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友们,你们还在书海里迷茫吗?我找到了一本超燃的神作,必须分享给大家!这书一打开,我就被它的节奏带着走,情节紧凑,角色个个鲜活。每一个转折都让人心跳加速,我甚至熬夜追完还意犹未尽!如果你想要一次与众不同的阅读体验,千万别错过这本,快来感受这份震撼吧!
part1爱子有方
爱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没有爱的人生是苍白的、孤独的、悲哀的,如同没有生命的岩石。没有爱,人就陷入了病态,即使有躯壳,也只是行尸走肉;有的甚至会陷入一种疯狂,堕落成罪犯。
对儿童来说,爱的作用和地位更加重要。他们对整个外部社会还漠然无知,没有经济能力,没有友情,缺少独立性。如果没有爱的氛围环绕、怀抱,他们会对世界充满恐惧。而爱,如同乳汁一般,滋养着他们,让他们感觉世界的美好。爱可以让他们依恋、牵挂、平和、满足、安全、舒畅、自信……除了生理需求,儿童生命中很大的部分都是为了获得爱、留住爱。父母、亲人的冷漠、拒绝乃至愤怒,都会让他们十分不安;而为了扭转这种局势,他们会按照亲人们的指示和要求行事:而家庭教育就容易在这种情形中施展开来。当然,孩子愿意学习、接受教育,还因为学习和受教育本身也是一个有趣的过程,跟游戏一样。
人人都能感受爱,人人都可以去爱,但并不是每一位当父母的人都知道什么是正确的爱。西方人对待已学会走路但跌倒在地的孩子通常不会去扶,而是让他自己站起来,哪怕他在哭泣;中国人则不同,大多数会急忙走过去,将他扶起或抱起,抚慰再三,有的还在孩子摔倒的地方蹬上几脚,骂上几句。父母如果不会正确地爱,不知道爱的良好方式和途径,就不会让孩子健康成长,有时还会适得其反,使孩子走上邪恶的道路。
1.教育知识导引的爱:学会正确的爱
很少有人不爱孩子。这既是为人父母的一种天性,也是人的理性选择、情感积累、愿望满足、快乐追寻、习惯驱使等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既然是自己的血脉,既然从小开始就与自己朝夕相处,加上孩子:这个上天赐予人类最重要的礼物所表现出来的世间最经典最美好的天真、纯洁、可爱,每个人很自然都会爱上自己的孩子。当然,后来也有一些父母开始讨厌孩子(除去短暂的时期和个别的情况)甚至憎恨孩子,那是因为长大后的孩子严重违背他们的意愿和公共道德乃至法律,给他们造成相当大的伤害。而这种情况的出现,究其实质,是源于父母们不会正确地爱。
不过,爱是有深浅之分的。有的人可以为孩子奉献一切,有的人虽然也爱孩子,但是这种爱常常给自己的名利追求、事业追求、娱乐追求让路,有的人爱孩子就是给孩子吃饱穿暖。爱的深浅自然影响孩子的成长。
我们对孩子尤其喜爱。自从孩子出生之后,她几乎占据了家庭的中心位置。家中的每件事情虽然并不都是为了孩子,但是一旦与孩子的有关事情相冲突,则大都会被放到一边。对于孩子所必需的经济支出,譬如食品与书籍购买、英语与舞蹈培训、旅游参观、竞赛外出等,通常没有什么犹豫;与此同时,对于为孩子成长所必需的时间占用,也大都没有什么吝啬。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衣食冷暖极为关注(现在来看,还是有些过头)。甚至可以说是:孩子一咳嗽,家长就会「感冒」。说起来也许别人不相信,平常的确是在孩子第一声咳嗽发出的时候,我就会给她喂抗病毒口服液。这种神经过敏式的精心呵护还是有成效,孩子长到18岁,仅短暂住过一次医院。
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特别注重她的饮食营养和体育锻炼。从妻子怀孕开始,我们就「按图索骥」,依照相关保健书籍去注重营养供应。孩子出生后,总想着法子将营养的东西送进孩子口中去。那时候妻子有这种感觉:每喂孩子一口饭菜,就感觉好像捡到一块金子。孩子长到一定阶段,我们根据她的喜好制订了食谱。食谱由我用白纸写好,粘贴在厨房门上。高一时外出租房,白底蓝字的食谱也一并搬家。到高三后,考虑到孩子的大量付出,我们还去超市购买昂贵的新西兰猕猴桃、美国蓝莓、红樱桃等进口食品。体育锻炼方面,除了舞蹈训练外,从她还在上幼儿园开始就带她早上跑步。记得有段时间她说希望早上下雨,这样她就不用很早被我叫醒去跑步了。进入高二后我们还鼓励她参加学校的武术训练队。锻炼强健了她的筋骨,也调剂了她紧张的神经,使她尽可能有最佳状态投入学习。
有的家长会郁闷或疑惑地说:「我也是这样做的,我比你做得还好,可是为什么没有成效?我倾注大海,却连小溪都没有收获呢?」
可以用一句话来解释,那就是没有正确的爱。
这里我想借助并改造哲学家罗素的一句名言,他说「高尚的生活是受爱激励并由知识导引的生活」,而我以为家长对孩子正确的爱,应当是由教育知识导引的爱。
正确的爱是符合人类文明的基本价值观的。它包含有或者导向于自由、平等、博爱、宽容、正直等内容,有利于培养和追求人类基本的善,贬斥和消除不良行为乃至罪恶。它渗透着科学的意识、规则的精神;它追求并重视精神和情感的交流与给予,而不停留于物质和金钱的抛洒与满足。
正确的爱是符合人性特点和儿童青少年发展规律的。它理解和尊重孩子的喜怒哀乐,理性而且合理地满足孩子的需求,发现并肯定孩子的价值;它并不把孩子当神来看,也并不为了把孩子培养成神;它尊重和发展孩子的独立人格,而不把他们当做动物或者机器。
正确的爱大都是相同的,错误的爱各有各的缺陷。总体来看,都是违背了以上两个方面。我们来看两种比较常见的错误的爱。
