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生孩子需要承受很多的痛苦,孕妈妈们在为生育付出巨大代价后,产后还得面对一些「隐秘的角落」。「坐月子」(产褥期)这一段时间是产妇的「多事之秋」,产褥感染、乳腺炎、子宫脱垂、附件炎等多种严重威胁产妇健康的疾病,都可在这段时间内发生。要重视、不忽视,需要我们正确认识产褥期。
什么是产褥期?
产褥期是指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至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期。民间俗称「月子」。约需6周。产褥期为女性一生生理及心理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之一,多数产妇恢复良好,少数可能发生产褥期疾病。
产后子宫如何变化?
分娩之后,子宫为了能恢复到原来的大小,产妇下腹部会感到阵发性剧烈疼痛,类似于产前的阵痛。在分娩当天或翌日尤其明显,之后,会慢慢缓解,一般会持续2-3天自然消失。在产妇哺乳时疼痛加重,不需特殊用药。产后子宫收缩主要是为了防止发生大出血以及促进恶露的排出。一般来说,子宫要恢复到孕前的大小,还需要6周的时间。坚持纯母乳喂养,可以促进子宫复旧和减少产后出血,还有利于产妇的体型恢复。
产后恶露怎样变化?
产后随子宫蜕膜脱落,含有血液、坏死蜕膜等组织经阴道排出。我们称之为「恶露」。正常的恶露有血腥味,但是不臭,总量大约为250-500毫升,恶露的量、颜色及内容物随时间而变化,一般持续4~6周。分娩后不久,恶露的成分大部分为血液,颜色为红色,而且量也非常多,之后颜色逐渐变淡,排出量不断减少。如果恶露排出的时间过长或过短,或恶露的量、色、质、气味异常,或伴有腹痛、发热、或出现淤血块等情况,都属于异常现象,应及时引起注意,并到医院检查治疗。
产后为啥要尽量早下床活动?
只要体力允许,产后尽量早下床活动,并逐渐增加活动量。这样,不仅可促进肠蠕动和子宫复旧,还可避免发生肠粘连肠梗阻、血栓性疾病等。特别是剖宫产术后产妇,要尽早下床,在拔掉导尿管后,只要一有尿意就要努力自行解尿,避免引起尿潴留和尿路感染。
产后月经啥时候恢复?
生完孩子之后,很多宝妈会有疑惑:「医生,是不是哺乳期不会来月经?」。其实,产后月经恢复的时间因人而异,早的可在产后一个月来月经,晚的要到产后一年才恢复。大多数女性会在产后第12周恢复月经。这与妈妈是否哺乳、哺乳频次、产妇的年龄及生殖功能的恢复等有关,一部分母乳喂养的宝妈,由于受体内激素的影响,可使得「大姨妈」姗姗来迟,有的甚至在整个哺乳期都不会来,但一般在停止哺乳后可恢复月经。如果母乳喂养的宝妈断奶后半年仍未恢复月经,人工喂养的宝妈产后3个月未恢复月经,在排除了再次怀孕的可能后,可以做妇科彩超评估子宫内膜及卵泡的情况,根据彩超结果评估是否需要干预治疗。
产后精神上会有哪些变化?
经过妊娠分娩之后,女性的身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再加上对宝宝的哺育,精神上也处于剧烈的转换期。产妇在忍受产后体内激素急剧变化的同时,还要承受分娩所带来的疲劳、睡眠不足、对育儿方面的担心或丧失自信、家庭环境、自身性格上的原因等精神上的紧张和混乱,导致有一些产妇会患上「产后抑郁」。平时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还要多加强与亲人的沟通,让家人了解你的身体状态和你现在的心情。另外,多与好友交流、充分利用周边人的帮助,也都是很好的方法。
「坐月子」这个过程,身体需要六到八周的休息和特别的护理才能复原。恢复得不好,会影响产妇日后的身体健康。社会心理上的护理,特别是丈夫、家庭的支持和关怀是最重要的。希望每位产妇都能顺利而科学度过产褥期,更好完成产后的恢复。(通讯员 卢丹 贾晓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