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亲子

一本好绘本是如何进行构思的?

2021-04-07亲子

平时带墨墨读很多绘本,这样的问题我也思考过,翻阅手上几百册绘本,加上研习一些书籍,也来总结一遍。

一本绘本最核心的就是: 图画 + 文字 。曾经两次获得凯迪克奖金奖的美国画家Barbara Cooney用一个形象的比喻说出了图画与文字之间的关系:

图画书(绘本)像是一串珍珠项链,图画是珍珠,文字是串起珍珠的细线,细线没有珍珠不能美丽,项链没有细线也不存在。

图画与文字的关系

  • 相互补充
  • 【下雪天】是埃兹拉·杰克·济慈的作品,曾于1963年获得凯迪克金奖。封面图片里的黑人小男孩彼得「他用内八字走路,就像那样」,怎样呢?文字没有继续说明,但图片却告诉了我们。

    他用内八字走路,就像那样:
  • 分别陈述
  • 约翰·伯宁罕的【莎莉,离水远一点】,文字与图画各说各的,一个故事发展成了两个故事--现实当中的故事和莎莉脑海中幻想的故事:当妈妈在那儿唠叨个没完,而莎莉却沉浸在幻想中。

    左边是现实当中的故事,右边是幻想故事
  • 滑稽比照
  • 【母鸡萝丝去散步】的文字与图画就形成了一种非常滑稽的比照,整本书单看文字,其实就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Rosie the hen went for a walk(母鸡萝丝去散步)--across the yard(穿过院子)--around the pond(绕过池塘)--over the haystack(翻过干草垛)--past the mill(经过磨坊)--through the fence(钻过栅栏)--under the beehives(从蜂箱下面走过去)--and got back in time for dinner(回到鸡舍,正好赶上吃饭)

    只不过是一只母鸡在农场里逗了一个圈子,再放几个图片给大家看

    母鸡对于最终被蜜蜂撵走的狐狸毫不知情

    看完图片,我们会明白,故事叙述的重点其实在于隐藏在文字背后的事实。

    文字的排列

    在绝大数的绘本里,文字仅仅是一个叙述者,循规蹈矩地排列着。但在有些绘本里,一行行排列整齐的文字突然如同脱缰的野马,挣脱束缚,变得又大、又粗、又黑,甚至歪七八扭,这时的文字就不仅仅是文字了,是图画,是情绪,给读者们带来了视觉上的冲击。

    比如【小房子】的作者弗吉利亚·李·伯顿,把文字图形化,文字的排列与画面对应,产生强烈的形式感。

    这条弯弯曲曲的路是小房子的归乡之路

    画面的连贯与叙述

    一本绘本通常有几十页画面,这些画面被一根有形或无形的线串联了起来,这样故事才能完整地叙述出来。

  • 看得见的线
  • 谢尔·希尔弗斯坦的【失落的一角】,是一个「完美」与「缺陷」的故事,画面上始终有一个象征地平面的线。「失落的一角」在这根线上经历了漫长的等待与失落之后,终于成就了它的「圆满」...这根黑线,贯穿整个绘本,把一幅幅画面串联了起来。

    看似简单的几笔线条和文字,却画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
  • 看不见的线(情节线)
  • 比如【Brown bear,brown bear,what do you see?】就是靠重复的情节与句型来连接画面的。

    Brown bear,brown bear,what do you see?
    I see a red bird looking at me.
    Red bird,red bird,what do you see?
    I see a yellow duck looking at me.
    Yellow duck...
    ……
    Children,children,what do you see?
    We see a brown bear, a red bird,a yellow duck...and a teacher looking at us. That's what we see.

    一条条问答构成了一种旋复式的结构,画面就在这种读者参与的推演过程中完成了衔接。

    潜在的节奏

  • 两拍子
  • 约翰·伯宁罕的【和甘伯伯去游河】就是一个再典型不过的例子,甘伯伯要划船去游河,岸上不断有人或动物要求上船。

    先是甘伯伯和他的船的画面
    再是占据整个画面的诉求者(要求上船的人/动物)

    整本书就这样重复了9次...

