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荒诞的家长会】 这篇文章,引起了广泛讨论。
大家对于这件事如何评价、如何看,我其实没有太在意,我在意的倒是: 为何我当初不敢写,事隔六年后才敢?
我试着做了一下自我分析。
一,为何当初不敢写?
1,情绪过于激烈,不敢轻易触碰。
刚经历这件事时,愤怒、委屈、不甘混杂在一起,尤其是米爸伤心落泪的那一幕,深深刺痛了我。那是我们第一次如此真实地感受到群体排斥的力量,感受到我们和孩子被公开「定义」和「否定」。在那种情绪下,写下这段经历无疑是再次剖开伤口,让自己重新面对那些无法承受的情感。伤口没愈合,情绪没沉淀,写出来,只会是满腔控诉和愤懑,而无法冷静地反思,更无法给这段经历一个理性的总结。
2,身处当时境况,担心二次伤害。
写下这样的事情意味着公开,尤其在当时,家长圈的社交网络非常活跃,万一有认识我们的人看到,可能会引发新的争议或冲突。即使不公开,分享这些经历也可能让我们陷入不必要的闲言碎语。我们不想让孩子再次被「标签化」,成为别人眼中的「问题孩子」。
3,没有「胜利者」的底气。
当时,我们虽然决定离开那所学校,但对未来的选择并不确定。我们无法预知换个环境会不会是正确的决定,也无法预测DK是否能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那种对未来的未知感,让我们缺乏讲述这段经历的底气。如果结果不好,说出来反而会显得像是在暴露失败。
二,为何现在敢写了?
1,时间治愈了伤口。
五六年过去了,时间让我渐渐平复了当时的创伤。最初的愤怒和委屈已淡化,现在再提起时,更多是平静的反思,而非情绪的宣泄。我们可以用更加理性、温和的眼光来看待这件事,分析其中的问题和意义,而不是再继续沉浸在受害者的角色中。
2,孩子走上了正轨。
事实证明,离开那所学校对DK来说是明智的选择。后来,我们经历了几所学校,每一次转学都带来了不同的收获。尤其是五六年级时的学校,班主任非常负责,每次我小心翼翼地向她询问孩子情况,老师总是耐心安慰:「孩子很好,放心吧。」副班主任兼数学老师是一位幽默温和的男老师,经常在活动课上为DK文补习数学,给予了很多帮助。在那一年的成绩单上,DK文的数学有90多分,语文也有80多分。虽然之后也经历过六年级不想上学,只愿意呆在图书馆,八年级也有过半年的辍学经历,但这些都已成过去。
现在的DK文,回到了正轨,对学习和生活保持热情。这些改变不仅鼓励了我们,也让我能够坦然面对当时那些艰难的日子。
3,对「群体排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经过这段经历,我对教育的复杂性、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以及「群体偏见」的危害性,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们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够引发更多家长和老师的反思:
★为什么教育体系总想培养「标准化」的孩子?
★为什么大家总是选择「解决人」而不是「解决问题」?
★家长如何更加理性地面对班级中的问题?
4,希望给同路家长带去力量。
过去的我们,面对「公开点名」的那一刻,也曾感到孤立无援。现在的我,想通过讲述这段经历告诉大家:
★如果你的孩子和别人不一样,不要自卑,也不要退缩;
★如果环境无法接纳你的孩子,不是孩子的错,而是环境的局限;
★勇敢地站出来,保护你的孩子,因为只有你是真心为他着想的人。
曾经的我不敢写,主要是内心没有强大到可以正视,还在困难中挣扎;现在我敢写,是因为我已从那段经历中抽离,用读者的话说是「轻舟已过万重山」。我希望用自己的故事,去鼓励那些正在经历类似困境的家庭。
五六年过去,时间让伤口愈合,也让我们学会如何直面过往。
「你要成为火,渴望得到风的吹佛。」——【反脆弱】
「杀不死我的,终将使我更强大。」——尼采
相关文章:
一次荒诞的家长会
老大被枫叶国高中录取
老大和米爸开启了枫叶国生活
DK文在加拿大的近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