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又不可以。
两个词要分清楚:气质Vs.性格
气质是天生的东西。一出生就能看出来。性格是后天养成的倾向,可以改变。
我女儿从小就很有性格,「跟人不亲」是老人对女儿1岁前的标签。
确实,女儿1岁前不是很愿意跟人亲近。
拥抱啊、亲吻啊,都是她不喜欢的。
除了爸爸妈妈,女儿要想跟一个人熟络起来,至少要陪她玩一两个小时。要能获得她的「首肯」同意让你抱上一抱,更是需要「人品」+「眼缘」。
就连外婆、奶奶,一周不见也得适应一下才能获得她的「青睐」。
「你看人家孩子,见谁都让抱,你看你女儿,这样不行的~」
老人常「语重心长」的告诫我和孩子妈。
但我不以为然,我知道这是天生气质使然,没什么大不了。
英国新英国心理学家Emily Johnes设计了一个实验,想观察6个月大的孩子面 令人惊讶而不可预测的挑战 时,不同的气质类型的孩子对此是否有不同的表现。
下面视频显示了试验中不同的孩子在6个月大时就已经展现出了先天的迥异气质类型:
BBC:不同孩子的不同气质 https://www.zhihu.com/video/1192940567364063232Emily Johnes博士将孩子先天的气质类型分为:谨慎型、欢迎型和冷静型。 [1]
很显然,我的女儿是谨慎型的。
谨慎型的孩子 遇到新的挑战并不急于迎上去,而是倾向于先后退,观察清楚之后再决定是否接受。 欢迎型的孩子 遇到新的挑战反应更为快速,喜欢直接迎上去,一副「车到山前必有路」的架势。 冷静型的孩子 遇到新的挑战反应较为稳定,心态良好,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霸气。不同的气质类型各有好坏。没有谁更好,谁更糟。
举个简单例子,谨慎型的孩子遇到危险可能回避的更快;欢迎型的孩子遇到陌生场合可能更擅长迅速融入进去,甚至在人群中起到「带节奏」的角色;冷静型的孩子遇到危机可能更加沉稳,思考更加全面。
虽然气质不分好坏,但各有缺陷。
比如谨慎型的孩子不太容易适应新环境;欢迎型的孩子可能容易做事不冷经、仔细;冷静型的孩子可能给人没有那么亲近的感觉。
而这些不足,可以通过后天培养,形成更好的性格来补足 。
气质可以通过性格来优化
女儿是谨慎型肯定毫无疑问了。
一、给女儿更多的安全感
但是我们从小就很注重给女儿更多的支持和安全感。
比如女儿在游乐场遇到一群不认识的小朋友。她想去融入,但却死死攥住我的衣袖不愿过去。
我会蹲下来告诉她:「爸爸就在这里,你可以先自己玩,等你准备好了,你再过去跟他们玩就好了。」慢慢的,女儿一定会慢慢尝试,尝试逐渐融入进去。
二、加强家庭仪式感
我们喜欢买家庭装
有家庭装的帽子、家庭装的衣服,家庭装的鞋子,出门都会穿。
一方面为了增进亲子关系
更重要的,给孩子一份归属感,我们努力试图告诉孩子:「 即使全天下都否定你,家,永远是你温柔的港湾。 」
很多砖家宣称:「挫折教育是增进孩子坚韧性格的唯一钥匙。」
但我认为制造挫折绝对不是父母的核心任务。
相反,提供安全感和家庭的归属感,才能让孩子有足够的动能和力量面对外部的挑战和困难 。
这个理念貌似与流行的挫折教育有些矛盾,但我仍在践行。
而且,通过女儿学轮滑、学游泳的表现,我惊喜的发现,女儿一旦搞清了「门路」,而且有浓厚的兴趣的话,她是很愿意勇敢面对的。这一点让我很欣慰,也多少是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我和孩子妈的教育理念罢!
参考
- ^ 北鼻异想世界(腾讯视频,BBC) https://v.qq.com/x/cover/w4po5gxpeq01zjy/y0029h6mii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