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以前做个一个有关的素材,不一定对,大家可以姑妄看之。
50年代特征:
①处于新中国成立初期,有大量歌颂新中国建立的儿童歌曲:其中相当部分是歌颂共产党、毛主席、解放军、中苏革命友谊;但也有部分讲述日常生活的歌曲。
②儿歌中出现的对象角色年龄里,6-10岁小朋友并不多见,只有【让我们荡起双桨】【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其他歌曲受到电影主题曲的影响,传唱度极广,比如【小燕子】【我的祖国】。
在21世纪电脑进入千家万户之前,影视作品主题曲一直都是儿歌的重要渠道
60年代特征:
①出现大量的有关儿童思想道德建设的歌曲,其中的代表作【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被确定为中少年先锋队队歌——至今依然成为经典。
②成年人传唱的歌曲开始下沉到儿童歌曲的范围中,比如【大海航行靠舵手】【共产党好比红太阳】。
潘振声作为中国著名的儿童歌曲创作者,为中国奉献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儿童歌曲,一直持续到80年代。
70年代特征:
①分为粉碎四人帮前后。之前有大量的歌颂北京的儿童歌曲,但改编来源多为地方少数民族的民歌;之后则以出现大量日常生活歌曲,如【种太阳】【我是一个粉刷匠】【采蘑菇的小姑娘】。
②从这个年代开始,男性与女性之间记忆的儿童歌曲风格出现一定的分化,男性多热爱热血、阳刚的歌曲;女性则多热爱温和、恬静的歌曲。
政治宣传的儿歌在这个阶段大幅度减少,之后也几乎不再在儿歌中占有主流。
80年代的特征:
①随着电视进入普通家庭的生活,影视作品作为儿童歌曲的渠道来源更为重要。其中上美电影贡献了绝大部分比例。
②由中央电视台引进的外来动画片主题曲的中文版,也开始成为有机组成部分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进步,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地区,以及韩国、日本、美国等校园歌曲的比例不断上升。
90年代的特征:
①全国播放的少年儿童片(不一定是动画)的主题曲成为很多小朋友热爱的儿歌,比如【我是一条小青龙】
②我国这10年,优秀的原创非影视剧儿歌大幅度减少,少年明星偶像团体的歌曲大幅度增加,以小虎队为代表。
明星偶像的歌曲从这个年代开始,成为了少年儿童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
00年代的特征:
①网络技术的普及,以及现代电视设备技术的更新。随着而来的偶像粉丝文化初步抬头。
②春节联欢晚会成为全民歌曲风向标,由春晚传唱过的歌曲(不管是否是面向儿童的),都能在很长一段时间(每年2-5月)成为儿童歌曲的主要部分
这10年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春晚对儿歌的影响力
10年代的特征:
①来源渠道异常多样化,儿童歌曲不再按照性别区分风格,而是按照个人兴趣进行选择。
②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挤占了大量儿童的娱乐时间。儿童歌曲出现前所未有的高龄化(成人化)倾向,除了TFboys等养成系偶像的歌曲外(其中还是有恋爱元素),爱情、婚姻、家庭因素比重大幅度增加。
最近10年的儿童歌曲似乎已经很难再找到年龄的区分度,而是和成人歌曲相互渗透风格,成人流行歌曲的某些曲调也越来越简单,方便儿童传唱。
(1)我国儿童歌曲的发展风格主要受到学校教育和技术发展的影响。在没有智能设备全面进入千家万户的年代里,学校传授给孩子的儿童歌曲成为最重要的来源。相对的,意识宣传的歌曲也在不断增加。进入改革开放之后的40年,儿童歌曲每次换内容,都与我国的网络技术发展息息相关:春晚、影视、偶像、短视频,也都搭上了这个风口,成为儿童歌曲的主要提供方。
(2)描述儿童歌曲的日常生活方面的内容,随着时代不断的发展在不断减少。儿童的生活越来越多样化,也越来越受到现代电视、网络、智能设备的影响,日常生活逐渐让位于这些方面。于此同时,描述儿童想象世界的歌曲则大幅度增加;这是基于少年动画片在创作中的需要而形成的。比如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中,【嘻哈闯世界】四部,就去往四个想象世界里:新世界、天空、海洋、时空。
(3)儿童歌曲会最大限度反映我国的重大荣誉事件,其中2008年北京奥运会就是一个典型。在2008年前后,涌现出一大批歌颂奥运会的儿童歌曲,当然这些歌曲也是动画片的主题曲,如【金牌熊猫】【魔豆传奇】【福娃】【福娃五连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