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亲子

为什么全家人一起带孩子还是感觉特别累?

2021-02-22亲子

一个「还」,该有多辛苦。一家人是该都尽心尽力了,却个个身累心累。育儿这个活原本应该原来越轻松,却总有人轻松不起来,甚至越养越累。十之八九都是因为「 过度养育 」。

什么叫过度养育?

今天下午跑步,路上看到一个3岁多的小男孩骑着那种带辅助轮的自行车,辅助轮的好处是不会倒,可他的妈妈仍然在后面扶着。孩子一边骑一边问他妈妈「我骑的棒不棒?」,「宝贝真棒!」他妈也一个劲的夸。随着速度越来越快,这个妈妈有点跟不上了,就松手了。骑了一阵,这孩子突然发现妈妈没扶着,立马哭了。其实没人扶的这一段他骑得很好,可是因为妈妈不习惯放手,孩子习惯了被保护,一旦发现要自己解决问题时,就吓得惊慌失措。

这就是典型的过度养育。

过度养育是指家长对孩子的成长干涉过多。有三种表现:

  1. 对孩子过度保护,总怕孩子会问题
  2. 对孩子过度帮助,认为孩子「总是需要我」
  3. 代替孩子做决定,总是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觉得孩子离了自己就会犯错误。

一、对孩子过度保护

  • 孩子爬个楼梯,怕摔着了,非得扶着,结果人家孩子上下楼跑得欢腾,自己家孩子望楼兴叹。
  • 孩子喝个水,怕烫着了,一口一口吹着喝,结果到了幼儿园,别人都能自己喝水,自己家孩子非得要老师喂,招老师不待见。
  • 见过一个极端案例,几代单传,出门怕磕着碰着,从小就抱怀里,结果快3岁了,走路还得牵着。
  • 这到底是爱还是害?

    二、对孩子过度帮助

    孩子认真在玩,一会儿削个苹果送过去,一会儿送杯开水或饮料,一会儿提醒孩子注意姿势、保护眼睛,一会儿提醒多穿一件衣服、当心感冒,一会儿指出孩子哪里做错了、需要改正…

    这种不考虑孩子的需求,就送来关心、送来爱护,硬生生地把孩子正在进行的事情打断。不但会破坏孩子的专注力,还会让孩子产生「我就是不行,我就是弄不好」的弱势心理。最后孩子越来越不愿尝试,出门越来越胆小,到底怪谁?

    三、代替孩子做决定

    「你是哥哥,应该让着妹妹。」、「这道题应该这么做。」、「你应该把这些食物全吃光。」、「你应该先写英语作业,再写数学作业。」

    有些父母是一群「应该主义者」,他们总是对孩子有不放心的感觉,往往越是优秀能干的家长越是喜欢用自己的经验引导孩子的前途,用自己的能力指教孩子的一生。

    却不知,这些指教、说教剥夺了孩子自我负责的机会,破坏了他们自我成长的练习机会,更扼杀了他们自觉、自律的意愿。

    过度养育的父母被称为「直升机父母」 ,就像直升机悬停在孩子头顶,时刻待命,一有风吹草动,随时俯冲下来介入孩子的所有事。开飞机的总是疲劳驾驶,飞机下面的却像被实时监控。

    被过度养育的孩子什么样?

    被过度养育的孩子会有这些表现:

    1. 一遇到问题就来找你
    2. 很容易被困难打败
    3. 让你感觉为孩子心力交瘁

    一、孩子是不是碰到困难,不论大小,都会先找你帮忙?

    有些事情,明明是孩子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他还来找你,比如3岁的孩子要喂饭,4岁的孩子摔跤了不自己起来,5岁的还自己不能穿衣服。这些小事情,明明你孩子可以搞定的,他还总是来要你帮忙,那你很可能就是在过度养育了。

    平时你大包大揽,这孩子要么是没有掌握这个年纪应该掌握的能力,要么是形成了依赖你的习惯。 遇事喊妈妈,你能不累吗?

    二、孩子是不是遇到困难就放弃?

    被过度养育的孩子,早就习惯了「凡事有父母」,遇到困难都被轻松搞定。他们一旦自己面对挑战,就很容易放弃。瓶盖拧不开,就往地上一扔;看中了别人的玩具,别人不给,就嚎啕大哭;积木搭不起来,就一把推倒;上课没听懂,索性就不听了。

    这些孩子,遇到失败、挫折之后,只会发脾气、闹情绪,不会想办法解决问题。 面对这样的孩子,不止身累,更心累。

    三、是不是经常感觉养孩子太累了?

    「不行了,太累了,我再也不想养孩子了」「亲生的,亲生的,我能怎么办呢?」

    养孩子本来是越来越轻松的事,孩子一天天长大,能力一天天变强,孩子的成长,本质上是一步步独立的过程。

    你这么累,绝大部分不是因为带孩子本身有多累,而是你自己喜欢 找事做 。明明孩子自己可以做,可你不放心,非要揽过来。前怕狼,后怕虎,中间还怕小老鼠。遇到这样的家长,我常会问: 你都这么累了,你还要继续下去吗?

    过度养育会使孩子持续焦虑,更让你自己身心疲惫。

    如何从过度养育中解放自己?

    思维改变,态度就会改变;态度改变,习惯就改变;习惯改变,人生就会改变。

    想要抑制住心中干涉孩子成长的冲动,必须学会两件事: 接纳孩子和相信孩子。

    一、接纳孩子就是要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所有孩子都天生具有追求卓越的内在动机。-阿德勒
    在江苏宿迁,有一位孩子在考试中仅仅得了7分,但孩子的父亲不仅没有责骂孩子,还放了一车烟花来为孩子庆祝。这位爸爸说:「孩子成绩一直不好,这次孩子考了7分,自己并没有生气,反而觉得值得激励。」据后续报道,这位爸爸的激励很有效果,孩子现在非常懂事,主动学习,前段时间考试已经考到57分。

    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的,能力的获得需要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千万不要因为孩子没做好,就急着伸手帮忙。回想一下,我们最喜欢孩子的那些瞬间,难道不都是孩子没操作到位的瞬间吗?第一次叫妈妈,从来都不清晰;第一次走路,一定是踉踉跄跄;第一次自己吃饭,绝对吃的满身都是。只有经历了这些不完美,孩子的人生才能美。

    二、相信孩子,就是要支持孩子去做一些「错事」。

    这么做「不正确」,那么做「没意义」。好多家长以为自己是在保护孩子、指导孩子,让孩子少走弯路,但这种教育方式非但不能在父母与孩子间建立起开放式、鼓励性及建设性的正向沟通,反而会扼杀孩子表达内心的勇气,剥夺孩子学习为自己出谋划策、学习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能力。

    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可如果不犯错,又去审视什么呢?不犯错的人生,可以用什么去参照呢? @知乎亲子

    失败是成功之母。调整好心态,对孩子多些理解、宽容、耐心,无论孩子做的事情在我们眼里是多么荒谬,只要不是有违人伦道德、法律法规的坏事,我们都应该支持并鼓励孩子的喜好,一次次的尝试,带来一次次的突破,孩子一步步的走向独立,你就能越来越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