一是溺爱型。孩子成为两代人「众星捧月」的对象,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要什么就有什么,颐指气使,盛气凌人。家长对孩子关心爱护过头,真是「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口里怕化了」,事事帮孩子操作、代劳,孩子上小学了,还给喂饭;孩子上中学了,还帮他穿衣、整理书包。教育专家孙云晓曾经与北京某中学的学生访问日本,一个高一的女生向他抱怨:「我父母真是的,昨天一晚上来了3次电话,今天早晨还用国际长途电话给我叫早」。溺爱下的孩子,要不个性专制,称王称霸,暴虐横蛮,难于合作,团队精神差;要不缺乏生活独立性,不容易适应社会和集体,受不起挫折,性格柔弱。
二是压迫命令型。这种类型的家长信奉「父为子纲」的封建论调,以为孩子是自己的,打骂、指挥、强制孩子是自己天经地义的权利,完全没有意识到孩子是跟自己一样的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不顾教育科学要求和孩子的身心特点,蛮横地施展大人的意志。经常用以下祈使句吩咐督促孩子:「快去做作业」,「不准看电视」,「不能看漫画书」,「把房间打扫干净」。这种教育培育下的孩子通常会比较胆怯,性格内向,缺乏自信,没有主见,畏缩自卑,孤独忧郁,独立性差;有的会产生逆反心理,阳奉阴违,心理阴暗,性格孤僻,欺蒙说谎,恃强凌弱。
正确的爱,收获的是欣慰、幸福、自豪;而错误的爱,往往要面对劳累、烦恼甚至痛苦。
2.家是「爱的港湾」: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庭是展现和实施父母之爱的基本场所和依托。家庭氛围的优劣,直接关乎孩子的成长。就好比庄稼与土壤,庄稼长得怎么样,肯定与其土壤有关。2013年湖南省长沙市高考文科状元刘畅的父亲在谈及成功的经验时说,培养孩子最成功的地方是给了孩子良好的家庭氛围和最大的爱。
良好的家庭氛围,应当像暴风雪夜原野中的小木屋,充满着温馨;应当像秋天清澈的潭水,宁静透明;应当像港湾,让人休憩放松;应当像森林中群鸟歌唱的早晨,弥漫着快乐、自由、清新。
家庭氛围的美好与否,取决于孩子父母即夫妻双方的性格和品德。开朗的人,家中自然会有更多的欢笑;阴郁的性格,常会使家里冷漠。夫妻勤劳,通常家中会井井有条;而一个懒惰的家,常常会穷困和混乱。因此要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需要选择有着良好性格和品德的配偶,同时也要不断改变和优化自己的性格和品德,这样才有可能去培养优秀的孩子。莫扎特的经历就是这样,「母亲安娜·玛丽亚是一个性情温柔、性格开朗的女子。莫扎特所具有的诙谐,有风度又不失和善的气质,可以说是从母亲那儿继承来的」。
我的性格和品德有着不少值得完善的地方,不过为了孩子,我曾试图尝试着变化。我天生没有多少幽默的细胞,但为了让孩子体验和学习幽默,许多次我从网上下载幽默小故事,讲给孩子听。很多时候我发现自己不够乐观、潇洒,我就常常在洗澡的时候哼唱歌曲,在星期天的早晨,在全家人一起享受早餐的时候,播放音乐和流行歌曲。家中并不快乐而指望孩子快乐,家里散发着懒散却希望孩子勤奋,从来都是不可能的事。
我们有不少营造良好家庭氛围的好方式。
①携家人出游。
一家人外出旅游或游玩,是增进家庭情感的重要途径。一段时间,远离家庭的琐碎与繁杂,避免日常生活中由于工作和学习而无法拒绝的分离,一连几小时乃至几周都与家人相处,一边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一边开展家人间的情感交流、嬉戏游乐等,无疑可以使亲情更加浓郁。不仅如此,出游还可大大增加孩子的见识。许多名人幼年都有随家人出游的经历。法国作家雨果童年时期就游览过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德国神童卡尔·威特5岁时,就几乎周游了德国的所有大城市。
我和妻子一直比较重视带女儿出行。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游览市内的公园;还利用和创造条件,带女儿去更远的地方。在女儿高中毕业前,除了省内的风景名胜韶山、南岳、桃花源、凤凰、屈原祠等地方外,她还去过北京、上海、青岛、大连、西安、广州、深圳、香港、澳门、佛山、桂林、贵阳、遵义、昆明、大理、丽江等地。2002年暑假,妻子带女儿去北京游玩,行程中安排了参观北京大学。没有想到的是:当时仅仅如流星般闪过的奢望后来竟然变成了现实:10年后女儿正式跨进了北京大学的校门。
与孩子一起出游还可以增加她的审美能力和文学情愫。记得2001年中秋之夜,我们全家人一起散步到烈士公园赏月。在皎洁的月光下,我们指导女儿细心观察、赏月,回去之后7岁的她写下习作【湖上夜色】,不久就发表在【家庭导报】上。
②召开家庭会议。
为了定期对女儿进行各方面的总结,促使她不断固化、强化优点,改正缺点,同时为了增加家庭成员间的情感交流,完善家人的性格,自2005年2月(女儿10岁多)开始,我们开始实行家庭会议制度。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女儿开展自我总结以及家人之间相互提出要求、建议。当然会议的中心是女儿,我和妻子只是陪衬。会议的频率大约是一年二三次,每次持续的时间约2小时。会议一般在家里举行,只有一次是在公园里。
刚刚开始举办家庭会议的时候,女儿大都兴致勃勃,因为每次都可以听到对她的赞赏肯定。后来随着年龄的增大,她的兴趣减弱下来,我想主要原因可能是每次要对她的弱点进行比较深入的剖析。
现在来看,家庭会议好比旅途中的加油站,可以不时给家庭补充能量;它也像一架饮水过滤机,能够一定程度上消除或减少我们行为和性格上的杂质,促进家人相互之间的和谐以及健康成长。
【范例】2007年3月3日家庭会议
记录:李鸿献
一、对李鸿献的评价和建议
(一)优点
李鸿献自评:
1.作业字迹工整;
2.上课认真听讲;
3.写作文速度快,习惯好;
4.讲卫生;
5.全面发展;
6.待人有礼貌;
7.热爱班集体。
爸爸的评价:
1.遵守纪律;
2.跟同学关系不错,交友慎重;
