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亲子

宝宝3岁玩什么玩具适合?

2019-05-28亲子

回答比较长,干货也比较多,可以先mark再看。重点推荐最后一种玩具,可以帮助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这也是美国目前风靡0-5岁早教圈的玩具。

美国教育部的官方导则

美国教育部于1997年发布了名为【给不同的孩子买不同的玩具】(Which Toy for Which Child)的官方指南,针对0-12岁的孩子,应该买什么玩具,以及如何陪他们玩的官方指南[1]。这一版本直到今天仍然被沿用下来。

其中,适合2-5岁孩子(含3岁孩子)的玩具包括:

适合2岁孩子的玩具

2岁的孩子相比之前具有显著的不同,那就是他们开始喜欢有合作的、社交类的游戏,对扮演类的游戏很开始感兴趣,并且热衷于体育运动。这个阶段他们所喜欢的玩具最好是能在自己的操作下有动作,并发出声音。需要提醒的是,购买玩具时需要选择宝宝能自己举起的比较轻的玩具,同时最好也具有明亮鲜艳的色彩。注意磁带、CD等需要由大人来操作(实际上,任何带电的玩具都需要大人的监控!)以下是适合他们的玩具:

2岁的孩子喜欢

  • 推拉类玩具:有牵拉绳的玩具、婴儿车、四轮车、轻巧的小型手推车,尤其喜欢类似于成人所使用的剪草机、吸尘器、购物车等造型的推车;
  • 骑乘类玩具:模仿成人交通工具的玩具拖拉机或者摩托车等,有储存箱的骑乘类玩具,能上下弹跳的玩具;
  • 建筑类玩具:打磨光滑的木质积木,空心的大积木,塑料大积木,几个锁在一起的塑料环,塑料的螺母和螺钉玩具;
  • 拼图类玩具:4-5片拼图
  • 模型制造类玩具:木板,彩色的立方体,有不同形状、动物和人的小磁铁,色彩板;
  • 操纵类玩具:有5-10块可组合式的玩具,需要旋转嵌套的玩具,数数类玩具,可以捶打的玩具,彩色的多米诺骨牌,简单的乐透游戏(一按按键屏幕上就会出来不同的彩色图案,如果三个一样就会获奖的那种);
  • 运动类玩具:旋转座椅(孩子坐上去时脚需要能够到地面),池塘类玩具(需要在大人监护下玩耍),不同大小的球类玩具(球类本身不可太重);
  • 装饰类游戏:大的彩色串珠,花边,装扮类的书或者玩具人偶等;
  • 玩水和玩沙类游戏:玩沙工具套装,小船(不含金属配件),研磨玩具,洒水器等;
  • 玩偶:布娃娃或者橡胶类的玩偶,有头发而且会眨眼的类似真人的玩偶,能说话的玩偶,玩偶的套装(孩子可以拿着玩偶去模拟一些生活场景等);
  • 毛绒玩具:软软的动物玩偶,母子类玩偶,仿真动物玩具,能响音乐的玩偶;
  • 木偶:手和手臂能能动的木偶,模拟家庭角色的木偶等;
  • 音乐:节奏类的乐器(铃铛、拨浪鼓、铙钹、鼓、铜锣、用于击打的乐器棒等),有手柄的音乐盒等;
  • 阅读:硬质纸制作的书籍,内容重复且有家庭场景的简单故事,颜色清晰、内容简单的绘本,简单的立体书,有隐藏图案的书籍,可以给书中小人装扮的书籍等;
  • 艺术:大只的蜡笔,无毒的颜料,圆头小剪刀,粉笔和黑板,色彩硬纸板等。
  • 2岁半-3岁 的孩子尤其喜欢:

  • 脚蹬车:2岁半左右,他们开始学会蹬踏时购买;
  • 拼图:可以玩6-12片拼图啦。
  • 适合3-5岁孩子的玩具

    这个阶段的孩子喜欢有逼真细节和活动机关的玩具。他们会对夸张的假想游戏越来越感兴趣,到5岁的时候达到顶峰。这时,他们会喜欢用玩偶进行假想游戏。大多数孩子从3岁开始逐渐能玩一些有细小零件的玩具了,但如果你的孩子还是喜欢用嘴去啃咬和探索,那需要尽量选择一体化、无细小零件的玩具。

    3-5岁的孩子喜欢:

