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以前的孩子不用接送?
注:限农村,城里的情况不清楚,欢迎城二代三代给我们普及一下。
第一、 那个年代的农村,家家都在温饱线挣扎,父母忙农活忙养活一家人都忙不过来,能让你读书,没让你辍学在家种地,那就是有远见有责任心的父母了,你还想接送啊,做梦么?那时候的农村,为了兼顾生产,是有农忙假的,老师和学生放假的时候都是下地帮家人干活的。
我父母就属于有远见有责任心的父母,我有书读,但是我也知道我父母非常辛苦非常忙,我那时候早上天不亮就起床去河边洗衣服,双抢的时候,中午要做好饭,送去地里给父母吃。冬天的时候,地上全是霜,我们要在上学之前,下地帮忙收棉花杆,手碰到棉花杆的时候,感觉手指都要冻掉,我们兄弟姐妹四个,都去。还有很多很多事,这么辛苦,一年也没多少收入,读书还要学费。
就这条件,还想父母接送?一般都是哥哥姐姐带弟弟妹妹,向我这种老大,不管多大,不管内心多么害怕,都得装成大人,不害怕,还要照着弟弟妹妹。
第二、那时候的农村,是熟人社会,来个陌生人,很稀奇的,乡里乡亲的不管关系好不好,如果遇到情况不对,肯定是要帮忙救助孩子的,所以孩子一般不会有大的危险(但是一样会出现孩子掉水里淹死了,我叔叔那边还出现过孩子被狼叼走了),低概率的小风险,在那个年代,整个家庭要活下去这件大事面前,那就不叫事了。
为啥现在一些十几岁的孩子,家长还要接送呢?
这要分四种情况来说:
第一种、安全风险大的,比如说学校位置偏僻,学校周边交通复杂(车水马龙的);比如说有些女孩子长得很漂亮,有早恋倾向的,睿智的父母会当作不知道,悄咪咪接送,减少孩子与早恋对象接触的机会。安全无小事,这种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像我家,小学初中阶段,我们离学校开在小区的后门非常近,两分钟就到了,而且学校为了孩子的安全,上学放学的时段,都有保安和义工在路口指挥交通,所以我家老大小学一年级接了不到半学期(送一直是不用送的,接的话,学校要求四年级之前都要接),因孩子强烈要求不用接,我们找老师特别申请了,所以他一直是自己回家。
第二种、为孩子争取更多休息时间,比如说有的家庭离学校较远,孩子自己坐车会浪费很多时间,父母送一下,快很多,且孩子可以在车上再休息一下。
比如说我家老大,现在高一,一周回来一次,本来一直是他自己坐地铁来回的,他要转两趟地铁(一共坐三趟地铁),我本来以为他回校那次,毕竟是中午,可以坐着休息的,结果有一次无意中知道,别说坐着休息了,很多时候座位都没有,且每趟车坐不了几站地,要时刻准备下车,这样折腾一个多小时回到学校,马上去上竞赛课,会打瞌睡,效率很低。
所以,我说服孩子(孩子自身很独立,能自己做的就不麻烦家长),周五回家还是他自己坐地铁回,但是周天回校,反正妈妈我放假在家,我就开车送他一下,这样他可以在我车上睡一觉,到了学校精神抖擞的,学习效率高。
第三种、父母非常闲,每天把接送孩子当成散步捎带干的活,而且可以借此和孩子好好聊聊天,这种也很常见,我就见过不少。
第四种、父或者母,心理有问题,要靠接送孩子来刷自己的成就感。
嘿嘿,现在重点来了,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算职场精英吧,且有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我在知乎报了写作课程,第二次作业是商业带货文,我不懂带货,但是算读了一些书,所以借宝地,给大家安利一本心理学方面的书,以此来完成我的作业。
当年读过一本心理学的书——【少有人走的路】
,一直印象深刻,这里面有个案例,就是一个高中男生,他从来没有自己一个人去上过学,一直是他妈妈开车接送,他得心理疾病后,去看心理医生(作者),说他妈妈实在是太爱他了,天天开车接送他,生怕他出意外,医生说:「你确定她是太爱你了吗?」「真正的爱是什么?」「真正的爱,不是应该培养孩子心智成熟,独立自主么?你都高中了,还是男生,你自己去上个学,路上能有什么危险?」
这是我根据书里面的大概意思总结出来的,原书比我讲得要精彩,里面有很多精彩案例。
【少有人走的路】是美国心理医生 M·斯科特·派克,作者情况,我就不赘述了,直接上图。
这本书出版30多年来,没做任何宣全,只靠口口相传,就一再再版,销量达3000万册,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一直停驻近20年。
这本书我第一次读,是2013年,给我的触动非常大,所以十年来一直念念不忘,经常给朋友推荐,我说如果心理学入门读物只推荐一本,那就非【少有人走的路】莫属,这本书让我懂得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爱」。
我问过心理学科班出生的朋友,他们说【少有人走的路】是心理学本科生的必读书目。
请问您读过【少有人走的路】吗?读过的话,可以分享一下您和这本书的故事吗?或者您有比这本书更好的心理学读物推荐吗?欢迎发表评论。
第一次带货,真的是紧张,如果您正好需要买这么一本书,请您帮个忙,从我给的这个链接买,顺带鼓励我一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