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亲子

热榜上被骂惨的「一包奥利奥」的事件,展现出了多少极品巨婴

2024-04-09亲子

网络上流传的一段聊天截图,引发了众人的愤怒。

一位家长在晚上9点向一名教师发送了几条信息,询问是否给了他们的孩子一小包奥利奥饼干。

当教师承认后,便紧张地询问是否出了什么问题。

家长不满地回复说,孩子吃了饼干后回家一直在喝水,几乎喝完了一整瓶热水。

教师解释称,自己因怀孕而容易感到饥饿,因此在办公室存放了一些饼干。

当天孩子到办公室领作业时看到了饼干,便向教师索要,教师便未多思考地给了孩子一包。

家长严厉批评道:「我从不允许他吃这类垃圾食品。」

并且从道德高地对教师进行说教:「既然你怀孕了,也不应该吃这些不健康的东西。」

随后提醒教师做好心理准备:「如果他明天早上仍然感到口渴,我可能需要带他去检查血糖。」

教师并未争辩,还体贴地问是否需要陪伴孩子一同去检查血糖。

然而家长的态度仍旧强硬,语气中充满了责备和警告:

「希望你能更关注孩子的学习,避免不必要的接触。」

「你应该以身作则,不将食物带至学校,从根本上避免问题。」

这种不友好和居高临下的态度几乎从屏幕中溢出,仿佛教师是家长的仆人。

评论区的网友都认为这位家长理不可辩:

「吃个奥利奥就血糖超标?奥利奥自己都想不到自己有这能力。」

「建议这位母亲也去医院检查一下脑部。」

「真是危险,再晚一些去医院,孩子就不会口渴了!」

确实荒谬,仅仅因为孩子请求了一包饼干,就要面对家长的长篇大论责备。

教师准备的零食本是给自己吃的,并非主动提供给孩子。怀孕期间容易感到饿难道不正常吗?

再说了,如果一小包饼干就能引起家庭紧急状态,那孩子还是呆在无菌环境里,全天候监控成长更好吗?

在另一个社交平台上,一位教师发表了类似的抱怨:「千万不要给学生东西吃,有时解释都无用!!!」

故事是这样的,放学时,有位老师请同事们吃了好几个热奶宝。

一名学生恰好来办公室交作业,见状便向自己的老师索要热奶宝,不愿意离开。

老师不得不将热奶宝给了学生,自己则没能品尝。没想到,回家后竟接到学生家长的抱怨。

家长称孩子回家后腹痛,还出现了腹泻,可能是因为吃了老师给的食物。

老师立即向购买热奶宝的同事确认,得知是在正规蛋糕店购买的,其他人都未出现不适。

尽管如此,家长依旧责备老师,认为以后最好不要给孩子吃东西,他们家不习惯在外购买食物,认为不卫生。

调查之后,老师发现真相是:学生放学后自行购买了冰棒,才导致了腹痛。

但家长仍然坚持自己的说法,批评老师未能妥善教育学生,禁止学生之间金钱往来,还要求老师在学生面前不要吃东西。

此前还有一篇引起公愤的帖子,题为【婆婆给邻居小孩吃了一块糕点,邻居要告我】。

帖子主讲述婆婆带孙子外出晒太阳时,带了自制的两块桂花糕。

后来孙子摔倒,婆婆去扶他,回来时发现饭盒里少了一块糕点。

一个小女孩正拿着吃,婆婆未多言,还询问女孩是否需要喝水。女孩拒绝后便离开。

然而,这件事很快就被女孩的母亲在邻居群里发出,质问谁给了她的孩子「垃圾食品」。

尽管孩子并未出现不适,帖子主也解释了情况,并非主动给予。

但女孩的母亲仍然愤怒,不断追究责任。

这些家长似乎总是怀疑别人会伤害自己的孩子。

他们严格控制孩子的一切,希望以高压手段使孩子完美成长为自己所期望的模样。

但过度的保护只会使孩子逐渐变成「巨婴」。

即使长大成人,心智仍旧停留在幼儿阶段,无法独立。

知乎网友斯坦分享了她的个人经历。

从小到大,她几乎没和朋友外出玩耍,因为父母的种种限制。

比如「必须天黑前回家」、「不可乘坐危险的出租车」等,甚至禁止参加支教、实习或旅游。

从小到大,她未曾洗过衣服或进入厨房,父母不允许她做任何家务。

在同龄人旅游或兼职时,她只能在家学习或阅读。

成年后,她发现自己的自理能力、决策力和行动力远远落后于同龄人。

例如,上大学时不会安装手机卡,军训时不会打包行李,甚至不知道如何过马路乘公交。

她意识到,过度保护和溺爱并非真爱,父母只是更爱自己。

她原本可以成长,但那些机会都被父母夺走了。

更糟的是,一些「巨婴」形成了「幼稚型人格」。

这种人格包括四个特点:自我中心、缺乏道德感、适应能力差、面对挫折时的不当反应。

我们身边总会遇到这样的人,他们认为世界应围绕他们转,遇到不如意就怨天尤人。

这些「巨婴」背后,往往有着控制欲强的家长。

就如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所言:「孩子一出生,成人就开始压制他。令人悲哀的是,成人并未意识到这一点。」

过度干预和保护,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只会让孩子在保护伞下失去自主。

电影【小花的味噌汤】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其中有一个小女孩,从五岁起,每天清晨起床,在厨房里帮忙准备早餐。

她的名字叫小花,九个月大时,母亲千惠的乳腺癌复发,医生告知最多能活四年。

千惠思考该留给女儿什么,决定教她做饭,因为只要身体健康,自食其力,未来无论在哪里都能生存。

于是,在小花四岁生日那天,千惠送给她一条围裙,父亲则送了一把儿童专用的菜刀。

千惠通过游戏教小花认识食材,做早餐,整理衣物。

千惠在日记中写道:「只要孩子能够做到,我就让她自己来,让她独立思考,体会生活。

这样即使我不在了,她也能自己照顾好自己。」

小花五岁生日后不久,千惠因病去世,但小花已能独立生活:早上准备早餐,喂狗,弹琴,上学;

回家后,叠衣服,清洁;

晚上如果父亲加班晚归,小花还会准备晚餐。

这样的孩子,已经学会了照顾自己,过健康的生活,认真生活每一天。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真正的爱,不是过度干涉和包办一切,而是让孩子拥有成长的权利。

正如诗人纪伯伦所言:「你的孩子,不完全属于你,他们是生命对自我渴望的产物。

他们借你而来,但不属于你,他们与你同在,但你无权拥有。」

学会适时退出,是让孩子拥有广阔天地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