3.诚实;
4.良好的学习习惯;
5.学习非常专注;
6.初步养成了复习的习惯;
7.作业认真,做完细致检查;
8.舞蹈、唱歌、小提琴、口琴等方面表现出众,节奏感强;朗诵也不错;
9.吃东西有进步,速度也快了些。
妈妈的评价:
学习基本功扎实。
(二)不足或建议
1.每周对本周的学习内容复习一次;
2.多读历史、科学、阐述性、议论性、名人传记之类的文章或书籍;
3.进一步加强自学,要善于总结;
4.要围绕自己的理想努力奋斗,多搞体育锻炼,拿专门时间训练体育专项;
5.记住四个词:毅力、创新、勇敢、自觉;
6.上课积极举手发言;
7.看电视时不要呆坐,可以一边看一边搞锻炼;
8.每周练一次小提琴。
二、对妈妈的评价和建议
(一)优点
1.饭菜搞得不错;
2.关心女儿;
3.开始注重锻炼身体;
4.开始注重营养保健。
(二)不足或建议
1.自己觉得还应提高烹饪水平;
2.要加强学习;
3.加强智力训练;
4.不要芝麻小事斤斤计较;
5.教育女儿要多鼓励。
三、对爸爸的评价和建议
(一)优点
1.作风民主;
2.有好的学习习惯;
3.注重锻炼身体;
4.注重营养;
5.关心一个女人和一个女孩;
6.有丰富的教育经验。
(二)不足或建议
要多陪妈妈散步,满足妈妈小小的要求。
③开展家庭游戏。
游戏是人性和谐生存发展的需要。在不需高深智力人人都可参与的游戏活动中,人们为了获得赢局和奖赏,避免败局和处罚,通常会全神贯注。时常出现的意外、惊喜、遗憾、庆幸,自己计谋的筹划运用和对别人计谋的猜测瓦解,失望与希望的交替,紧张与放松的轮回,都会让人兴趣盎然。这一过程如果把握有度,可以愉悦人性,调节心情。
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哪里有儿童游戏,哪里就能听到儿童的笑声。「躲猫猫」就是儿童最初接触的游戏。或许它也是人类游戏之源。在儿童游戏中,除了以上列举的益处,儿童们还可以增加学习能力,增进智力和体力,培养竞争意识和妥协合作精神。因此如果我们的教材和教学活动尽可能设计成游戏形式,那将对儿童的学习大有帮助。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给他们提供的游戏总是比较稀少。这一方面是因为要设计和组织由多个儿童参与的游戏的成本和代价总是比较高,另一方面是成人对游戏活动重要性的忽略。现代科技的发展廉价地为儿童(当然也为成人)提供了大量电子游戏、网络游戏,它虽然比传统游戏更加快捷、方便、惊险、刺激、有趣,但是它消除或消减了传统游戏含有的培养儿童沟通能力和妥协合作精神等方面的内容,容易让儿童沉迷于虚拟世界,增加现实的孤独感和陌生感。有的游戏还充斥暴力和色情,让心智远未成熟的儿童受到侵害。难怪科技成为现代哲学家马尔库塞、弗洛姆、哈贝马斯等人尖锐批判的对象。弗洛姆说得好:「我们生产着像人一样的机器,同时生产着像机器一样的人。」
家庭游戏还有一种特别功能,可以增加爱的温馨氛围。孩子出生以来,我们比较重视跟孩子一起玩游戏。它不仅可以给孩子带来以上所说的益处,也让我们深切体验和享受天伦之乐。同很多家长一样,我们跟孩子玩过「躲猫猫」、比赛走路、比赛跑步、比赛跳绳、比赛打羽毛球、比赛装积木、下跳子棋、下象棋、下围棋、玩围棋五子连等常见的游戏,另外也玩过「词语接龙」、「故事接龙」(家长和孩子轮流编一个故事)、「算24」(对4张扑克牌通过加减乘除得出24算胜)、记忆词语比赛(在白纸上写上不相干的一些词语,观看5~10秒后复述出来)、记忆事项比赛(事先在纸上写上一系列事项,然后凭记忆按顺序完成)、推搡比赛(两人相距一定距离站着,相互之间推拉,谁先移动脚步算谁输)等不多见的家庭游戏。
在孩子年幼时与孩子的游戏父母应当适当装笨现拙,以凸显孩子的能力,增加他的自信心和兴趣。等到他大了局势则非你所能左右,有时你竭尽全力,也可能不是他的对手。可这时你往往会在失败中感受着快乐:这或许是人生中唯一的在失败中却感受快乐的情形。
④其他营造家庭良好氛围的方法。
每个家长都可以根据自己和孩子的性格特征及爱好去采取合适的方法营造氛围。
除了以上三种方法,我们还在生活中采取以下一些办法。
与家人一起散步。由于女儿课业负担重,平时通常只有我和妻子一同散步。但是只要有可能,我们就邀女儿一同参加。在散步中的谈话交流,口吻上消除或减少了生硬的命令式、拒绝式,而更多的是和风细雨般的建议和商讨。当然谈话的主题五花八门,没有规定和约束。
尽可能和家人一起吃晚饭。在现代城市生活中,晚饭已成为一天中家人团聚在一起交流的基本方式。然而中国式人情往来的各种饭局应酬,却在日益啃噬着这根家庭情感纽带。一个人如果没有或者拒绝这种应酬,则基本被排斥在社会的大门之外,遑论事业和生意的生存发展。如何在事业与家庭、事业与孩子教育的矛盾冲突中明智地做出调和、选择,却不是每一个家长都能做到的事。大部分时间里,我和妻子都能陪女儿一起吃晚饭,尤其是妻子。妻子精湛的厨艺,我和女儿之间有时类似精神晚餐的人文交谈,都让我们十分享受。
与家人一起看电视、电影。记得女儿小的时候陪她看过【小鸡快跑】、【泰坦尼克号】、【妈妈再爱我一次】等电影。近些年陪她看过【画皮】、【后天】、【山楂树之恋】、【叶问】、【2012】等。
在家里放音乐、唱卡拉OK。音乐是促进人类情感、智力和审美能力发展的重要工具。没有音乐,要培养人的优雅、崇高情感,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基于这种认识,从妻子怀孕开始,我们就开始音乐胎教。孩子出生2年多后家里专门添置音响设备,购买古典音乐和流行歌曲碟片,适时播放或跟唱。在孩子读高中的最后两年,我们因为住在学校附近租的房子,家中没有专门的音乐设备,加上孩子的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已经非常少,与音乐的隔膜自然加大。不过我仍然鼓励她不时播放存放在手机中的音乐。我则保证在星期天早晨,在她洗漱、吃早点时,通过电脑网络播放纯音乐和她喜欢的流行歌曲,以调整和放松她的情绪与心情。
