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种新闻就是让人心痛。稍微仔细看了看这种石砖,应该都是湿贴的,没有看到有打孔或者开槽的痕迹,不是干挂。
我们院上次设计一个地下行人过街通道,所有的石材饰面全部是采用石材幕墙的做法。不过当时的施工单位,还想采用我们现在已经明令禁止的T型挂件,被我们给坚决否决了。这种过街通道,人流不会少的,一旦发生石材坠落事故,砸到人是非常危险的。
我们一块石材最薄2.5cm,1.2mx1.2m左右,一块的重量就要1.2x1.2x0.025x25=90kg左右了,比人还重,砸到身上肯定要出人命的。但是这规定是怎么来的,就是我们这里以前一个高层(国税的楼)外墙干挂石材,采用T型挂件。一个大风天气把石材给刮下来一块,很不幸,边上一家蛮大饭店的老板娘正好路过,被砸死了。所以不夸张的说,每一条我们强制性规范后面都是背负着人命。
现在重庆地铁3号线的出入口,这些石材是采用湿贴的工艺。时间久了就会发生脱落的问题,不用看的,这比干挂石材差很多的(因为都是紧密着贴着的,热胀冷缩的缝隙留的不多)。
其实各种地方,早就禁止外墙石材采用湿贴工艺了。(但是只是外墙,这种地方可能算室内了)
江苏省严禁建筑外墙石材采用湿贴工艺(浙江,上海也是同样的)
【通知】明确,要严格审查新建幕墙项目,严禁采用全隐框玻璃幕墙设计,明框和半隐框玻璃幕墙外片玻璃应采用夹层玻璃、均质钢化玻璃或超白玻璃,外开启扇应有防玻璃脱落的构造措施。对石材幕墙应限制其应用高度,
严禁建筑外墙石材采用湿贴工艺,
无立柱干挂石材高度不得高于30米。
重庆的3号线好像时间也不是太久。就是不太清楚,我们国家对于公共装饰中,人流密度较大的区域的石材饰面的工艺,是不是有明令禁止石材湿贴。
但是目前看来,即使是可以采用湿贴,也应该能够采用防坠落的必要措施。不然时间久了,这种事故一定会越来越多的。
下面附加一点湿贴法的问题:
早期的建筑一般都是湿贴法,这种施工工艺的优点是造价低, 而缺点也很明显:随着温度的变化,容易造成石材幕墙的开裂、空鼓甚至脱落等质量问题。 湿贴花岗岩的一座建筑,石材幕墙主要的破坏形式是砂浆接缝处的密封胶破损,是设计缺乏防水构造和可靠的机标连接等原因造成的。湿贴石材幕墙脱落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石材面板背部缺乏有效连接。 湿贴石材幕墙由于先天的缺陷,容易发生坠落伤人事件,需要加强维护管理,才能降低伤人的概率。
————————
后来有朋友指出来应该是干挂,看到了上面龙骨的照片,确实这个可能性更大。
至于干挂掉下来,我觉得是更加让人感到绝望。因为不采用湿贴,采用干挂就是为了减少坠落风险。
干挂掉下来的原因最大可能还是在于收口的那块石材的插件不规范引起(可能是采用斜插件之类),甚至有可能根本就没有插件或者如有朋友说的只是云石胶固定的挂件。
这种情况基本就是无解的节奏,干挂石材在收口处难施工确实也是一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