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解决自己能吃饱饭的问题以后,就开始有了社会分工,开始有了城市。
小朋友,人要生存下去最离不开的是什么呢?那就是粮食,每个人都要吃饭才能活下去。最早的人类吃的是靠打猎,寻找自然界生长的植物来生活,后来人们开始学习种粮食,种菜,把打猎吃不完的小动物圈养起来,就成了我们现在家里养的鸡、鸭、猪、牛、羊等家禽家畜。这样在人们缺少食物的时候,就可以把余下来的粮食,鸡鸭猪拿来充饥,在冬天没有收获的季节也不会饿肚子。这是人类的一大进步,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比如河姆渡人,就已经学会了种稻子。他们用石头,野兽的骨头做成工具,用来种粮食、劳动,学会用工具是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
因为工具都是用石头和野兽的骨头磨的,所以制作起来非常麻烦,使用起来也不能得心应手。后来人们发现了铁等金属,学着用金属制作工具,因为金属比较硬,可以铸造和打磨,是制作工具的好材料,有了这些工具,农民劳动起来轻松了不少。这是人类向文明前进的一大步。
有一首叫【悯农】的古诗小朋友听过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描写的就是农民种田的情景。夏天太阳高高的挂在天上,农民拿着锄头在种地。种下庄稼需要除草,施肥,浇水,然后才可以收割,因此小朋友们要爱惜粮食,粒粒粮食都来得不容易哟。
人类就是这样,把自己学到的本领又教给下一代,下一代的人,又在不断的改进,不断的发明,这样人们的劳动就变得越来越轻松,一个人种田,就可以生产许多粮食,供应很多人吃。
种田不要这么多人,他们去干什么呢?我们的社会就有了分工,比如有些人制造农具,有些人帮人造房子,有些人帮人做衣服,渐渐地还有了商店,把各行各业做的东西拿来卖,为了方便人们购买和生活,大家还发现,一个人专门从事一种工作,效率更高。这些不用种田的人,慢慢的聚拢在一起,形成了城市,城市的人用自己生产的产品,换了钱以后,去买粮食。
良渚古城,已经开始了城市和农村的分工。
良渚文化的年代为距今5300-4300年,持续发展约10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考古学文化。分布于长江下游一带,共发现了136个遗址。良渚古城遗址,是长江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城址,
所以现在行业的分工越来越细,大家的生活也越来越好。这都是因为人会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并把学到的东西用出来的原因,是城市形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