翻看家庭照片。浏览家人过去的照片,是一件令人十分惬意的事情。你会感觉一股充满爱意和温情的暖流,似清晨原野飘荡的乳白色的雾霭,从相册里流淌出来。有一年暑假中一段时间,我发现女儿和我们之间似乎有一些隔阂和疏远,我便拿出女儿小时候的各种表情和神态的照片与她一起观看。还只看了几张,她就兴致勃勃,笑声不断。很快我们之间就恢复了平常那种融洽的关系。之后这种增添家庭爱的氛围的方法还不时采用过。
述说孩子过去的趣事。孩子过去的趣事,既包含有孩子的天真、可笑,也沉淀着她与父母之间的情感记忆。陈述起来,犹如观看一部情感浓郁的由家人自己演绎的喜剧片。
【范例】女儿小时候趣事(几个片段)
(根据女儿相册中我的原始记录)
●1996年7月(女儿2岁)的一天,献献不肯喝排骨汤。献献的爸爸拿出献献喜欢吃的桃子来诱导,并提出必须先喝汤才能吃桃子,献献不答应。爸爸于是当着献献的面大口吃起来,并故意咂嘴巴,显得桃子十分好吃。献献馋得嘴动舌舔,但仍不肯喝汤。过了一会儿,爸爸又拿出献献很喜欢吃的五香盐水白瓜子,提出相同的条件来引诱,献献还是不肯。爸爸于是用类似样子吃起白瓜子来。刚吃到第二粒,献献同意喝汤了。之后是喂一口汤就喂一粒白瓜子,好像马戏表演中驯兽师在狗熊每完成一个动作后就喂点食物一样。
●到1996年8月,仍说不准声母为「g」的字,如把「哥哥」念成「嘟嘟」,把「乖乖」念成「拜拜」,把「光」念成「帮」,把「外公」念成「外东」。
●1996年11月的一个晚上,献献要睡觉了。躺在床上,眯着眼睛,她竟然还在轻轻哼唱:「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没唱几句,就睡着了。
●1998年春节期间,献献3岁零8个月大。一天,献献的妈妈在喂献献的饭时,抱怨说:「喂饭真烦躁,跟喂猫一样,每次喂一点点。」献献很快生气地说:「我要你们都变成老鼠」。妈妈听后很生气,厉声问道:「你说什么?」献献赶紧改口:「我只要山山舅舅一个人变成老鼠。」(献献平时最怕山山舅舅)
3.爱的艺术和技巧
绝大部分家长似乎都知道如何去表达和表现对孩子的爱。他们说,对孩子的爱,不就是表现为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关心孩子的身体、关心孩子的学习、满足孩子的愿望吗?
这些都没有错,如果这些爱符合我在前面所讲的正确的爱的原则和内容。
我在这里要说的是,爱的表达和展示,要有良好的方式或技巧。
要善于从细微处着手,让他在点点滴滴间感受父母的爱(不过要避免那种事事处处都包办代替的爱);要善于以情动人,拨动他内心深处情感之弦;要运用对比的方法,让他看到父母的爱的确比别人更多更深;要选择和抓住合适的时机,以求最佳的效果;要适当地指明父母的爱,不让他身在福中不知福;要简单化处理爱的表达,一个深情的拥抱不一定比某种物质的满足效果差;要运用新颖的方式,不让他产生爱的疲劳和麻木。总之,要让孩子体验和认识父母之爱的存在与深厚。
我们在改善对女儿表达爱的方式上做了一些尝试。譬如晚上在女儿回来吃她妈妈做的精美饭菜时,我一边吃饭一边指出:妈妈白天要上班,工作也辛苦,回来做饭很不容易,要知道有的家庭经常是用快餐盒饭或肯德基对付的。同时也告诉她,在一些偏远贫穷的山村,有些孩子回去了还要自己做饭吃。譬如面对女儿考试考得好的情况,我们既有奖励手机的方式,也有仅给一个拥抱的方式。譬如在女儿生日时,我们通常都会和她的外公外婆与她一起吃个饭,给她庆祝,也不一定每次都买礼物。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她体会到我们的爱,同时也是为了用新颖恰当的方式开展教育,改变家长们通常用得最多也最容易让孩子们厌烦的说教唠叨方式,我还采用了一些别人不再采用的传统方式,如写明信片、写信、写诗、写小纸条,同时也注重运用现代手段,用手机短信方式给她以教育和提醒。
当今的家长们无论是表达情感还是开展教育,一般都采用口语表达形式。它有简洁、明快、方便、快捷的功能,但是运用多了也会使孩子感到烦躁,而且它不利于表达一些不便用口来说的东西,不利于表达深刻的道理和深厚的情感。而书面表达则可以弥补这种缺陷。不过家长们通常都不愿采用,对成年人来说,毕竟动脑提笔写字是一件苦差事。
我是学中文出身,写文字对我来说虽然不是太费力,但也并不很轻松。当然写短句子是例外。其实对孩子来说,或许书面文字的技巧怎么样并不重要,关键是有这份心。
出差在外地,除了跟女儿通电话外,只要有可能我就会写上几句话。我记得在南京、苏州、贵州以及美国西部城市圣何塞等城市,都曾给女儿寄过明信片。2011年4月我在南京总统府参观完煦园和太平湖后,在明信片上写了以下几个字:「煦园风飘絮,太平湖水清。祝你快乐!」
书信是表达情感的良好载体,诗歌是抒情的良好方式。这两种形式,我都曾经运用,起到了口头说教无法替代的效果。
【范例】写给女儿的两封短信和一首诗歌
●2006年在美国硅谷:圣何塞市通过e-mail寄发的信件
献献:
又有一个星期没见面了,还想爸爸不?
我知道再过几个小时你就要回来了,但那时我这里要睡觉了,所以这时跟你说几句。
我刚从一个美国华人家庭过完感恩节回来。这是一对大约15年前来美国的精英人士,通过刻苦攻读而就业于美国的著名公司。他们的房子是一幢小别墅,周围环境特别美,绿树成荫,静谧幽雅。他们有一对双胞胎女儿,喜欢看动画节目。在他们家我感到很温馨愉快,除了丰盛的食物、舒适的房间,还有诚挚友好的交谈。
上个星期天,我们参观了著名的斯坦福大学。它是一个巨大的公园,参天的大树,碧绿的草地,五颜六色的枝叶和花朵;它是人才的摇篮,许多莘莘学子从这里走出去,成为各行业的总裁、专家、学者等杰出人士;它是一处心灵的圣地,在这里你能感受和平、纯洁、神圣,你能感觉秩序井然,你能觉得你和蓝天、大地、理想、亲情融合在一起。我想,要是你能在这所大学学习该多好啊!