  • 推拉类玩具:小型四轮车,有轮子的手推车,类似于成人所使用的剪草机、吸尘器、购物车等造型的推车,以及玩具婴儿车;
  • 骑乘类玩具:三轮或者四轮的儿童脚踏车,有方向盘的玩具,喜欢细节丰富逼真的交通工具,摇摆木马;
  • 户外和健身器材(必须在成人监护下玩耍):静止的户外攀登设施,有扶手的滑滑梯和阶梯,座椅弯曲又柔软的秋千,平衡木;
  • 建筑类玩具:打磨光滑的木质积木,空心的大积木,塑料大积木,几个锁在一起的塑料环,塑料的螺母和螺钉玩具,以及需要按照特定的顺序组合起来的玩具(萌妈注:爸妈们终于可以和孩子们一起玩乐高了);
  • 拼图类玩具:3岁时可以玩20片拼图,4岁可以玩20-30片拼图,5岁可以玩50片拼图;数字或者单词拼图;卡片谜语等;
  • 模型制造类玩具:有亮片的串珠,有图钉的挂图板,木板,彩色的立方体,含不同造型磁铁的小黑板;
  • 操纵类玩具:孩子能将玩具按照颜色、形状或者图案分类组合,所以可以购买需要排序的玩具,数字板,有一定规律的嵌套玩具;
  • 运动类玩具:不同大小的球类玩具(球类本身不可太重),双排轮滑鞋等;
  • 装饰类游戏:扣子,挂钩,领带等;
  • 玩水和玩沙类游戏:大型或者小型的玩沙工具套装,吹泡泡,洗澡玩具,泳池玩具等;
  • 玩偶:布娃娃或者橡胶类的玩偶,有头发、会眨眼、手脚能动的的类似真人的玩偶,能说话的玩偶,玩偶的套装(孩子可以拿着玩偶去模拟一些生活场景等),迷你的打扫和厨具套装,玩具电话、玩具相机、医护玩具等;
  • 毛绒玩具:软软的动物玩偶,母子类玩偶,仿真动物玩具,能响音乐的玩偶;
  • 木偶:手和手臂能能动的木偶,模拟家庭角色的木偶等;
  • 游戏类玩具:多米诺骨牌(有颜色或者数字),乐透游戏,卡片游戏,猜字/猜图游戏;
  • 音乐:节奏类乐器(铃铛、拨浪鼓、铙钹、鼓、铜锣、用于击打的乐器棒等),木琴,吹奏类乐器(口琴、喇叭、口哨、笛子等),有发条的音乐盒,钢琴(只有一个音阶);
  • 阅读:绘本,简单故事,复杂的立体书,细节和内容更加丰富的书籍;其中3岁的孩子只喜欢简单的故事(这里,现在发生了什么:单一的时间和地点)、动物故事(animal story)、字母数、单词和韵律的内容,4岁的孩子喜欢真实的动物故事(wild story),愚蠢的幽默(silly humor),信息类的书籍,在熟悉的地点和人身上发生的故事,5岁的孩子则喜欢真实的故事、诗歌、识字读本、有拟人化行为的动物故事。
  • 艺术:多色蜡笔,画板,记号笔,手指画或者吹画,可调整的画架,各种型号的笔刷,粘土工具套装,无毒的颜料,圆头小剪刀,胶水和胶棒,粉笔和黑板,色彩硬纸板,针线包等。
  • 4岁的孩子尤其喜欢:

  • 骑乘玩具:低矮的三轮车,带电池的骑乘玩具;
  • 户外玩具:有水平座椅的秋千,绳梯,模拟房屋或者堡垒的户外玩具套装;
  • 运动玩具:轻而软的排球以及球拍/球棒,小型足球或者橄榄球,轮滑鞋,风筝,浅水池;
  • 操纵类玩具:镶嵌式积木,毡板,可以学习和重复一些简单的有序动作,可以根据抽象概念(如数字、字母等)排列组合玩具,几何学概念的玩具;
  • 玩沙玩具:沙模玩具,水泵,船模等;
  • 游戏:可以玩一些简单的电脑游戏,例如教授色彩匹配、字母、分类、数字和音乐的游戏;
  • 艺术:逐渐对艺术品开始感兴趣,尤其是模仿其创作程序,此时可以购买儿童工作台、小锤子、钉子和锯子(务必在成人监护下才能使用);
  • 音乐:能自己按键播放的音乐玩具,简单的视频游戏等;
  • 学习类玩具:磁铁,手电筒,贝壳和岩石,听诊器,放大镜,棱镜,水族馆和陆地动物饲养等,印刷套装,玩具打印机或者玩具电脑,简易计算器;
  • 从4岁开始可以逐渐玩一些有小零件的玩具(一开始需由成人监督)。
  • 5岁的孩子尤其喜欢:

