激发」出来。
2岁的孩子,他们的语言能力和知识技能在飞速地发展。你只需要点点头,表现出很感兴趣的样子,就像词语接龙似的想到什么说什么就行了,谈话的目的不在于内容,而在于来回交流的过程。
3. 面对触犯规则的时候,不要跟孩子用抽象的语言唠叨,直接具体、简洁、命令。
两岁的孩子想事事都顺自己的意, 极度以自我为中心。
于是隔代养育中的问题就会催生出我们常说的「溺爱」「宠爱」
在家庭关系中,让孩子认识到自己不是这个家庭金字塔的顶端是2岁开始需要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如果父母缺席,最终养成的心理和习惯其实都会由更费力的改正来完成,当然这个任务肯定是父母而不是爷爷奶奶的。
规则的建立对于还处于懵懂期的孩子来说,最无效的方式就是跟他说「不要这样,不可以!」你甚至能感受到每次你抛出这句话的时候,他就在那里摆这个表情
我们家隔代养育的口头禅系列包括:
我们做父母时常也是先蹦出来这样的话,你先不要焦躁,因为2岁的孩子听不懂的其实是「 你不要我干这,不要我干那?那你是要我干嘛?」
所以我们的任务其实很简单,告诉他要干什么,对于正面的事情及时地鼓励和反馈
直接指出现在要干的事情,让他做,做完鼓励,下次有看到他好的行为,记得鼓励。
最后
还有一点我想是隔代没有办法替代的,我从一岁半开始引入情绪,生活习惯,社交类的绘本给家里两个宝宝建立了晚上的亲子阅读时间,很多场景都可以通过绘本来和孩子沟通,绘本的语言一般也是孩子能接受且乐于接受的,所以在亲子沟通上也省去了不少功夫,从而也增加了孩子说话沟通的方式和方法,面对一个话痨型的孩子,这样的方法很有效。
其实育儿这件事,有过一点经验的妈妈,应该都能体会,很多时候在孩子小的时候没能做好的事情,后面都会花双倍甚至三四倍的时间和精力来修正,这远比两年看似的轻松来得更可怕一点。
以上
@知乎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