要注意多锻炼身体,总结运用良好的学习方法。
就说到这儿吧。
爸
美国西部时间11月23日晚上10:30
●2007年放在女儿桌上的劝她走读不要去学校寄宿的信件
鸿献:
难道你真不喜欢走读在家的温暖自在环境吗?我们主张你走读,是希望你吃得更好,学习更安静,自己学习、休息、娱乐发挥的空间更大。可能我现在指令得太多,真对不起。如果你能完全独立地、良好地依据相关计划、要求去做,我自会将嘴巴闭得更紧。如果我的计划和要求不太好,可以提出来商量修改嘛。
祝你快乐(实际用漫画笑脸代替)!
爸
2007年9月6日
●2011年5月写给女儿的诗歌
距离
:致十七岁生日的李鸿献
哺乳期的时候
妈妈的怀抱是你最向往之地
你在这儿找到乳汁、温暖和爱意
有时外人搂抱一下可爱的你
往往不到半分钟,你就不自在地开始挣扎
甚至以哭声表示抗议
你总希望晚上和我们挤一张床
不管那舒适、独立还有歌谣伴奏的摇篮
你开始咿呀学语,蹒跚走路
可总不愿离开我们半步
无论你要去干什么你总要紧紧抓住我们
有时,哪怕仅仅抓住一根手指
从幼儿园到小学
你一步步成长,一步步意识到自我这个主体
开始领略世界的繁华、缤纷和新奇
但你明显又是试探性的
一只脚跨入社会的门槛
一只脚又停留于我们的视线和温暖的家里
记得99年在你姑姑家
没有见到我们你甚至不肯入睡
最后还差点掉下眼泪
你成长得越来越快
初中的你开始追求独立
你说你想寄宿学校
你说你想去旅游
家和里面的人不再是唯一的温馨和神奇
渐渐地,裂缝从久住房间的屋顶开始出现
暴雨时节时不时渗进来冰冷的雨滴
高中的你似乎越来越模糊遥远
不知是经历压力,还是遭遇误解
你有时用沉默、冷峻来包装
温馨的气氛在房间中越来越稀薄
以致有时候,家仿佛成了一只闷罐
饭桌边的我们之间
好像隔着一座大山
呵,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哪看得出父母和孩子连接的血脉?
仿佛无人行走的荒郊野径
长满野草和青苔
难道血缘抵不过岁月的侵蚀?
难道亲情抵不过冷漠的纠缠?
难道成长注定要牺牲天真?
难道风筝一定要属于远方?
自责敲打着我的脑袋
自省让我惭愧难当
或许是我的一些粗暴、急躁、啰嗦、叫嚷
让你在你我之间筑起堤坝
关闭起你的心窗
然而,坠落的枝桠
怎能阻挡春天里淙淙溪水的流淌?
再大的错误与不智
怎能抹杀乌鸟深情、舐犊情肠?
像燕子一样衔燕泥来营造燕窝吧
像蜜蜂一样用蜂胶来垒砌蜂巢吧
用关爱、感恩、宽厚、仁慈
填补亲情血管里的缝隙
用沟通、发泄、倾诉、体谅
构筑家庭和谐融洽的桥梁
挽不过匆匆的岁月
挡不住流水般的时光
你当然终究要成长
终究要离开我们,去寻求自己的梦想
不论那时的我们多么挂念
多么感伤
可是,无论你走到天涯海角
你依然走不出我们的心房
老爸
2011.5
4.跟孩子平起平坐:尊重孩子
根据搜狐网报道,2011年6月16日,西班牙北部城市埃科罗阿市一位华人父亲,就因为打孩子以及晚间让孩子自己到外边街上玩,而被指控犯有家庭伤害和遗弃未成年人罪。据了解,2008年11月,当地警方接到报警,说这位华人父亲在家殴打其6岁的儿子,并且把孩子打得遍体鳞伤。后来经过检查,医生说孩子的左眼出血,身上皮肤有多处擦伤,指甲的掐伤,及其他的伤痕和血肿。此外,孩子的背部还有一个8厘米长、已经结了血痂的伤口。然而事发一个月后,就在这位遭警方指控的父亲保释期间,当地的巡警在巡逻的时候发现,有两个分别为6岁和13岁的中国孩子在晚间的时候,独自在大街上玩,身边也没有任何成年监护人。警方经调查发现,孩子的父亲就是一个月前被指控殴打孩子的那位华人父亲。检察官根据当地警方以及医院提供的有关伤害证据,指控这位华人父亲犯有「家庭伤害」和「遗弃未成年人」这两项罪名。如果法院认定这两项罪名成立的话,这名父亲可能入狱一年半。
这件事在许多中国家长看来,似乎是小题大做或者不可思议。他们认为孩子是自己的,打骂一下有什么关系呢?
