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亲子

为什么绘本的主人公很多都是动物呢?

2019-12-12亲子

谢邀 @七优

曾经想过一个类似的话题,就是关于自然万物的绘本。动物绘本也属于其中的一类。绘本以动物为主角,孩子与动物天然的亲近感,很多时候也许是源于生命与生命本身有一种潜在的亲近感。 尤其是小孩子在年幼时,是靠着感知力来与这个世界相处的,就如同生命的本能。 而小动物们同样如此,即使没有共通的语言,但他们的沟通是用一种温柔细腻的觉知与灵感。就像小婴儿感知妈妈的情绪,不需要语言就可以感受到;小婴儿感知别人的喜爱,同样是不需要过多的语言,对于喜欢自己的人、对于气场相投的人,他们会自然而然地亲近。这种感知同样适用于小孩子和世界万物(包括但不限于小动物)的交流。

正好家里有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王瑞祥教授所著的【儿童文学创作论】,这本书是北师大文学院教授、亚洲儿童文学学会副会长王泉根作序推荐,我再结合书里的一些观点来回答这个问题。

1、从儿童文学创作角度来说,动物极为符合形象思维的标准。

儿童文学,包含绘本主要读者是儿童, 儿童的思维天然地具有形象性和直观性。 因此,在绘本中,一个栩栩如生的形象,至关重要。比起人物和其他的物品,小动物灵活机敏,各具特色,尤其符合作者们对「个性鲜明的典型形象」的要求。

在与儿童沟通的过程中,往往要避免刻板单调的引导,孩子的心稚嫩而敏感。假如我们以一个儿童的形象告诉孩子要好好吃饭,好好睡觉,那孩子可能会觉得这就是故意劝说自己的,反而会产生抵触。假如孩子看到是一只跳跳蛙不睡觉或者是一只霹雳鼠不睡觉,孩子会更自然地接受。 就带有「教育引导」功能的绘本而言,动物题材给了孩子极大的尊重和包容。

不带有教育引导功能的绘本更是如此,小动物们有不同的生活习性,在大自然这个大家庭中,更能够全方位展示给孩子丰盈而多彩的生命历程。

2、从儿童心理和兴趣来说,孩子天生拥有丰富的幻想能力,小动物正具备了他们幻想的需求。

黑格尔曾说:「最杰出的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依据孩子生理、心理特点,儿童本来就比成人多一些幻想、多一些浪漫、多一些空灵。」因此在绘本创作中,富有幻想色彩的动物故事格外受小朋友们的喜爱。

这种「人格化」的手法,让一个个小动物,具有了人的形象。让孩子们能够脱离眼前现实的世界,去以敏锐的想象, 将自己放置在一只鸟的翅膀上,或是一只小兔子的耳朵里,去看到更广阔而丰富的世界。 对比而言,一个儿童形象很难去经历这样的奇幻旅程。

3、从生命共生共长的角度来说,亲近小动物也是亲近自然、敬畏生命的本能。

周国平曾说:动物状态也许是人所能达到的最单纯的状态。 比如【14只老鼠系列】,作者岩村和朗曾说,他的绘本只想传递一件事:「生物跟人类共生共存,一只小虫在田里活得好,才有整个大生活圈的繁荣。」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他喜欢把诸多大自然的万象和小动物纳入到这一套经典绘本当中,并以小老鼠们的生活视角来展现亲情与自然之美。

而很多人虐待动物甚至儿童,是失去了对生命的敬畏感,失去了对生命本身的尊重和热爱。绘本创作者和孩子们以一双澄澈的眼眸,用一颗通透的心灵,去敬畏这些生命带给我们的感动。

动物为主角的绘本,正是将所有的生命个体放置到同一个高度上,让心灵与心灵的交流畅通无阻,所以才格外受孩子喜爱吧。生活当中,又何尝不是这样?和孩子一起蹲下来,去观察一只小虫,去呵护一只蛾儿,去追着一只鸟儿飞,在绘本中和那些能说能笑的小动物们一起游历人生,在那些温柔美好的瞬间,孩子的小小心灵也会丰盈浪漫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