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老龄中心针对全国10多个省市10000名以上0-15岁家长,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结果显示,由老人帮忙带娃的家庭比例高达66.47%。
其中,2岁半以内的孩子,祖父母是主要照看对象,约占总数的六到七成,其中有三成的孩子还会被直接送到祖父母家里养育。
3岁以后,孩子进入幼儿园,才开始慢慢被父母接到身边,老人抚养孩子的比例下降。
几年时间过去了,如今的数据恐怕会只增不减,可见隔代育儿已经成了现在的大趋势,老人成了带娃的「主力军」,而与此同时,由老人带娃,往往会引起不少家庭矛盾。
很多老人帮子女带娃时,虽然付出了不少辛苦,但却会吃力不讨好,经常招来子女的埋怨,进而感觉非常委屈。
其实,老人退休后帮子女带娃本是好事,但由于育儿观念、生活方式的不同,确实容易产生矛盾。
所以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老人们应该在开始带娃前,就跟子女们立下这3条规矩,提前打好「预防针」,以后相处起来会轻松很多。
规矩一:父母才是养育孩子的主体
年轻家长因为忙碌让老人帮忙带孩子,但并不意味自己可以去做撒手掌柜,归根结底,父母才是养育孩子的主体,老人带娃终究只是帮忙而已。
最好的隔代育儿,应该是以爸爸妈妈为主,老人为辅。
电视剧【小欢喜】中曾发生这样一幕,由于父母忙于工作,季杨杨从小由姥姥姥爷带大,有次姥姥送他去找爸爸妈妈时,追在后面喊:「你要觉得饭不好吃,你就回来!」
季杨杨自然也是情绪激动,看着姥姥发自内心的亲近,可望向爸爸妈妈时,眼里却有些说不清的陌生感。
其实这就是隔代育儿中的角色错位问题,因为孩子一直由老人照顾,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缺失,不经意间老人代替了爸爸妈妈的位置,成了养育孩子的主导者。
而孩子与父母疏远,一方面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很容易影响其心理发展,另一方面可能造成亲子间的隔阂,亲子关系无法太亲密。
因此,老人在帮子女带娃前,一定要明确年轻父母才是养育孩子的主体,进行明确的「分工合作」,既避免彼此间育儿理念不合产生矛盾,也避免子女做「撒手掌柜」。
规矩二:给自己留出一定的空闲时间
有些老人身体素质本就比较差,带娃时又「任劳任怨」,恨不得把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全大包大揽到自己身上,结果累得腰酸背痛,久而久之,浑身都是毛病。
其实,我们一开始带娃的时候,就应该和子女说明问题,给自己留出一定的空闲时间。
比如平时白天由自己帮忙带孩子,晚上孩子跟着父母睡,子女周六日休息时,也要承担起照顾孩子的责任,而不是把照顾孩子的重担,全压到老人身上。
如果老人照顾孩子过于劳累,为子女付出得太多,很容易会把自己累垮,难以调节好自身的状态,带娃时更容易出现疏忽,招致埋怨。
我们帮子女带娃,不妨提前「约法三章」,给自己留出一些休息的时间,调整好身体状态,用更充沛的精力去照顾孩子。
规矩三:「亲母子明算账」,不能让自己太「亏」
很多老人帮子女带娃时,都是「既出钱又出力」,平时不仅帮忙照顾孩子,还把自己的退休金全部拿出来贴补家用,减轻子女的负担。
诚然,老人心疼自己的子女无可厚非,但在带娃这件事上,最好还是「亲母子明算账」,不应该让自己太「亏」。
一方面老人给得太多,容易让子女感觉习以为常,一旦哪天老人难以负担,很容易引发子女的不满,进而产生家庭矛盾,反倒成了坏事。
另一方面老人本身应该留有一定的存款,对于没有其他收入的老人来说,养老金就是最后的退路,不能让自己陷入被动里。
我们帮子女带娃时,在经济问题上最好也提前说好,可以花钱给孩子买玩具、小衣服、零食,但是不能承担一家人的生活费,子女该花的钱不能省。
歪妈结语:
新老一代人育儿观念、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都有差异,这也是大多数情况下,家庭矛盾的根源所在。
如果老人和子女能提前商讨,开诚布公地把问题说清楚,往往可以避免许多麻烦,家庭关系更和睦,老人带娃也更轻松。
今日话题:你觉得老人帮子女带娃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我是@歪妈,家有萌宝一枚,专注于孕期、育儿方面的知识研究,更多的干货内容,请关注我。