这是一种十分错误的观念。孩子虽然由其父母带来,但他不是他们手中可以任意支配的物品或财产,他是一个人,一个有着独立人格和尊严的人。他有他的权利,有他的意志,有他的情感和价值,有他的性情和兴趣,尽管他自身还可能没有完全意识到。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儿童一出生就是一个权利主体,与成年人一样具有独立的人格。
不错,孩子的意志、情感、性情等都处于发展期,有待引导、教育、完善,但这并不否认他是一个有着独立人格和尊严的人。我们可以不必事事顺从他的意志,不必时时由着他的性情,但总得有事情和时间去听从他的意志和性情。如果任意地打骂、侮辱,一味的压制、命令,那只是把他当做没有人格尊严的牲畜和机器看待。
孩子的意志、情感是一个逐步发展和觉醒的过程。一般来讲,年龄越大,意识越强。因此,孩子越大,对孩子的教育、引导,越要用商量、建议的口吻,而不能用自己的观念、自己的模式、自己的思维定势去强加。
心智健全的家长,对孩子的爱必然会包含尊重,不仅把他当做自己生命的延伸物去自私地爱,也会把他当做一个有独立的人格的人去爱。我们前文已经说过,正确的爱,包含有人类普世文明价值的基本内容和基本人性特征,不是偏狭的爱、病态的爱。离开了尊重,爱会让人扭曲、拘束,甚至窒息。
尊重孩子,首先要平等地对待孩子。平等几乎就是尊重的代名词,它既是尊重产生的条件,也是尊重本身的内容。离开平等去谈尊重,就像离开水去谈生命。我曾经在网络上看到一张照片,记录的是美国总统奥巴马视察一个小学,与一名学生交谈的瞬间。令许多中国人惊异的是,总统大人竟然蹲下1.87米的个子,来和孩子说话。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成人对待孩子的平等精神。在中国社会虽然存在着因为权力和财富造成的诸多的不平等,但是成年人在公共空间的平常交往,还是讲究平等的。然而成年人对待自己的孩子,很多就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就像领导对待下属,老板对待员工。这种心态下的家庭教育,不打上专制和暴虐的色彩是不可能的。
尊重孩子,就要信任孩子。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人的信任,形象点说,是爱抚、温存的翅膀赖以飞翔的空气。」获得信任,就会让孩子信心充足,自如从容地去做该做的事情;而经常被怀疑、担心,孩子会容易感觉孤独,感到丧气,感到自卑,这种心情下的孩子怎么会健康成长?家长们应该相信,没有本质上的坏孩子,他们都有向善的愿望,都有发展的潜能。当然由于各种原因,的确存在问题孩子、说谎的孩子,但这一般都是外部环境造成的。教育这些孩子,同样要信任他们。可以尝试从小事做起开始信任他,让他一点点获得赏识和肯定,久而久之,他就可能改掉不诚实的毛病。同样是苏联的教育家马卡连柯在办工读学校时,曾经将一笔数目不小的钱交给学校里一个问题学生:一个有名的小偷,要他去帮学校采购物品。后来这位学生不仅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而且由此转折,成了一名合格的公民。对孩子的信任,除了以上所说道德上的信任,还有能力上的信任。不要以为孩子小,什么事放不下心,不敢交给孩子放手去做。只要孩子的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将一些事情交给孩子去做了。我们每个人或许大都记得小时候家长让我们第一次去打酱油的情景,那种获得信任的兴奋和自豪令人难以忘怀。
我们对女儿一直十分信任。在对待她的家庭作业方面,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培养出女儿的作业自我检查能力之后,大约从小学2年级开始,我们一般不再检查她的作业,尽管老师要求我们家长每天签名。通常情况是她将作业拿过来,我们就签上名字,或者我们走进她的书房就签字。当然并不是说自此以后女儿作业中就完全没有错误了,事实上女儿作业中还是偶尔存在细小错误,但我想这是一个人正常成长中必然经历的现象,不必大惊小怪,不必求全责备。在对待她青春期的情感情绪方面,我们也是充分信任。我自今从没有翻看过她的日记本,除了我建议她从高二开始采用的那本她随意放在书桌上的自我激励日记本。在对待金钱方面我们也是一样。女儿所说的学校要求购买学习用品所需支出,她自己购买东西支出,我们基本不细问。10多年来,家里的钱有时随意放在桌子上,女儿从来不拿。当然要达到这种信任也源于我们一直以来对她的诚实、认真品格的培养(将在本书part 5详述)。她如山潭泉水般清澈的诚实性格,让我们信赖,让我们舒坦,也不免让我们滋生对她将来进入纷繁复杂社会的担心。
尊重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同学和朋友。我国东晋时期,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是有名的将领,最后做官做到大司马(类似现在的国防部长)。这了不得的成就很大部分要归功于他的母亲。陶侃的母亲是一位优秀的家长,虽然家庭贫困但她十分注重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一次为了款待陶侃的朋友,竟然割发换取酒肴。如今时代不同了,经济条件也发生了变化,但尊重孩子的同学和朋友的主题没有变。孩子的同学和朋友是孩子社会关系的一部分,他们的素质以及与孩子相处的情况,直接影响孩子的素质和成长。有的家长担心孩子与同学朋友交往会影响学习,对上门来玩的孩子缺乏应有的热情和礼节,结果是让孩子在同学和朋友中没面子,因而损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其实,让孩子的同学和朋友在你的心目中或家里感觉足够重要,就会让你的孩子在他的这帮同学和朋友中感觉足够重要。至于引导孩子与同学和朋友一起多朝学习方面努力,也只能跟自己孩子单独相处时提出来。教育如果不注意场合,温软的柳条都会变成荆棘。
尊重孩子,有时要勇敢地跟孩子道歉。从女儿的自我意识逐步觉醒的四五岁起,我就开始跟孩子道过歉。召开家庭会议,既是对女儿提建议和要求,也是家庭所有成员反省自己、跟孩子赔不是、决心改正的时候。从实施这么多年的情况来看,跟孩子道歉,不但没有降低我们的威信,反而更让孩子觉得我们是通情达理的人。而她则更有自尊,更加自信。
【范例】敢于向孩子道歉
「向孩子道歉?这不是叫我低声下气吗?我是他爸爸(妈妈)呀!」「跟孩子赔不是,这叫我以后怎么管他?」看了这个标题,不少父母会产生以上的想法。其实,这些想法也不突然,一千多年前,就有人这样想了。
然而,这实在不能再在我们这个时代想下去了。这种想法,按照新的教育观,说重一点,是把孩子看作听自己话受自己指挥的机器。
孩子也是人,是还不成熟需要不断引导培养的人。他同样具有独立人格。面对在他面前说错了话做错了事的人,他有权利让对方道歉。
人无完人,人生在世,谁没有错呢?大人在小孩面前犯点儿错,也难免。在同样情况下,我们可以向同辈、长辈道歉,为什么不能拿出勇气向自己的孩子道歉呢?
也许有人担心:向孩子道歉,会影响到家长的威信。从某种角度看,确是如此。但是家长靠这点来维持威信,未免太可悲了。而且后果也够「惨重」。孩子觉得家长蛮横、不可信任,久而久之便会养成心情郁闷、阳奉阴违以及跟家长一样的蛮横性格。威信的树立和维持,要靠家长平时正确的行为、渊博的学识以及对孩子深切的爱护关心。适时的道歉,不但不会影响威信,反而会使孩子觉得父母的可亲、可敬。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不再「追星」,而像大多数美国孩子那样崇拜自己的父母,那么别忘了检讨一下自己:做错事的时候,我向孩子道歉了吗?
