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统训练能治好孤独症吗?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声音:如果孩子的社交互动不行,那就做感统;语言不好,做感统;有刻板动作,也可以做感统;不懂规则、无法融入集体,还是做感统......
感统训练似乎是神奇的点读机:哪里不会点哪里,哪里都能治得好。
其实感统训练的作用被过分夸大了,尤其是在孤独症领域。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博导魏坤琳在某自媒体平台中就直言不讳地指出:「我挺讨厌市面上有些商业机构,(把)孩子的什么问题都变成感统的问题。感觉统合是我的研究领域,我从没听过搞这样的东西,好多人的商业噱头是说用感统治疗的方法去对付自闭症(孤独症),我觉得是错的。」
一、定义与争论:什么是感统训练?
我们所说的感统,即感觉统合。
感统训练是一种基于脑处理视觉、听觉、肤觉、前庭觉(平衡觉)等多种感觉信息的机制提出的干预方法。
最初,它是应用在提高学习障碍儿童的学业成绩上,后面才慢慢地被运用于孤独症谱系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等人群。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它的神秘面纱被逐渐解开,很多人对感统训练应用于孤独症的 干预效果 和 证据性 保持着怀疑和争论。
即便如此,感统训练在孤独症圈中还是相当流行,尤其是一些孩子确诊初期的爸妈对此更是深信不疑。
二、缘起与追捧:为什么感统训练备受推崇?
为什么感统训练在孤独症圈中能够长期引发关注和追捧呢?
主要原因可能有两个。一个是病因研究的历史所在,一个是爸妈们缺乏了解。
根据韩文娟、邓猛的研究,孤独症与感统训练的关联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
当时的研究者认为,孤独症的病因是一种能够引起感觉异常的脑部疾病 ,如果能改善感觉系统的功能,就会减少儿童异常行为,并增加注意力及完成活动的能力。
于是在这一前提下,感统训练便逐渐被应用到孤独症的干预上,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备受推崇。
另外一方面,由于许多刚刚确诊的爸妈对孤独症普遍缺乏了解,信息掌握不足,在迷茫之中便容易误入感统训练的圈。
着急心切的爸妈,渴望着「药到病除」,望着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感统器具,相比于 无形的教育训练 ,它们似乎更容易让人心安,爸妈们也会对它们更加信任、依赖。
历史的缘起 + 自身的迷茫 + 外在的渲染,爸妈们很难不被嘈杂的声音所影响......
三、底线与方向:如何看待这两者的联系?
如前所说,感统训练被应用于孤独症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的病因研究。
但时至今日,众所周知,孤独症的病因并不明确,也没有彻底治愈的方法。
在病因尚未明确、疗法层出不穷的背景之下,我们该如何看待感统训练与孤独症的联系呢?
首先,我们需要 坚守一个底线 。
现在凡是宣称能够治愈孤独症的方法都是不可靠的,我们需要保持警惕——感统训练亦不例外。
再者,我们 保持平常心 。
如魏坤琳所说,我们做好运动本身就好,不需要创造一个高大上的名词去对付孤独症。
我们可以平常心地看待,因为在家、公园、小区、草坪、沙滩,所谓的感统训练无处不在。
我们可以放下这种迫于改变、逆转事实的焦虑,先把我们的孩子看作是一个普通孩子, 以锻炼孩子的肢体运动能力、养成有序的生活习惯为目标 ,在日常生活陪伴孩子,而 不把感统训练作为一个特效药去「治愈」孤独症 。
最后,我们可以 重新思考干预的方向 。
正如本文开篇所说,很多孤独症孩子的社交互动不行、语言能力不好、有刻板动作,或者不懂规则、无法融入集体等等。
走过弯路的爸妈们都知道,感统训练并不能很好地改善这些现象。
当我们把干预的课室变成了 健身房 ,它也许能让孩子的肢体更加发达,但一回到生活本身,孩子还是没办法独立生活下去: 吃喝拉撒要人管、互动交流讨人嫌、常态环境融不进......
这是因为感统训练对于孤独症的三大核心障碍(人际关系障碍、交流障碍、想象力障碍)的干预效果是有限的,所以它们带给孩子的困难依然存在。
就此,我们不妨驻足思考一会:孤独症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干预方向?
我们认为,更合适的方向应该是先建立孩子的 基础生存能力 。
因为无论是普通孩子还是孤独症孩子,我们最根本的愿望就是希望他们能够独立、自由、快乐地生活下去。
但孤独症孩子由于其先天性的障碍存在,他们出生的时候很多能力水平就在普通孩子的基线之下,从而导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困难重重。
例如不看对方的眼睛说话、不能适时地回应对方的说话、不能读懂表情、难以理解和执行各项规则等等。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 持续的教育训练 补足孩子的基础生存能力,将其水平提升到基线之上。
这些能力,具体包括交流互动能力、社会行为能力、处理事务能力、识别能力、理解能力、逻辑能力等内容。
当孩子的能力得到提高时,即便有些栅栏我们无法消除,但孩子还是可以自己或者在少量帮助下跨越过去。
综上所述,感统训练对于孤独症的有效性备受争议,它也不能够解决所有问题,我们要慎之又慎。
我们可以回到孤独症本身,去理解它的核心障碍,然后俯下身来去发现孩子的具体困难和实际需要所在,在真实的情境中,用一个方法打败一个现象,而不是用一个打败所有。
参考资料:【国外感觉统合疗法与自闭症儿童循证实践相关研究综述】,韩文娟、邓猛,【中国特殊教育】,201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