  • 骑乘玩具:正常大小的四轮车和儿童摩托车,有脚踏板的儿童自行车以及配套的头盔;
  • 运动玩具:跳绳,儿童滑雪鞋,儿童飞镖,浮水板等学习游泳的器材;
  • 操纵类玩具:简单的编织材料,把珠子穿成串,能做印花的玩具(印章等),尤其是简单的机械设备模型或者自然物体模型,也可以购买更为复杂的乐透游戏;
  • 装扮类玩具:在成人的监督下可以用针自己缝一些东西;
  • 玩偶:能穿各种衣服的玩偶,纸人,玩偶套装等;
  • 艺术:可以开始用小蜡笔,涂色书,水彩工具,针线包等;
  • 音乐:收音机等
  • 五类经典玩具

    以我个人和周围妈妈的经验来看,但凡孩子年满三岁,屋子里早就堆满了一堆玩具——而且还有不少是九成新的——当初看着天花乱坠的说明书买了回来,结果孩子基本没什么兴趣。

    要想成为经典,至少需要经历时间的考验,表现出「耐玩性」。

    什么样的玩具才耐玩呢,至少需要满足以下几点原则:

  • 质量好;
  • 玩的时间跨度长;
  • 玩法多。
  • 基本符合上述三条的玩具,通常深受2-5岁孩子们喜爱,包括:

  • 积木
  • 从六个月左右开始抓第一块积木,到十几岁拼几百块积木,都能玩。积木的经典程度简直无需多说。越是简单的颗粒,越是能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实在非常耐玩。现在的孩子真幸福,人手几套积木,不像我们四川的小孩,小时候都趁大人休息时爬上桌子堆麻将玩。

    推荐HAPE,德国积木,好用无异味,光滑无棱角,耐玩好用——千万别为了省一点钱,就给孩子买用木屑粘压成的积木。
  • 乐高(lego)
  • 乐高早已风靡全球了。其可拼插的特点成为比积木毫不逊色、甚至更出色的玩具:更稳、更多结构、更有趣,何况大颗粒DUPLO系列还有各式人物、动物、交通工具等材料,确实很好玩。

    乐高的优点在于,每买一套新的,就能把旧的全部重新利用起来,并且充分锻炼孩子手眼协调和精细动作发展。等孩子5岁以后接触小颗粒系列,又能玩科技版,甚至制作乐高机器人,可玩度和延续性都很棒。

    我家现在有8套乐高得宝系列,6套主题人物的小颗粒(城市系列、超级英雄系列)满满地堆了两箱,每天都百玩不腻。

    下一步计划引入乐高的机械类套装。之前在legoland玩过无数次,实在是太有趣了!

    推荐lego,替代品我们玩过loz等——很便宜,几块钱一个,但拼插的顺滑度和契合度确实比不上乐高。
  • 橡皮泥/超轻黏土
  • 橡皮泥也是非常经典、耐玩的玩具,可以制作各种造型,可玩性非常强。

    现在橡皮泥被替代了,更流行的是超轻黏土和水晶泥。

    如果一次给年纪较小的孩子太多颜色的橡皮泥,很容易混在一起,消耗比较大。因此,有两种解决方案:

    1. 只给一种颜色。新加坡的妈妈告诉我,他们那边的幼儿园都是每次只给孩子一种颜色的橡皮泥,例如白色,要求孩子制作出一切白色的物品。
    2. 自制橡皮泥。只需要面粉、塔塔粉、食用色素等材料就能自制橡皮泥,安全无毒,补充效果好,各位不妨一试。