(原载【独生子女】杂志)
5.爱屋及乌,爱子及嗜:充分尊重、发挥、利用孩子的兴趣爱好
兴趣爱好对人的一生至关重要。它不仅是一个人快乐乃至幸福的基本源泉之一,也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核心因素。
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胡适积极主张人生要「跟着自己的兴趣走」,他自己就是实践这个观点的典范。胡适19岁时考取了官费出国留学。他哥哥特地从东北赶到上海为他送行,并且叮嘱他要学些有用之学,帮助复兴早已破败的家业,重振门楣。他因此进了美国康奈尔大学去学农。然而学了两年,他发现自己虽然功课不错,但学得挺吃力,兴趣也不大,并且认为农学在当时中国没有多大用场,于是决定转系。而转系以什么为标准呢?他想:「我的兴趣在什么地方?与我性质相近的是什么?我能做什么?对什么感兴趣?」他便照着这个标准转到文学院了。后来他在文学、哲学、历史学等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他反对青年学生媚俗的专业选择,「譬如一位有作诗天才的人,不进中文系学作诗,而偏要去医学院学外科,那么文学院便失去了一个一流的诗人,而国内却添了一个三四流甚至五流的饭桶外科医生」。
英国著名动物行为学家古多尔,之所以能够在动物研究史上第一次初步揭开野生黑猩猩行为的奥秘,登上动物行为学术研究的高峰,主要原因在于她选择的主攻方向与自己的兴趣相符合。她从小就对动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说:「当我刚学会爬行的时候,动物就引起了我的兴趣。闷热的鸡窝和我孩提时代最早的回忆交织在一起。我钻进鸡窝一直待了五个钟头,就是要看母鸡究竟是怎样下蛋的。」刚满8岁,她就打定主意,长大后去非洲与野生动物为伍。当她18岁中学毕业,就毫不惋惜地拒绝了父母帮她找好的令人羡慕的工作,而动身去非洲考察黑猩猩去了。
兴趣对孩子的学习十分重要。爱因斯坦说过:「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有了兴趣,孩子的热情才会被调动起来,他的注意力、思维能力才可能处于最好的状态,他的耐心和持久力才可能处于最佳。这种情形下的学习,不取得良好效果是无法想象的。纵览古今中外成功教育案例和名人成长经历,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从某种角度说,天才就是一个人兴趣和热情的及早发现、合理引导和持续保持。
德国教育家卡尔·威特的父亲,始终将兴趣作为对孩子开展教育的前提。「威特父亲的教育秘诀,在于唤起孩子的兴趣和让孩子提出问题。威特长到三四岁时,他父亲每天都要带他散步一两个小时。但是这种散步不只是简单走走,而是一边同威特谈话,一边教育。比如有时在散步时老威特会摘一朵野花解剖一下,向小威特讲解花的生长特点和作用;有时在花园里捉条小虫,教他有关昆虫的知识。就这样通过一块石头、一草一木等实用素材来对小威特进行最生动的教育。」
唤起孩子的各种兴趣是家长的重要任务之一。应当带领孩子参加各类活动,来到大自然与花鸟虫鱼亲密接触,告诉他各种丰富的社会事件,给他读或者让他读各类书籍,以激发出孩子对世界探索认识的浓厚兴趣。许多家长说,我的孩子似乎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这是十分糟糕的事情,需要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这一定是繁重的功课、刻板约束的学校和家庭生活,阻止了孩子兴趣的产生。因为根据儿童成长规律,只要儿童心智基本健全,他们通常都容易对外部事物产生兴趣。如果不能自由自在,亲身经历,耳闻目睹,实际观察,感受各种外部条件的刺激,兴趣是不可能诞生的。
爱迪生的读书兴趣就是他母亲培养激发的。因为喜欢刨根问底,爱迪生只上了三个月的学,就被老师视为「糊涂虫」、「低能儿」而退学了。但是他母亲从不这么看,在自己家里耐心地教他读书习字,给他朗读【鲁滨逊漂流记】、【悲惨世界】等古典文学作品。由于母亲良好的教育方法,使得爱迪生对读书产生了浓厚兴趣。8岁时,他就读了莎士比亚、狄更斯的著作和许多重要的历史书籍。甚至在火车上当报童时,火车到站停靠的几个小时里,他都挤时间到图书馆读书。
孩子有了兴趣,只要是正当的,家长就应当善于让他发挥和保持。喜欢跳舞,就要送他去舞蹈学校;喜欢读书,就要想方设法给他买书或借书。千万不要以单纯的功课学习要紧为由而浇灭孩子兴趣的星星之火。要尽可能地创造好的条件,让孩子的兴趣之花,结出成功之果。
世界围棋冠军常昊的母亲周樾园就是一位善于发挥和保持孩子兴趣并且勇于付出的优秀家长。1983年1月26日下午,周樾园带6岁的常昊去上海体育馆已经开班的围棋班「观摩」。当时根本不会下棋的常昊在观战时眼睛一眨也不眨,神情专注,兴趣浓厚,当即央求母亲让自己学围棋,周樾园就给他报了名。学了围棋之后,常昊的兴趣越来越浓。周樾园说:任何好玩的东西不给他买都无所谓,唯独不能没有围棋下。之后周樾园不管刮风下雨,都去送儿子学棋。由于经常陪儿子学习,周樾园自己都成了围棋高手。为了儿子成才,她付出了超出常人的努力。有一次,常昊要去扬州比赛,但当时家里连车费都承担不起,她一咬牙索性借了钱让儿子去参赛。1986年,常昊读完四年级之后,被国家少年围棋队破格录取。为了更好地照顾儿子,她辞去了原来的工作,在一家旅行社当起了导游,而且指明要跑北京这条线。她说:「为了我的这项决定,当初常昊的爸爸还与我闹过意见,说我是为了儿子连老公都不要了。可是我认为,要让儿子在自己喜爱的领域里成就一番事业,父母必须作出一点牺牲。」
美国谚语说:摇动摇篮之手,就是支配世界之手。常昊的母亲的行为可谓一个生动的注脚。
不过,孩子的兴趣往往稍纵即逝,富于变化,缺乏持久性。当家长的,就得作合理的引导。要教育孩子,不要朝秦暮楚,不要轻言放弃,要坚持不懈,要告诉他世界上没有毅力是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的。要根据孩子的特长和才能,帮他选择及确定他的主要兴趣及持续发展方向。要通过适当的奖励处罚以及合适的表演展示来让他保持兴趣。当然,阶段性的放弃某些兴趣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不必大惊小怪。家长要特别关注的是,不能让他的兴趣如洪水般涌来,又如洪水般冲走,最后什么也没留下。
