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亲子

校长说|蔡风虎:三种行为容易毁掉家庭的最大希望

2024-05-08亲子
在每一个家庭中,都隐含着一个希望的循环:孩子把希望寄托在母亲身上,妻子把希望寄托在丈夫身上,丈夫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一进家门,首先喊的是妈妈,他把所有的需求都集中在妈妈身上,认为妈妈是无所不能的。妻子跟随丈夫,是把自己的一生托付给了自己最信任的人,认为丈夫能为自己创造想要的幸福。丈夫是生活的最大支撑,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能让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在这样一个充满希望的家庭中,孩子成了最大的希望!
不要用攀比把「希望」变成「失望」。攀比也许是大多数人骨子里的一种天性,有时候会推动自己的进步和发展,但这种心理用在培养孩子身上就会成为一种错误。俗话说:「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不能拿别人的成功去复制和强加在自己孩子身上,别人走过的路我们不一定能行得通。我们要用发现的眼光去审视自己的孩子,去发现他的优点,鼓励他沿着正确的方向去发展,不要把孩子的缺点在嘴边叨叨开了没完没了,这种行为会极大地挫伤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当孩子的自信崩塌时,谁都难以支撑起他内心的「那片蓝天」,毁掉的是孩子,失望的是家长。要想「希望」越来越美好,就要不断地去鼓励和引导他,因为这是希望之花最需要的「水」和「肥」。
您的愿望未必是孩子内心的希望。从生物学的角度看,孩子的确是父母生命的一种延续,但他却未必是父母缺憾或愿望的承载者。家长在自己的成长路上难免会留下诸多未实现的愿望,而父母把这种缺憾和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去实现是很多家长的普遍想法,这是一种典型的「甩单」做法。让孩子从小背上你甩给他的包袱,那是一种多大的压力?他的生命成长轨迹必须按照你规划的路线图去走吗?当一条条枷锁和一根根棍棒聚积的时候,孩子就关在了「笼子」里,「笼子」里的孩子是没有自己空间的,是没有生长活力的,他的内心是懦弱的、胆怯的,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正确的家长应该把自己的成长故事用心地讲给孩子听,让孩子从中去体会父辈们那些精彩和缺憾:把精彩当成底色,激励孩子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五彩斑斓;把缺憾当成一种警示,避免自己重蹈覆辙。如果你的故事打动了孩子,他内心也许会把你的缺憾和愿望变成自己的一种行动自觉,这种自然的愿望迁移就不是一种包袱了,反而会成为一种动力,此类现象一旦发生,你的愿望也许真的就能在孩子身上实现了。
父母的焦虑行为会卷走家庭的最大希望。培养孩子成为当前众多家长最为焦虑的事情之一。产生焦虑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的整体表现存在差距;二是自己的期望与孩子的实际表现存在较大的落差;三是孩子的成绩长期稳步不前;四是受内卷环境的影响,怕孩子掉队。焦虑情绪一旦产生,众多家长很难做到心平气和,训斥、打骂、加大作业量、报辅导班等一系列的过激的行为就可能随之发生。过激的行为往往缺乏理性的思考,缺乏对孩子承受力的考虑,更缺乏对教育规律的认知。这种违背教育规律和孩子意愿的强制性行为对孩子是一种伤害,甚至会打掉他们前进的动力,容易造就「摆烂」的应付心态。明智的家长要学会冷静,认真分析孩子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与老师沟通,和孩子协商,制定科学合理的补救措施,而不是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绝对附庸,任由自己摆布,听命于自己的安排,成为一台永不停歇的机器。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更是家庭的未来,我们把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就要学会呵护希望,护航未来。每个不同的个体都有他独特的光芒,我们要助其长,避其短,本着共性培育,个性成长的原则,让每个家庭的孩子都能成为国之栋梁,家之骄傲。
(作者:蔡风虎,安丘市职工子弟学校党总支书记,中小学高级教师,潍坊市铸魂育人先进个人,安丘市劳动模范,安丘市立德树人标兵,多次荣获教研成果奖和创新成果奖,出版专著【在自主教育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