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教育。
正确地吃苦。
举个反面例子,农村家庭,我是亲眼见到我姐姐挨打,因为她不好好学习。
她后来吃了很多苦,她也后悔自己没有好好学习。但是你让她去学习,她说自己学不了。然后她继续认为自己太苦了,因为没好好学习,但是你让她去学习,去读书,她还是不去看,说看不进去,就在这个循环里。
在她的观念里,生活是苦的,读书应该是不苦的。
这里认知的问题在于,学习也是苦的,是另一种苦。我见到太多幸福家庭的孩子,吃不了学习的苦。
这里面突出表现在,无法忍受枯燥,单调,希望,长期集中注意力的劳累,以及错题,或者做不出来演算之类大量的挫败感。
我高中有个同学,一直是全校第一,我觉得他很神奇,后来写信问他,学习方法,他说寒暑假,无论多冷,多热,他都是六点起床,七点开始学习到晚上九点。
我做不到。
我姐姐是错误地吃苦,因为不学习(小学文凭)不得不承受生活的苦,为生计奔波,最穷的时候连买药的钱都没有,而学习是一种正确地吃苦的方式,但是让她坐在那里十分钟,她都受不了了。
她家里教育的误区,我想了很久,在于环境的干扰,不是所有人都能抵抗环境的诱惑。
孟母三迁不是没有道理的,她周围的环境,就不是一个学习的环境。只是家里要求是没用的,打她也是没用的。她是时时刻刻想着出去玩的。
然后我再说正确的教育。
把孩子培养优秀作为职业的是教师群体。
那么看看教师是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的,大部分中小学教师,对自己的孩子都是比较严厉的,对自己孩子成绩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
这里说的不只是应试教育群体,中国几千年历史,门阀士族里的精英,很多也是从小被鸡娃的。七岁写出【咏鹅】的,十几岁写【滕王阁序】的,弱冠之年就考上进士的张,无不是早早就进学堂进入系统教育。
我们可以看看,做到这些要学什么。
比如说孔子,作为一个私生子,是受到了什么样的教育才能卓尔不群。
这种正确的教育,包括严厉的要求,对孩子自律性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家庭教育,也就是父母的水平,以及环境教育(家庭环境)。让孩子在低刺激状态中,忍受枯燥,忍受挫折,培养自律。
所以教育好的孩子,逆商也很强。
门阀士族,还有教师世家,在教育上都是很有心得的。首先就是要选苗,贵族多,但是并不是各个都是好苗子,选了好苗才谈的上培养。但是努力鸡的,基本也不会太差。
这里面考虑普适性还是说红楼梦的例子,贾宝玉笨吗?他不笨。
为什他读书不行,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是因为家里娇惯导致,不让他吃一点苦,读书的苦也不行。他哥哥十几岁先中了秀才,二十岁前死了。贾宝玉家人不敢鸡他,所以就废了。
他上一代,真正走了科举的是贾敬,而他当道士去了(看破了很多),留下宁府的烂摊子,贾宝玉这一代,谁读书好?基本这些富二代都是混一混,没有好好读书的,淹没在温柔乡里,唯一一个就是贾兰,贾兰的母亲是国子监祭酒的女儿,父亲年纪轻轻就中了秀才,贾兰不参与家族里那些娱乐,而是母亲一直陪读,亲自教导+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