很多家长会说:「我的孩子的兴趣是有,但大多都是看电视、打电游、玩手机等,该怎么办呢」?这说的是孩子们的纯粹娱乐性、游戏性兴趣。这些兴趣,对孩子们来说也是必要的。它让孩子放松,让他们暂时离开现实的枯燥、痛苦或紧张,在一个虚拟的世界感受自然新奇,体会人间百态,享受成功,惋惜失败,在惊喜与遗憾、紧张与放松中施展自己,释放自己。它跟我在前文论述的游戏一样,有助于人性的和谐生存发展,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孩子们增加知识,发展智力和能力,培养人文情操。所以家长们全面扼杀孩子们这方面的兴趣是不妥当的。但是,总的来说,这种兴趣的过度发展发挥对孩子的成长不利。我们养育孩子,要的是社会的人,有能力的人,有良好道德人伦的人。而这些兴趣的发展都无法全面地、有效地达成我们的目标。因此对孩子们的这种兴趣应当限制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具体的限制范围应由家长们在与孩子商量的前提下制订大致规则,之后孩子按规则行事。对于在这些方面兴趣很大甚至上瘾的孩子,应当采取恰当措施让他们实施兴趣转移。譬如说,看书有奖励,上山采集标本有奖励,看电视则没有。譬如规定打电游的时间,超过则有相应处罚。那种孩子逃学去打电游的严重情况,其原因绝对还有家长们在情感教育、习惯教育、品德教育等方面的比较严重的缺陷存在,解决这一问题靠单纯地遏制孩子们的这种行为也是治标不治本的。此外,对于有游戏性兴趣的孩子,家长们也可利用它作为奖赏性项目去发展孩子们更加有用的兴趣。譬如只有在高质量完成作业之后才能看电视,只有在练完琴之后才能玩电游,或者当孩子在学习、发明创造等方面取得明显成绩时,在给予其他奖励的同时,也给予这类游戏性兴趣实施的奖励。
我们在开发、尊重、发挥、利用女儿的兴趣爱好方面做了一些努力。记得她大约1岁半时,突然对水彩笔发生了兴趣。我们就买来水彩笔,给她备好桌子、凳子以及纸张,随便让她玩。她不停地画出各种线条,可以持续大约30分钟。之后她又把画笔由纸上转移到手上、衣服上,兴致颇高,以至于她手上、衣服上多了许多彩色条纹。后来我们又多次买笔让她涂鸦。到了她5岁前后,就给她报了专门的美术培训班参加学习。
对待她的舞蹈兴趣也是如此。2岁多时带她到我同学家去玩,她突然随着音乐节奏赤脚在地毯上跳起舞来,毫无顾忌,旁若无人,完全沉醉于音乐的旋律中,而且动作与音乐节奏配合得相当和谐,这在之前从没这样完整出现过。不久,我们就购买音响设备和音乐碟片,经常播放,让她跟着电视或音乐手舞足蹈。在她大约3岁多时,就让她参加青少年宫的舞蹈学习班学习。不过,学了几天她就对妈妈说不想学了,因为学跳舞要练习压腿、倒立、翻跟头等基本功。妻子在了解情况后对她说:「做任何事都要持之以恒,跳舞也是一样,否则你将一事无成。」妈妈的叮嘱让她重新树立信心,她逐渐成了班上训练最刻苦的学员。有一次培训班的老师让学员双脚倒立靠在墙上要求数完两百下才可下来,结果全班40多个小朋友,只有她坚持到最后。我们还不断鼓励和引导她参加各种比赛、表演和级别考试。记得小时候带她逛商场,要她跳舞她随时可以跳起来,常常惹得路过顾客点头或鼓掌。她多次获得比赛大奖,两次上湖南卫视演出,10岁时就获得了舞蹈考级中国舞最高级证书。直到现在,尽管她没有专修舞蹈,但依然对它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同时也有较高的水平。
我们曾经也引导发展女儿认字的兴趣。由于她幼儿园上的是语言识字实验班,从3岁开始就逐步学习认字。到了四五岁时,她识字的兴趣突然加大,一看见汉字就要念,无论是路边招牌上的字,还是家里书上的字。当然这时候她经常念错别字。记得有一天从幼儿园接她回来,在一条小巷里她一边牵着我的手走路,一边念路两边店面招牌上的字。在一家美容美发店前,她用手指着招牌大声地念「美客美发」(错把「容」字念成「客」字),惹得店家忍俊不禁。1999年,美国轰炸我南联盟大使馆,在电视上出现上述字幕时,她又大声念出来,这一次她把「使」念成「便」,「大使馆」变成了「大便馆」,我们听了不禁大笑。告诉她错误后,她自己也笑起来。针对她认字的兴趣,我们买来儿童读物跟她一起读,或者就让她自己单独读。一段时间之后,她的阅读能力明显增长。五六岁就可以自己坐在床头看【西游记】的拼音版等读物了。之后我们又采取一些办法让她逐步养成了喜欢阅读的习惯(具体在本书part 2之3中介绍)。阅读能力、阅读习惯自然带来了写作能力,如同水到渠成。加上我偶尔对她的作文指导,使她从小学学写作文开始,作文水平就在同学中名列前茅,这种状态一直保持到她中学毕业。她先后在【家庭导报】【作家天地】【学生·家长·社会】等公开报纸杂志上以及校刊上发表习作,作文多次获奖。中小学期间,她从未上过任何作文训练班。
我们也基本满足她的一些小兴趣。譬如,在家里养小金鱼、养兔子;譬如打电游、网络聊天、和同学外出卡拉OK、看电影等:这些都在放松她紧张的神经、调剂情绪等方面起到了良好作用。
跟很多孩子一样,她的一些兴趣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对此,我们在教育她干什么事情都要有毅力的同时,能够理解和尊重她兴趣的产生、改变或重新选择。譬如她学了5个月的电子琴就没学了,学了2年的画画也放弃了,学了3年的小提琴,也因为后来学业负担的繁重而让琴盒蒙上了一层灰尘。特别是在高中一年级期末面临文理科的选择时,尽管我建议她学理科,她却选择了文科。之后我依然热情支持和尊重她的选择。高考之后女儿同时被北京大学和香港大学录取,欣喜之余的短暂彷徨过后,她选择了北大。而我们也在同样的情绪中最终追随了女儿的脚步。就像在一架航班上,我们尊重飞行员的航道选择。
(点击下方免费阅读)
关注小编,每天有推荐,量大不愁书荒,品质也有保障, 如果大家有想要分享的好书,也可以在评论给我们留言,让我们共享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