    年纪小的孩子需要在家长监管下玩。小萌2岁3个月时自己玩橡皮泥还误吞过(因为做成蛋糕的样子,就尝试性地吃了),后来让我们给催吐了。

    推荐三种:
    1. 超轻黏土。
    无毒、无味、无害,某宝一堆9.9元20袋包邮的,适合能区分玩具和食物的3岁孩子
    2. 水晶泥。
    玩的时候请远离各种床单、衣服、毛巾以及头发!别问我为什么知道,小乖的头发曾经被我剪掉过一撮……
    水晶泥的玩法还有很多,可以搜一下「史莱姆」。我们曾经把水晶泥和超轻黏土混合在一起,或者在水晶泥里面加入其它成分,都很有趣。
    对大人来说,也很解压!
    3. 自制橡皮泥。
    需要购买塔塔粉,和面粉等安排一定比例混合后制成橡皮泥。优点是材料均可食用,绝对无毒,而且便宜;缺点嘛,就是制作时麻烦一点。

    上述三种「类橡皮泥」还可以和各种材料结合起来玩。例如加入支架结构,制成各种形状的棒槌、手枪、搭建房子等等——这还是受到我家小萌的启发。

  • 球类
  • 球类简直是孩子百玩不腻的玩具:抓、抛、扔、踢、打……一切你能想到的动作都可以用在球身上。球类运动对增加孩子的运动量,加强孩子的大运动及精细动作发展都很有好处。

    从各种感官训练的小橡皮球,到大一点的空心球,到气球,再到适合小朋友的软排等等,孩子们都很喜欢。

  • 画笔
  • 从蜡笔到粉笔、彩笔、毛笔等等都是孩子非常喜欢的『玩具』,好处就不用多说了,重点强调两点:

    1. 尽量给孩子购买无毒可水洗的;
    2. 孩子画画难免把各种东西弄脏,关键是鼓励和保护他自由自在的创作,不要抓小放大

    磁性画板也可以用一段时间,但是其艺术表现力太粗糙了,除了能保持干净外,在艺术启蒙方面没有太多优点。

    推荐油画棒、可水洗的彩笔、水粉颜料和丙烯等无毒无害的。

    训练类玩具

    这类玩具比较多,但注意,并不是昂贵的智能益智玩具!

    我简单举一个例子,那就是「情绪罐子」(mind jar)

    游戏步骤如下:

    1. 当你察觉到孩子生气的时候,拿出透明的、可密封的杯子;
    2. 将热水和茶叶/亮片放入杯子,摇晃均匀;
    3. 告诉孩子,现在他的情绪是不是和这个杯子一样,纷纷乱乱,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接下来发生什么吧
    4. 静坐下来,看着水中的茶叶/亮片慢慢沉底

    看似超简单的游戏,但是很有效。

    游戏的关键在于「将孩子的情绪形象地表达出来」,让孩子了解到,原来我的心情是如此地嘈杂、混乱!然后通过茶叶/亮片沉降的过程,帮助孩子厘清思绪,慢慢平静下来。

    之后,再和孩子就刚刚引起他发脾气的事情,进行讨论和下一步处理,就比较容易了。

    上周在商场买到一个很常见玩具小熊钥匙扣,用来做「情绪罐子」,有点小,相应地也比较便携。

    平时就带孩子玩,关键时刻孩子们发火、生气,就可以拿出它来,让孩子们平静下来。比起自制的茶叶杯、热水亮片杯,这种玩具可以反复利用,不用临时准备。 如果自行购买,我推荐买一个大一点的,能让孩子看得更清楚。

    需要注意的是——让孩子平静下来,只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之后还需要去解决问题,才能让孩子彻底地从这件激怒他的事件中走出来。

    昨天下午小乖发火了,原因是他想学唱歌,所以不让哥哥一起唱,以至于情绪崩溃。

    于是我们拿出了平时玩的「情绪小熊」,询问他现在的心情是不是和狂暴小熊一样不开心,并且陪着他一同随着缓缓沉底的亮片平静下来。

    正好我前阵读过中信出版社的艾玛系列绘本,就有大家一起唱歌、组成乐队的故事;于是顺手拿过来教育孩子们,让小乖接受一起唱歌这件事。

    视频如下:

    https://www.zhihu.com/video/1123912464412352512

    任何的玩具都比不上父母的陪伴和孩子的兴趣——只要孩子喜欢,任何生活用品都会成为他们的玩具;只要父母用心陪伴,就能留下各种令孩子入迷又难忘的欢乐时光!

    但这么说,绝不是要求父母无时无刻的全方位陪伴。毕竟,孩子的成长,就是会离父母越来越远,并拥有越来越多的个人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