  • 三拍子
  • 奥地利作家恩斯特·杨德尔文、德国画家诺尔曼·荣尔图的【第五个】,这是一本惟妙惟肖地刻画幼儿心理恐惧的绘本。

    靠墙的一排椅子上坐着五个残缺不全的玩具,他们在门外忐忑不安!

    1拍:等待
    2拍:门开了,一个治愈的玩具出来了
    3拍:一个进去

    不断地三拍重复...另外电灯的姿势也呼应着这样的节奏,交替出现的光亮与黑暗形象地表现了人物内心的希望与不安。

  • 节奏和高潮
  • 不管什么拍子的绘本,重复到最后,一般都会「重复」出来一个意想不到的高潮。【和甘伯伯去游河】重复到第九次,甘伯伯的船翻了,一船人都掉进了河里。

    【第五个】重复到第五次,断了长鼻子的匹诺曹走进门去,画面调换了一个角度,我们看到一个医生在房间里面,原来他们害怕的是医生!

    颜色的运用

    迪克·布鲁纳在【我与米菲兔的故事】中说「颜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每一种颜色都会产生唯有那种颜色才会有的特别的力量。」

  • 与孩子沟通的特殊语言
  • 「米菲兔」系列中,不同颜色被作者分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成为了与孩子们沟通的「语言」。【迪克·布鲁纳的一切】中解密说「红色,用来代表幸福的场面;黄色,一般多用来表示孩子们在室内的背景;蓝色,作为背景使用时表示寒冷或是不安的心境;绿色,常常被用来当作原野、公园以及室外场面的背景......」

    【米菲在动物园】米菲高兴的幸福感,透过背景色传递给小读者
  • 颜色的联想和象征
  • 「我们对各种颜色的反应是来自这些颜色与某些自然物的联想--也就是说,我们将红色与血,白色与光、雪与骨头联想在一起;黑色与暗、黄色与太阳、蓝色与海及天空联想在一起。」--莫莉·班【图画·话图】

    在莫莉·班自己的那本【菲菲生气了】里,就是用火焰般鲜红的背景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主人公菲菲愤怒的情绪。

    红色的背景让人联想到即将爆发的火山
  • 黑白画面中的亮色
  • 【讨厌黑夜的席奶奶】充满了黑夜意象:黑夜、黑夜出没的猫头鹰、蝙蝠、怕黑的席奶奶……蘸水钢笔画恰到好处地描绘了这个黑夜里发生的故事。本以为就这么一黑到底了,没想到...席奶奶折腾了一夜、故事就快要结束的时候,画面的左下角突然出现了一抹橘红色,是初升的朝阳。

    那个时候,太阳爬上了何镇山区的山顶。但是席奶奶为了跟黑夜拼命,已经累得无心享受白天的快乐了。
    天亮了,席奶奶却睡了(晚安)

    这最后的橘红色,让这个故事拥有了一个快乐、带有那么一点揶揄意味的尾巴。

    绘图视角

    视角是构图的一个较富于戏剧性变化的因素,它积极配合主题,让故事的视觉语言变得更加跌宕起伏。

    一般视角有: 鸟瞰(垂直往下看)、俯角、平角、仰角和虫视(垂直往上看) 。拿「俯角」来举例,黑井健把新美南吉的这个【小狐狸买手套】画得十分唯美抒情,宛如一首雪夜小诗。

    为了表现狐狸对人类的那种不信任和恐惧之感,黑井健运用了不少俯视的镜头,小狐狸站在雪丘上,向下眺望着灯火通明的小镇时,它突然止步不前,是迟疑,还是害怕呢?越过它,我们看到了它凝望的小镇,于是,我们的视点与它的视点合二为一了。

    图画的表现技法

    多样化的表现技法可以让绘本拥有迷人的外貌,常见的技法有:铅笔画、蘸水笔画、版画、水彩画、油画、压克力颜料画,还有照片、拼贴以及电脑制作等。

  • 铅笔画
  • 德国儿童文学幽默大师、著名儿童插画家塞巴斯蒂安·麦什莫泽,他的【松鼠系列绘本】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铅笔画的画风更加细腻传神,尤其是对于体态和神态的刻画惟妙惟肖。

