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孙美燕 记者 杨茜
10月10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生殖中心「ART好孕打卡」活动火热开场。
医院供图
中心一角,被布置得小巧精美,五彩气球、卡通相框,还有「努力成为一个很哇塞的准妈妈」、「你好,baby」、「这一站是好孕」应援牌,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打卡点。在好孕打卡点的准妈妈们,还会收到医院特制的帆布袋和小礼品,内含医院产科和月子中心的折页,提供全产程的服务。
医院供图
生殖内分泌科主任朱依敏教授介绍,选择这么一个「十全十美」的日子,通过这一充满温馨和仪式感的活动,分享好孕消息、传递好孕喜悦、续写温馨家庭故事。「每一个‘ART好孕打卡’都是对未来宝宝的期盼,以及对家庭幸福生活的美好祝愿。」
怀孕5个月的小敏(化名)挺着大肚子,满脸笑意。她拿着一把棒棒糖,想要分发给小伙伴,没想到周围很多陌生的女孩子都自觉地排起了队伍,就想从她手上接过糖。「我们也想沾沾好‘孕’!」
小敏有点不好意思。她是通过辅助生殖技术(ART)助孕的,也算是苦尽甘来,「希望大家都能正确看待辅助生育,‘先天不足’不要紧,‘后天’来补救,甚至实现超越。所以姐妹们要加油。」
对于很多女孩子来说,只有做了母亲,才算圆满,所以在求子路上,她们需要更多鼓励和温暖。
40岁的小蕊(化名)个子不高,丝丝银发,在人群中并不起眼。抚着微凸的小腹,她骄傲地说:「差一天,他就11周了。」
小蕊是标准的「晚婚晚育」,38岁结婚。「对于孩子的想法,其实一直很简单,顺其自然。因为本身也算高龄了,就自然备孕了。」事情并没有反转,小蕊没有怀上,而且检查了双方的基因和染色体,都没有问题。
可能和在医院工作有关,小蕊对于辅助生育的接受程度较高,所以在备孕一年未果的情况下,果断选择了试管婴儿。
小蕊做过很多功课,不仅掌握自己的身体状况,还了解了辅助生育的技术和流程。在浙大妇院的生殖中心,她看到不少跟她年龄相仿的人,也在努力配合着医生,按部就班地实行每一个步骤。「医生跟我说,我虽然是高龄,但在借助辅助生育方面,还不算特别大的,所以完全不用担心。」原本处于紧绷状态的小蕊也放松了不少。
今年8月,一颗胚胎成功移植到了小蕊的子宫里,一击即中。
欣喜的不仅仅是夫妻俩,更是两个家庭。小蕊说,她已经做好了迎接小家伙的准备了。
这样的故事,在生殖中心比比皆是。
医院供图
自第一例试管婴儿于1978年出生以来,辅助生殖技术得到广泛的开展,技术和方法不断创新和改进,成功衍生了单精子卵泡浆内注射(ICSI)、冻融胚胎移植技术(FET)、胚胎植入前的遗传学诊断(PGD)、未成熟卵培养(IVM)等技术,至今已有四百多万名试管婴儿出生。
在浙江,浙大妇院迈出了该领域的第一步,生殖中心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末,专注于生殖内分泌疾病和不孕不育的治疗。
三十年前,浙大妇院生殖中心率先在浙江省内开展了体外受精试管助孕技术,并相继创造了所有试管助孕技术相关的浙江「第一」个新生命,填补了浙江省在该领域的空白,分别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浙江省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
生殖内分泌学科是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教育部「生殖安全转化医学」创新团队、浙江省生殖医学创新学科、浙江省医学重点支撑学科,是国内首批准入可以开展各项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单位,也是首批准入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培训基地,以及首批准入的胚胎遗传学诊断学和二代测序开展胚胎遗传学诊断的单位。
时至如今,各类技术依然保持着国内领先的水平,从1994年10月至今历经三十载,已经有超过6万的新生命从浙大妇院的生殖中心诞生。
如今,我们在浙江省内首设院士门诊、夫妻一体化门诊,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黄荷凤教授领衔坐诊,为更多不孕夫妇、疑难罕见病家庭带来福音。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