    松鼠先生和第一场雪

    墨迹年夏:适合2岁小朋友的绘本推荐(2021.2.20更新):见第1和第22本推荐绘本。

  • 水彩画
  • 水彩透明、轻盈、亮丽而又湿润流畅,常常可以画出梦幻般瑰丽的画面,江头路子【四季系列绘本】就是很好的例子,详见墨迹年夏:适合2岁小朋友的绘本推荐(2021.2.20更新)中第4和第18本推荐。

    秋天绘本:在雨中散步啪嗒啪嗒
    冬天绘本:狗狗先生一起玩吧

    这套绘本故事都很简单,但精彩的是它美丽的水彩画,幻想、童真、天真好奇,你无法不爱上它,作者江头路子擅长用水彩描绘具有透明感的作品。

  • 油画
  • 它的覆盖性、重量感以及涂抹之后形成的厚重等特点,都让它非常适合表现那些凝重、严肃而又深刻的题材。

    有一天,大人们告诉年幼的布鲁诺「爷爷死了」,可布鲁诺不相信,爷爷没有死,他不是在睡觉吗……【爷爷有没有穿西装?】就是这样一个让孩子直面死亡的故事。

    德国画家Jacky Germany选择了油画这种形式来叙说这个故事,浓烈的油画色彩、刮擦、单一的色调,既画出了小男孩失去亲人的悲痛,又释放出人们压抑的情绪。

  • 拼贴画
  • 也许这种技法更贴近孩子们天真烂漫的天性,许多大师级的画家都对拼贴偏爱有加,比如著名绘本创作者艾瑞克·卡尔的作品,如【好饿的毛毛虫】、【爸爸、请为我摘月亮】、【好寂寞的萤火虫】、【好忙的蜘蛛】等都是用拼贴手法制作出来的。

    好饿的毛毛虫

    艺术风格

    风格是整体来看的效果总和,是插图或文字之所以看来有别或甚至独特的原因。

  • 抽象派
  • Leo Lionni的【小蓝和小黄】,是一部世人公认的抽象派作品。在这本图画书里,作者完全摒弃了我们常见的具象,用一蓝一黄两个近乎圆形的抽象色块,象征两个孩子,讲述了一个关于爱与融合的故事。

  • 印象派
  • 这类绘本不那么在乎物体的实质,而是把注意力都放在了光影与色彩的变化上,大家可以借鉴罗伯特·麦克克洛茨基的【夏日海湾】。 [1]

  • 超现实主义
  • 【我爸爸】&【我妈妈】作者安东尼·布朗的作品,总是让人联想起超现实主义,在他的作品里,我们常常能够窥见超现实主义画家萨尔瓦多·达利和勒内·马格里特的那些富有寓意、谜一样内敛隐晦的画作的影子。

    左:萨尔瓦多·达利【记忆的延续】,右:安东尼·布朗【梦想家威利】
    左:安东尼·布朗【谁来我家】,右:勒内·马格里特【凝固的时间】

    参考书籍&推荐阅读

  • 【图画书阅读与经典】彭懿,内有单买链接
  • 墨迹年夏:适合2岁小朋友的绘本推荐:这是一个会在一年内持续有更新的文章,这里给大家所推荐的绘本都是我在「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给墨墨借的,精选了墨墨喜欢看、我也觉得有推荐价值的绘本。
  • 1岁以下宝宝应该看什么绘本?:墨墨0-1岁都看了哪些绘本?快戳戳我整理的这篇精选回答吧!
  • 1岁以下宝宝应该看什么绘本?: 我的童书、绘本专栏
  • @知乎亲子

    我是母婴亲子领域优质创作者 @墨迹年夏 ,
    绘本爱好者、坚持每日陪娃读绘本,
    亲子游玩家,
    常聊些育儿干货和亲子小故事,
    关注我,陪孩子一同长大吧!

    参考

    1. ^ 图画书阅读与经典,彭懿,二十一世纪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